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意見。
第二,依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壹)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壹條規定,利用電信網絡技術實施詐騙,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兩年內多次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未經處理且詐騙金額累計構成犯罪的,依法定罪處罰。
(二)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達到相應數額標準,有下列情形之壹的,酌情從重處罰:
1.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自殺、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嚴重後果的;
2.冒充司法機關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詐騙的;
3.組織、指揮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團夥;
4.在境外實施電信網絡詐騙;
5.兩年內受過電信網絡詐騙刑事處罰或者電信網絡詐騙行政處罰的;
6.騙取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學生、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的財物,或者騙取重病患者及其親屬的財物的;
7.騙取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等款物的;
8.以救災、募捐等社會福利、慈善為名實施詐騙的;
9.利用電話呼叫系統等技術手段嚴重幹擾公安機關等部門工作的;
10.利用“釣魚網站”鏈接、“特洛伊馬”程序鏈接、網絡滲透等隱蔽技術手段實施詐騙。
(三)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詐騙數額接近“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標準,且屬於上述第(二)項規定情形之壹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和“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上述規定中的“接近”,壹般應掌握在相應數額標準的80%以上。
(四)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際騙取財物的,以詐騙罪定罪處罰(既遂)。詐騙數額難以查證,但具有下列情形之壹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1.發送5000條以上的詐騙短信,或撥打500個以上的詐騙電話;
2.在網上發布詐騙信息,累計瀏覽量超過5000次。
具有上述情節,數量達到相應標準十倍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上述“撥打詐騙電話”包括撥打詐騙電話和接聽受害人回電。重復撥打和接聽同壹電話號碼,向同壹被害人重復發送詐騙信息的,撥打和接聽電話的次數和發送短信的次數應當累計計算。
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故意隱瞞或者毀滅證據導致通話、短信發送次數證據難以收集的,可以根據查證屬實的每日通話、短信發送次數,結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案時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及其他相關證據,綜合認定。
(五)電信網絡詐騙既遂與未遂,分別達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處罰;達到相同量刑幅度的,以詐騙罪論處。
(6)在確定量刑起點和基準刑時,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被告人壹般應選擇較高者。在確定宣告的刑期時,要綜合全案事實和情節,準確把握從重、從輕量刑情節的調整幅度,確保罪刑相適應。
(七)對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被告人,應當嚴格控制緩刑範圍,嚴格掌握緩刑條件。
(8)對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被告人,要更加註重依法適用財產刑,加大經濟處罰力度,最大限度地剝奪被告人再次犯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