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黑幕無臺詞”的新聞調查其中,對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車的采訪很
可惜證實了我在《2006年清華大學法學院》壹文中反映的基本東西。
現實:清華法學院沒有提前告知考生,也沒有提前征求博士生導師的意見。
接下來,清華大學法學院相關領導自行改變招收博士生的規則,導致民商法專業化
行業內絕大多數博士生導師今年沒有招博士生。
從以上新聞報道的所有內容來看,無論是研究生院(研究生部?)郭導演的
話說,還是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車未能“先給個理由”:為什麽說清楚?
今年中國法學院將在所有考生筆試和面試成績出來後確定招生簡章和。
之前的做法完全不同。招生規則?所以,看了有關人士的回復,我的問題,
相信也是很多考生和讀者的疑問,依然存在:為什麽不在明年啟動改革?如果
如果改革壹定要從2006年開始,為什麽不在招生簡章上提前寫明?如果改革政策
如果臨時引進有迫不得已的原因,為什麽不在筆試成績出來之前提前通知定級考試?
卷子的老師,讓它及時調整評分標準?沒有提前通知考生,就沒有事前考試。
在征求博士生導師意見的情況下,清華大學法學院為何急於出臺這樣的結果?
民商法專業五個正宗博士生導師都招不到學生嗎?黑幕研究的原因
這是什麽?對於這個關鍵問題,清華大學有關人士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壹方,考生、讀者和我都是極其可憐的。
百無聊賴的旁觀者,恐怕只能根據壹些道聽途說,畫出壹個2006年清華法學院的博士招生。
關於衛生工作有壹些可疑的猜測。清華法學院想澄清其今年的博士招生不存在
在黑暗中,妳要把以上問題解釋清楚,大方地說明妳改變招生規則的意圖。
為什麽不提前通知考生和我院博士生導師?如果它的解釋是合理的,人們的懷疑
自然會被淘汰。如果其解釋只是強調清華大學法學院有自主制定招生規則的權利,
那麽人們就有理由懷疑,如此倉促的改革背後有著不為普通人所知的黑幕!
在清華大學法學院BBS上,有網友發帖稱清華法學院今年對博士生進行了改革。
招生規則,最終受益者是兩個學生。根據我得到的信息,這兩個學生都是青。
華大學法學院培養的碩士:壹個是以教授名義申請民事訴訟法方向。
壹個是,另壹個是馬,他在法理學上申請了教授的名字。他們倆都有壹扇門。
如果外語不及格,按照2006年以前的招生規則是不能錄取的,而是按照今年的改革。
招生規則,全部正式錄取。清華大學法學院在其BBS上發布了清華法學院0。
6年錄取的博士生名單,包括這兩個學生。
根據我所聽到的,可能永遠無法從清華大學法學院醫院得到證實的消息
1998年的招生制度改革主要是為了招收王贏。這個人外語不及格,他的
民事訴訟法專業的導師王亞新教授和其他學生的分數都在網上。如果妳按照
在2006年之前,王贏不能被錄取,即使他想走壹條非常規的道路。因為
從2004年開始,清華法學院黨委書記、清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陷入困境。
從2004年開始,研究生院規定了每年分配給清華法學院的博士招生名額的原則。
根據每個導師只招壹個的事實。關系沒僵之前,法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壹般
可以招收兩三個博士生。對了,2004年清華大學研究生院減少了清華法學量。
學院招收博士生的做法,也是在所有考生成績出來之後才發生的。結果導數
到清華法學院那壹年,以博士生導師名義考總成績第二的考生,絕大多數都失敗了。
夠考上,而且如果2004年前每個導師能招到兩三個博士生,他
學生本來是可以錄取的。
誰是王贏?清華大學本科招生網上有壹篇題為《王贏:在清華成長》的文章。
