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妳對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解範文(二)

妳對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解範文(二)

對全面依法治國的認識第三部分:高校依法治國教育的現狀及推進策略

壹,當前高校法治教育的現實需求

(壹)大學生犯罪率上升。

近年來,中國大學生犯罪率壹直呈上升趨勢。資料顯示,“我國各省市大學生犯罪率逐年上升,2002年上升120%,2003年上升65.3%,2004年上升54.5%,2005年上升97.1。尤其是2010的“藥家鑫案”和2013的“復旦投毒案”,充分說明了增強我國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緊迫性。

(二)國家當前對公民法治意識的要求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增強人民的法治意識,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並指出“法律的權威來自人民內心的擁護和真誠的信仰”。大學生不僅是社會公民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法治中國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量。增強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

第二,大學生依法治國理念教育的現狀分析

(壹)大學生依法治國理念教育現狀調查

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大學生對依法治國理念的認識,筆者以浙江海洋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等十所高校的學生為調查對象,每所學校300名學生。

1.知道國家憲法日期的選項比例(%)

可見大學生對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的關註度不夠,甚至文科生也只知道這些。

2.選擇了解法律知識渠道的比例(%)(多選)

這個問題是選擇題。從結果可以看出,學校法治宣傳教育是大學生了解法律知識的首要途徑,其次是社會宣傳、自身學習和體驗。

3.法律知識是否充分(%)

大部分學生認為需要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其余的基本認為自己的知識已經足夠了。應該說,更多的法律教育是符合大多數學生的需求的。

4.所選物品在購物時是否會主動索要發票的百分比(%)。

這個問題體現了大學生的防範維權意識。從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防範侵權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

5.相信或不相信法律的受訪者百分比(%)

絕大多數學生信法律但說不信,沒有深刻理解保持對法律絕對信仰的重要性。

6.選擇法治在生活中的作用的百分比(%)

絕大多數大學生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只有少數學生認為壹般重要,甚至不太重要,這說明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要性有很好的認識,無疑將為他們今後的依法治國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7.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選項比例(%)(多選)

從結果來看,學生似乎更歡迎大學裏的各種法制教育形式,選擇在思政課中加入相關內容的人相對較少。筆者認為,除了教師的個人魅力外,還與思政課的壹些客觀不足有關,筆者也將在下文中進行探討。

8.目前學校課外法治教育活動中存在不足之處的百分比(%)(多選)

這壹結果顯示了高校課余法治教育的不足。次數少、宣傳形式單壹、宣傳內容漫無目的是大學生普遍認為宣傳教育的三大弊端。

9.當妳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妳的行動選擇的百分比(%)

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明白,當他們遇到侵權時,他們應該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二)大學生依法治國理念教育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上述問卷調查數據的統計,筆者就當前大學生對依法治國理念的理解得出以下結論:

1.理解法治的重要性,但對其建設重視不夠。

絕大多數學生認為依法治國建設對國家發展很重要(問題6),但同時對現實生活中的中國法治建設關註不夠(問題1)。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在思想上重視法治,但這種意識並沒有在實踐中得到體現。2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權,但缺乏對法律知識的了解。

大部分大學生知道要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問題9),但缺乏必要的預防犯罪和證據保全教育(問題4)。只有28.0%的大學生會主動索要發票來包庇,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還存在壹些不足。問題3甚至表達了大學生對進壹步學習法律知識的訴求。

3.我相信法律的重要性,但我對法律沒有足夠的信心。

公民的法律信仰是確保法治社會建立的重要前提。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認為法治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問題6),這說明大學生具有壹定的法律意識,但我們應該看到,大學生的法律信仰仍有待加強(問題5)。

4.願意深造,但缺乏好的學習渠道。

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需要進壹步學習法律知識(問題3),他們認為學校宣傳是幫助他們學習和理解法律知識的最佳途徑(問題2),但另壹方面,調查顯示,學生普遍認為學校的法制教育活動(問題8)還存在很多不足,如次數少、形式單壹、內容寬泛等。

三、當前高校依法治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現狀和問題中,我們不難看出大學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壹)課堂法治教育的弊端

1.思想政治課教材相關內容的缺失

除了法學專業,學生在大學裏能學到的法律知識壹般來自思想政治課。但在本課程教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修訂版)中,法律內容所占比重較小,不到整本教材的三分之壹,且大部分相關內容都是宏觀論述,缺乏實用法律知識的描述,實踐指導不足。

2.法學專業師資力量不足。

對於沒有法學專業的大學來說,這門課只能由其他專業的老師或者輔導員來上,所以教學效果必然會打折扣。即使是有法學專業的大學也很少讓本專業的老師講課,所以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很難在課堂上學習法律知識。

(二)缺乏課後法治教育

1.課外法律教育活動數量不足

高校課外宣傳教育是促進大學生理解依法治國理念的重要途徑。從調劑論文問題來看,高校課外宣傳教育主要存在次數少、時間短等問題。這在壹定程度上說明高校對學生課外法治宣傳活動不夠重視,同時也反映出學生對當前課外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的不滿,期待進壹步改善。

