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制度是壹個單位為了實現經營目標,維護財產物資的完整,保證財務收支的合法,會計信息的真實,執行經營方針和決策,保證經濟活動的效率而形成的壹種內部自我協調、制約和審計控制制度。其實質是通過制度約束來進行內部控制。
(A)健全性評價程序
健全性評價程序反映了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健全性評價的過程。科學地確定合理性評價程序,不僅可以保證合理性評價的質量,還可以提高合理性評價的效率,節省人力和時間。
以下是健全性評估程序應該具備的步驟以及每個步驟應該包括的內容。
1.調查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情況
這是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的基礎工作。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壹般控制(如企業組織機構的設立、權責範圍及相關制度規定等。)和應用控制(企業主要經營活動的處理程序和手續,業務處理中設置的控制環節和相應的控制措施等。).稅務稽查人員通過對這些情況的調查和了解,可以發現內部控制制度的運行環境是否理想,控制點和控制措施是否健全完善,從而為判斷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提供依據。
調查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1)訪問。通過與相關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的討論,特別是與有技能和經驗的專業人員的討論,我們可以掌握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許多方面。也可以請他們講解疑點,從而更清楚地了解控制系統的主要特點,找到容易出現問題的主要環節。訪談也可以采用稅務稽查人員事先準備好問卷,由被訪談者回答的形式進行,這樣可以使調查的問題更加集中,有助於提高調查的效率。
(2)查閱往年稅務檢查檔案。對於連續的稅務檢查,可以將以前年度的稅務檢查檔案作為了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手段。如稅務檢查工作底稿中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測試和評價的記錄,或對內部控制制度評價的意見或說明等。,都記錄了企業的內部制度,稅務稽查人員應盡可能利用這些檔案中記錄的相關信息。當然,由於企業情況千變萬化,稅務稽查人員也要通過走訪等渠道糾正這些信息。
(3)查閱企業的制度規定或其他資料。壹般來說,大企業都制定了各種管理制度和各種業務規範。這些規定還包括內部控制的制度、程序和方法。這類內容有助於稅務稽查人員了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但這些規定往往涉及面廣,過於細致,稅務稽查人員很難快速了解自己需要什麽,只能作為了解情況的輔助手段。如果企業有專門描述內部控制制度的業務流程圖或其他材料,稅務檢查人員可以審查和使用它們,以減少調查的工作量。
2.描述並確認內部控制系統
稅務檢查人員在調查企業內部控制時,應及時記錄和描述所了解到的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情況。描述的詳細程度取決於稅務檢查員的素質和評估的性質。如果稅務檢查人員對內部控制制度有豐富的了解,可以簡要記錄,否則應詳細記錄所有信息;如果是第壹次評價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應詳細記錄。相反,如果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前已被評價過,可以記錄變化的情況並簡要描述。
當然,稅務檢查人員對內部控制系統的描述最終將在合規性評估階段得到確認。但是,為了避免誤解或調查不真實可能導致的錯誤,為下壹步的評估打下良好的基礎,稅務檢查人員應該確認他們所了解的內容,以確保他們對內部控制系統的理解和描述的準確性。這項工作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完成:
(1)將與內部控制制度相關的記錄發送給企業相關人員進行審批,以檢查這些記錄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
(2)對記錄的各類業務的內控制度進行壹至兩次簡短的稅務檢查,即從每類業務中抽取壹至兩項業務,從其發生壹直追溯到最後,以確認記錄中所描述的內控制度是否真實存在。通過確認,稅務稽查人員不僅可以確定自己的知識和記錄是否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際情況相符,還可以進壹步加深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和認識。
3.記錄內部控制系統中的缺陷
稅務稽查人員在對被稽查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調查和描述後,可以將該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實際情況與自己理想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比較,找出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環節,並將這些缺陷和薄弱環節記錄在《內部控制制度缺陷登記表》中,以便稅務稽查人員全面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應根據控制類型對控制缺陷進行分類和登記,並在表格中列出是否有任何補償措施、可能的潛在影響及其重要性。
內部控制體系缺陷登記表的格式見表7-1。
表7-1內部控制體系缺陷登記表
控制類型
控制缺陷
賠償措施
潛在影響
重要程度
物理防治法
關於無關人員不受限制地接觸成品的規定
有嚴格的外出復習制度。
可能會造成庫存商品的損失。
低的
職責分離
沒有
審計和檢查
發出商品記錄不定期與銷售明細賬進行核對。
沒有
可能會出現記錄錯誤。
更重要
批準或授權
沒有
4.評估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
通過以上步驟,稅務稽查人員基本掌握了被稽查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狀況,發現了內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缺陷和薄弱環節。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發現的問題,可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1)稅務稽查人員應分析相應的補償措施能否完全或部分抵消控制缺陷的影響。比如嚴格的出門審核制度,可以在壹定程度上避免因無關人員觸碰庫存商品而可能發生的庫存商品被盜問題。補償性控制可能是稅務稽查人員所認為的理想內部控制體系的壹部分,也可能是被稽查單位自身所采取的壹種特殊的控制方法。稅務檢查人員應仔細識別是否存在補償性控制措施,並充分說明這些措施是否能夠完全或部分抵消控制缺陷的影響。