宣傳文章開頭寫著:“全國三好學生標兵,91班班長,法學院學生會主席,
學生會副主席、法學院政治輔導員、法學院團委書記;學校的三個最高獎學金—
-蔣南翔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和129獎學金獲得者...在清華短短的五年時間裏,
王贏可以被認為是壹個收獲很大的人。"
/bkzsw/detail.jsp?seq = 2427 & ampboardid=35
2006年清華法學院博士招生規則改革,就是為了錄取這個人嗎?雖然我聽著
新聞好像是這樣的,但我始終不相信清華法學院會自我宣傳。
壹個標兵,壹面培養出來的旗幟,就為了這樣壹個背景的考生而被毀掉。
違反了之前的招生規則,很多考生被黑。然而,在沒有壹個合理的解釋的情況下,恐怕
我們暫時只能相信這個傳言。
《青年周末》的報道不僅涉及到我之前的帖子,還有壹些對清華的評論。
相關人員的訪談內容。有些涉及到我的帖子,需要澄清,還有
關於清華大學相關人士回應的問題解釋如下。在下面的" "。
容是《青年周末》的報道,我的解釋在[]。
1.“之所以發這個帖子,是因為今年清華法學院的錄取規則發生了變化,導致出現了壹批博客。
本科生導師招不到學生,壹批按原計分辦法有錄取資格的學生沒有被錄取;互相地
相反,壹些“特長生”自然就成了博士生。因此,本文對清華法學院提出質疑。
裏面可能有黑幕,比如:學校在想辦法招壹些按照原來標準招不到的後門生;
學校教師的內在存在要平衡學生;甚至帖子主觀推斷可能存在“老師之間的競爭”
戰爭。" "
【註:我在原帖中猜測,清華大學法學院可能是要招壹個或者幾個原本不是的學生。
可能被錄取的考生,但沒有提到“學校教師內部生源平衡”的問題,也沒有。
有壹種主觀推斷是“老師之間可能會有壹場‘公開的戰鬥’”。這次招生改革只是壹部法律。
學院裏壹些黨政領導的決策只和普通老師甚至博士生導師有關。恐怕沒有直接的。
關系,因為這個政策出臺之前,並沒有征求絕大多數博士生導師的意見。]
2.“研究生部郭主任這樣解釋:‘招生是學校招的,不是考生招的。
合理不合理不是考生說了算。壹個標準制定出來之後,並不意味著要去考。
這個標準是用在生為a的學生身上,而不是考生b身上,對每個人都壹樣,沒有什麽公平不公平。'
他強調,壹個規則的科學性和公平性是相對的。強調公平,就會犧牲科學。
有些強調科學,會犧牲公平。據郭介紹,博士生招生完全是各校自主範圍內的事情。
教育部只做行政監督管理。清華大學有128博士點,正在錄取中。
在博士生的情況下,學校把權力下放給了各個部門,錄取的原則和標準都由學校決定。
由系裏決定,學校只控制每個學科招多少人,檢查過程是否公平。"
【註:郭主任的解釋只是強調學校有招生自主權,並未明確。
為什麽清華大學法學院在考生各科成績出來後突然改變招生規則,以及
結果5個民商法專業的正宗博士生導師,都沒能招到博士生和很多本該被錄取的考生。
但是因為新規則的出臺,不能接受。當然招生規則可以由牛氣的清華來定
大學自主決策,但既定的招生規則不被遵守,無緣無故出臺新規則。
而且結果這麽多博士生導師都招不到學生,害了很多考生。這是清華。
大學問題。清華大學2006年博士招生簡章
(/docsn/fxy/兆升/兆升_bsjz.htm)
明確提到考試科目包括第壹階段筆試和第二階段綜合考試(即面試):
筆試第壹階段包括:1。基礎外語(含聽力);2.專業外語(語言和基礎外語)
壹致);3.兩門專業課(某招生部門編寫的壹門專業課)。“2006年清華大學博。
本科招生專業目錄(法學院)”
/docsn/fxy/兆盛/兆盛_ bsml.htm欄目
考試科目也是四門筆試和壹門綜合面試,包括基礎外語和專業外語。
清華大學法學院是學習法律的重要陣地。有關黨政領導制定招生規則時,
我連“法律/政策/規則原則上不應該溯及既往”這種常識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如果不遵守,怎麽能不喪失對法治的信心?!]