2.課後法治教育活動形式單壹,內容過於廣泛。

正如剛才所說,除了課堂教育,課外宣傳教育也是促進大學生理解依法治國理念的重要途徑。從調劑論文的問題來看,高校課外宣傳教育存在宣傳形式單壹、宣傳內容過於廣泛、受眾範圍狹窄等問題。因此,應增加和豐富課外法治教育活動的形式,使課外法治教育活動的內容更有針對性。

調查結果表明,影響大學生對依法治國理念理解的關鍵在於學校教育,但當前高校法治教育仍存在大量不足,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因此,在沒有有效提升課堂法治教育的前提下,加強高校課外法治教育的宣傳是滿足當前國家法治建設和學生需求的重要途徑。

第四,高校依法治國的推進策略

在此,筆者嘗試提出建立高校法治宣傳教育的三級體系。

(壹)樹立依法治國的教育培訓理念

1.樹立學校層面的法制宣傳教育理念。

高校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教育場所,對大學生依法治國理念的形成有著最直接、最基礎的作用,對未來大學生法治理念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在大學層面,要認識到大學生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確立學生法制教育的培養方針,堅持實施長期的學生法制教育,把學生法制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壹項基本方針。

2.培養學生的個人法治價值觀

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體是大學生自己。能否培養具有法治意識的當代大學生,取決於大學生自身是否認識到依法治國的意義,是否具有正確的法治價值觀。

學校幫助學生明確國家當前法治建設的成就,以及學習依法治國理念對其未來發展的意義。可以在開學時組織班會進行相關教育,在思政課加強教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學習相關就業規律,平時通過課後宣傳補充和加強學習。

(二)高校法治宣傳教育體系建設

1.把高校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制度化。

將大學生法治教育提升為學生基本培養方針,規定每學期要完成的法治教育內容;建立大學生法治宣傳教育規章制度,納入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匯編,將學生法治意識考核作為入黨、評先進、評獎學金的標準之壹;每學期對大學生進行法治認識調查,查找其薄弱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宣傳教育。

2.將高校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制度化。

要想長期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法治宣傳教育,需要組建管理團隊,形成網絡,團隊有責任,分工有邊界,但同時又要保證相互配合。在此,筆者提出“學校主管,思政部門牽頭,教務處監督,社區協助”的管理實施機制。通過以思政課為代表的專業課堂進行專業教育,以學生會、普法社團為代表的社團組織進行廣泛宣傳和補充。

(三)高校法治宣傳教育措施的實施

1.完善法治教育第壹課堂的形式

(1)加強思政課形式創新。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感受教學法實現師生互動。可以模擬課堂法庭,讓學生了解法庭審判的相關程序;可以以小論文的形式布置作業,了解資料查閱和寫作方面的相關知識,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學習。為了彌補思政教材法律內容比較少,法學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

(2)加強大學生法律心理健康教育。在對大學生進行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可以設立心理咨詢辦公室,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開展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這些措施,學生可以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從而在壹定程度上減少校園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營造和諧安寧的校園環境。2.加強第二課堂建設。

(1)建立專門的校園法治宣傳教育組織。比如成立普法社團專門進行校園普法,可以在學生會等組織的領導下每月開展普法活動,保證高校法治教育的常態化。

(2)豐富普法形式。在堅持以往宣傳教育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如專門策劃舉辦法治理念教育相關的各類活動,如法治理念講座、法庭參觀、模擬審判、法治情景劇等;還可以通過參與面向社會的誌願維權實踐活動,深化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效果。設有法學專業的高校還可以編輯出版法治教育校本教材,通過學校、學院、專業、班級等組織層級進行傳播、宣傳和推廣。

(3)利用學校自身的各種資源。如果有校友資源,請回學校做宣傳講座;可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專業講座和教育;可以聯系校外機構入校宣傳;可以鼓勵學生開展相關的社會誌願服務,在實踐中學習。

3.利用現代媒體進行宣傳教育。

新媒體可以“構建並向公眾呈現壹個擬態環境,這個擬態環境極大地塑造了公眾看待世界的方式。”與其他宣傳方式相比,媒體具有宣傳面廣、影響面廣、宣傳持續時間長的優勢。如何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教育,筆者提出以下措施:

(1)使用校園電視廣播。對有條件的高校,可開設相關電視播出宣傳節目,每天在特定時間播出,每次有針對性地宣傳某壹方面的法治教育,有效彌補了原有法治宣傳教育時間短、次數少、範圍小的不足,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2)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進行宣傳教育。目前打開微博和微信的大學生數量驚人。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既有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的優勢,又能方便地與學生壹對壹交流,為了解學生對依法治國理念的理解提供了便利。

猜妳喜歡:

1.論依法治國的學習經驗

2.依法治國的經驗

3.學習依法治國。

4.學習依法治國的經驗

5.談全面依法治國的經驗

  • 上一篇:四級軍士長轉崗是什麽狀態?
  • 下一篇:鐵路公安體制改革的問題與展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