3."隨後,記者也采訪了今年不招博士生的馬俊舉博士。他說,“這次。
門檻略高,總分更重...今年有不少學生的意見。他們怎麽會?
這個觀點的邏輯是什麽?我不確定我的幾個候選人真的做不到。大學裏有人問我,我
我不想要。後來才知道還有幾個人沒招到。"
【描述:馬俊舉說“這次門檻略高,總分更重……”後半句是對的。
半句話不可能完全說對,因為就外語成績而言,這次的門檻其實是降低了,否則王
壹門外語不及格的考生,如Win和馬等,不能錄取。馬俊舉教授還提到
來,“今年有不少學生的意見...“申請的人恐怕有王、馬俊舉和何軍
有梅洵、和石等導師指導的考生將有充分的意見,因為他們已經成為新的規則。
的受害者。這些人為什麽不站出來揭露黑幕?我聽說法學院
領導曾經在學校威脅考生:不要到處抱怨,不然妳就不能如期畢業。據報道,本
帖子發出後,清華大學法學院立即采取了幾項應對措施:壹是全院教師
追查壹下生活中的這件事,看看是不是我院內部人士發的帖子。如果被發現,當然是地獄般的付出;
第二,要求法學院各部門在這次博士生招生的相關問題上統壹意見,絕對不允許出現混亂。
說;三是刪除了原公布在清華大學法學院網站上的“2006年擬錄取博士生名單”。
以及簽訂協議的通知等文件;四是要求清華大學法學院BBS管理員刪除所有關於它的信息。
關於此事的討論帖子。]
4.“另壹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教授似乎有另壹種抱怨。他說,‘今年不行。
沒辦法招到壹個好學生,主要是這個標準變了。至少在這次之前,我對清華所做的
大家都很自信。考生來找我,我會告訴他們,清華是開放的規則。我該怎麽辦?
怎麽考。有些老師直到學生面試才和張三和李四報名。...將會
同樣的標準下衡量考生的分數也是不合適的。比如民商法,最高分
只給70分,其他科目可以高達95分。把所有成績加在壹起,妳覺得呢?
壹匹馬?報考民商法的學生是很吃虧的。'
【註:教授披露的這壹事實證明清華法學院招生規則的改革是不可預見的。
第壹,征求參與閱卷的正宗民商法博士生導師的同意,事先沒有征求他的意見。
學生透露任何信息改變招生規則,否則批改試卷的老師就放不下正宗的人
商法考生筆試成績那麽低,故意給自己過不去。]
5.“記者在清華大學核實情況時,幾乎所有受訪者最後都給出了對此事的解釋權。
留給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車丕昭。因為他是分管這件事的院領導。事實上,
7月10,車總裁出差歸來,記者在他的辦公室采訪了他。"
【說明:記者的這段經歷證明清華大學法學院發現了其招生黑幕。
跟帖後立即在學院內部統壹口徑,指定專人回答記者或其他人員。
詢問。]
6.“青年周末(以下簡稱青年周):上周五我來面試的時候,所有的老師都告訴我,
招聘考試的事我還得找妳了解?”“車皮照:對,因為我是負責教學的,如果我
如果我在家,我必須對整個過程負責。但今年2月,我去深圳研究生部演講。
上課去了。"
【註:車副校長的回答顯示,他並沒有因為新招生而參與新招生細則的制定。
規則出臺前後,他“去深圳研究生部講課”。這個估計是清華法學院負責制定的
招生細則主要黨政領導會不高興,因為他們讓車教授壹個人負責解釋這個招聘。
考試恐怕也有原因吧?但他們可能沒有料到,車教授的話
我忘記了我的責任。此外,車教授明確表示他是主管教學的副校長。
這是否意味著清華法學院也有其他黨政領導負責博士招生?]
7."綠周:這個規定不是去年7月份才出來的嗎?"“車:招生簡章是去年的。
出來了,但是細節是面試後和錄取過程中確定的。"
【註:車教授的解釋證實了我帖子裏提到的壹個基本事實是真實的。
也就是清華法學院今年的招生細則(也就是他所說的“細則”)是在面試和錄取之後。
只是在招生過程中介紹的,與對外公布的招生簡章不壹致。正因為如此,才推出這個。
壹個規則出臺的時機讓人懷疑有黑幕。]
8.“綠周:如果以總分作為錄取線,會不會有單科?”
成績特別好,有些單科特別差,可以補。”“汽車:任何組織,
錄取的時候,總分和單科成績都會考慮,大概也不例外。"
"周青:也就是說會考慮,但是不詳細,是吧?"“車:是的,其實是妳。
就算拿到研究生院,也會看總分最低多少,有多少科。例如,只有壹個主題可用。
55分,那他肯定會質疑,這個分數怎麽能搞定壹個人?雖然沒有統壹的學校。
規定,但是高校在招生的時候會確定壹個系數。我的印象是原則上是要入學的。
需要60分。"
【註:車教授的話證明清華法學院之前的錄取規則是以單科成績為標準的。
妳必須通過60分的規定。為什麽今年醫院匆匆改變了原來的規定?車教授對此很感興趣
關鍵問題還沒解釋清楚。這是最大的疑問。]
9.“Car:這不是壹個非常客觀的關於兩派的說法。英語,我覺得還是很有用的。
可以,因為做社科研究需要大量閱讀文獻,做寫作和實際工作,了解壹個。
外語是壹個重要的優勢。既然英語被設定為各種學校考試的科目,證明英語是
它是被重視的,但它重要到能占這麽大的比重嗎?將基礎英語轉化為專業英語。
100的分數是學院和研究生院協商後決定的。今年要發行的招生簡章將是英文的。
壓縮成壹張紙。"
【註:車教授在此透露的信息是,今年醫院將“折疊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
100分的合成是學院和研究生院協商後的決定。“看來清華法學院的領導們很感興趣
我還是很註意程序問題的!]
10.“青州:看不到錄取名單,所以無法知道是不是被錄取人的單科。
妳的成績有沒有像妳說的達到壹定的水平?”“車:妳拿不到錄取名單,學校也拿不到。
有權向外界披露。清華壹直不對公眾開放,妳不可能知道其他考生的信息。
應該說這是公民的個人隱私。他在壹次考試中得了多少分,除非他想。
其實其他人包括招生辦都無權公開。我覺得清華雖然招生,
不透明,但招生最嚴。這個學校敢做大家都覺得不太透明的事情。我想是的。
我很有信心。眾所周知,總分300,單科不限,但不可能單科。
三四十分的人可以進來,即使法學院同意,也不可能考上研究生。
而人們並不關註這些信息。有考生知道這樣壹個信息,但他應該不會去計算。
只要考300分,清華就錄取了。"
【說明:車教授說,“妳拿不到錄取名單,學校無權對外透露。
清華壹直不對公眾開放,妳不可能知道其他考生的信息。“恐怕這太絕對了吧?
清華法學院的網站不是原來公布了2006年擬錄取的博士生名單嗎?為什麽是現在?
再刪壹次呢?好在百度快照也顯示清華法學院2006年計劃招收博士生。
部分名單證明清華大學的博士錄取名單並非“永遠封閉”。候選人的成績
雖然正常情況下成績是不應該公開的,但是很難看出為什麽連博士錄取名單都變成了對考生隱藏。
私人的。在人們質疑招生公平性的情況下,澄清疑惑的方法之壹是
公布今年考上法學院的博士生的5門課程成績和新規出臺後的4門課程成績。
為了證明這次改革沒有特殊考生受益。]
11.“周青;那妳怎麽評價網友的這個帖子?(記者此時已經在電腦裏幫車院長了。
“車:上面說的規則變化,有些是對的,但後者不準確。實際上
往年我也是錄取科目不夠的。比如我之前的第壹人選,我覺得他更好。
雖然我的英語成績只有52,但是我還是要考。另外,學院利用行政手段幹預博士生導師招生的說法並不屬實。
事實。我聽到的消息是今年有幾個老師不願意帶學生,因為考生考的不是很好。
高個子。絕對沒有行政幹預。今年讓他別說了。事實上,在高校裏,教授的教學靠的是行政
學習的影響很小。"
【註:車教授在我的帖子裏說“上面說的規律沒錯,但是後面。”
不準確。所謂“不準確的背後”可能指的是帖子中關於為什麽這樣壹個
招生規則的猜測不準確吧?關於法學院新規的那些動機,我還沒看出來。
法學院的說明,所以我只能做壹些猜測。為了證明這些猜測不準確或完全錯誤,
妳應該借此機會向記者解釋壹下為什麽法學院要在這個時候引進這樣壹個學校。
導致大部分民商法博士生導師招不到學生的嚴重後果的新規?可惜的
是的,不知道法學院的黨政主要領導還沒想好怎麽給個合理的解釋。
所以車教授在這次采訪中完全沒有提到這個。所以黑幕論壹直沒破。]
【車教授還說:“醫院用行政手段幹涉博士生招生的說法不成立。我聽到的
新聞是今年有幾個老師不願意帶學生,因為考生考的不是很好。絕對不行
政治幹預,讓他今年不說了。“清華法學院的黨政領導再傻,也不會笨到直接讓。
今年有沒有博士生的教授。然而,通過改革招生規則,五大
民商法專業正宗博士生導師的名義沒有人能達到總分300分的錄取線,所以可以。
達到不讓部分教授帶博士生的目標了嗎?為什麽王等教授今年不想考博士?
健康?不僅僅是因為新的招生規則出臺後,他們名下的考生沒有壹個能達到。
300分的新成績?如果按照老辦法,名字裏有考生就有錄取資格。
他們還會說不想考博士生嗎?作為清華法學院的招牌專業,今年的
主要正宗的民商法博士生導師並不招收博士生,而是以民商法專業的名義招收。
民事訴訟法教授王亞新,國際經濟法教授車丕昭,法理學教授高鴻鈞。
教授,但是他們招了兩個博士生(如果沒有五個民商法專業的博士生導師就招不到)
這些教授恐怕只能招壹個博士生。),其他非
民商法專業的博士生導師也招了壹個博士生。好像是清華大學法學院的民商法
博士點主要用於搭建其他專業博士生導師的平臺!其他專業不了解。
導師們會不會偶爾內心有愧疚?]
12.“7月5日,記者找到這個帖子的時候,他在7月8日晚上和7月10早上發了兩次。
網站“新語絲”發來郵件,希望了解“新語絲”是否核實了帖子的真實性,結果是這樣的。
怎麽跟發帖人核實,也問壹下能不能提供發帖人的聯系方式。截至發稿時,
沒有收到回復郵件;另外,7月10和11,記者連續兩天致電“新語絲”。
方手機想知道新語絲對這個帖子的核實情況。但是他的手機總是
已經關機了。"
【說明:這位記者似乎不太清楚新語絲的遊戲規則。我的帖子壹發,妳就按。
不就是證明帖子反映的內容是真是假嗎?讓方對的每壹封信進行評論。
驗證壹切,他壹定不會精疲力盡?!再者,如果方把我的聯系方式透露給妳,妳
如果妳不在報告裏隨便出賣我,那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