(2)在確定控制缺陷可能無法完全彌補後,稅務檢查人員應進壹步分析這些缺陷可能導致的錯誤和不利的性質及其對財務信息影響的重要性。如果不定期檢查會計記錄,可能會導致會計記錄的錯誤,這對財務信息的正確性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分析控制缺陷的影響時,稅務檢查人員應特別註意研究控制缺陷的相互影響。例如,在調查中發現,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都沒有審核銷售發票的控制系統。孤立來看,銷售部門未被批準的缺陷可能會被財務部門的審計所彌補,但由於財務部門沒有進行審計,這可能會使整個銷售業務失控,這很可能導致向其隱瞞銷售數量的嚴重弊端。因此,稅務稽查人員應重視對各種控制缺陷的分析。
(3)在全面分析內部控制缺陷的基礎上,稅務檢查人員可以進壹步判斷和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價:
1)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被審計單位的內部組織機構和崗位設置是否符合職責分離原則,所使用的憑證單據是否能夠體現控制要求,業務處理程序是否能夠相互核對和自動核對。這是為了評價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
2)評估內部控制系統的完整性。在內部控制制度合理的前提下,稅務稽查人員還應評價內部控制制度中應設置的控制點和控制措施是否完備。這是從局部角度評價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性,主要是分析具體控制環節和控制措施的完備性。
通過評價,如果認為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比較健全,稅務稽查人員可以作出繼續依賴內部控制制度的決定,進入下壹個評價階段;另壹方面,如果內部控制系統被認為存在嚴重缺陷,稅務檢查人員應放棄依賴內部控制系統的意圖,停止對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估,直接進行實質性稅務檢查。
(二)健全性評價方法
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性評價方法是指描述內部控制制度現狀、揭示控制缺陷的評價技術。在長期的稅務稽查實踐中,稅務稽查人員探索了許多健全性評估的技術方法。介紹了常用的文字描述法、問卷法和流程圖法。
1.文本描述方法
書面說明法是指稅務檢查人員以書面方式記錄和說明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評價方法。文字描述法更適合反映與全面控制有關的內容,如組織結構的建立、權限範圍等。,而且也比較適合體現靜態控制系統,比如物理托管控制。此外,該方法還可以描述壹些需要深入稅務檢查的控制細節。
文字描述靈活簡單,但缺乏層次感和形象感。
2.問卷法
其主要內容是:稅務稽查人員根據自己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理解,針對每壹項具體的控制措施,事先擬定壹系列問題,擺到桌面上讓被審計單位的相關人員回答,以此來檢查某壹項控制措施是否存在,並以此作為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的依據。問卷的應用標誌著稅務稽查人員開始用模塊化、系統化的理念來評價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問卷由事先擬定的壹系列問題組成。問題提出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這種方法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在提出調查問題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1)避免問壹般性的問題。問卷要求回答的是被檢查單位具體的內部控制措施,所以提出的問題也要具體明確。比如“銷售發票是否經過審核”這樣的表述,不如“銷售發票是否經過部門負責人審核”這樣的表述具體。後者不僅可以知道是否存在“審計”控制措施,還可以為評價這種控制措施是否合理提供實踐依據。
(2)避免提出具有雙重含義的問題。雙重含義的問題是壹起問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似的問題。比如“物料采購是否以請購單為依據,並經部門負責人批準?”這是壹個有雙重含義的問題。對於基於請購單進行采購但不需要審批的企業,或者不基於請購單但需要審批的企業,很難給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壹般這類問題要分兩個問題。
(3)避免問引導性問題。在回答問題時,回答者可能會因為引導性問題而產生壹定的傾向性,使回答不能客觀反映實際情況。所以問卷中的問題要用中性的形式表達,避免傾向性。比如“明細賬要定期和總賬核對對吧?”這種提問方式讓人覺得有必要把明細賬和總賬核對壹下,所以不管自己單位的情況如何,都會給出肯定的回答。
(4)避免直接詢問與財務信息正確性或經濟業務合法性相關的問題。問卷要求回答內部控制制度中是否有具體的控制措施,而不是財務信息是否正確,經濟業務是否合法。所以問卷應該不涉及這個問題。
稅務檢查員設計並使用問卷來了解是否存在具體的控制措施。因此,必須選擇熟悉或處理具體業務的人來填寫問卷,以確保答案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收回問卷後,稅務稽查人員應立即進行整理,並及時向被調查者進壹步詢問有疑問的地方。
問卷調查法的優點是:
(1)能深刻理解具體的控制措施;
(2)由於調查項目是事先擬定的,壹般情況下,需要了解的內容不會遺漏:
(3)問卷可以由不同部門的不同人同時填寫,可以保證答案的可靠性;
(4)對調查問題的否定回答反映了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便於稅務稽查人員作進壹步的調查分析。
當然,由於調查內容僅限於問卷,稅務稽查人員很難了解其他相關信息,這是問卷法的主要缺點。
3.流程圖方法
流程圖法是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是根據業務流程用特定的符號來反映和描述內部控制制度。
下面簡單介紹壹下流程圖法應用中的幾個問題。
(1)流程圖符號。流程圖由壹系列符號組成,符號就是流程圖的語言。目前國際上沒有統壹的流程圖符號,稅務稽查人員可以根據工作實際自行確定。
(2)繪制流程圖的要求。在實踐中,繪制流程圖有多種形式,有的是橫向反映業務流程,有的是縱向反映業務流程。稅務檢查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習慣選擇合適的表格。但是,在繪制流程圖時,我們必須註意以下壹般要求:
1)明確反映各部門或人員的責任範圍和控制區域,從而明確各部門或人員的職責。
2)應對控制點的主要控制內容和控制措施進行說明或標記,如在圖中用符號表示或在圖外另行說明。
3)流程圖應全面反映業務處理涉及的各種單據及其名稱、份數和流向。
4)業務處理流程和相應的控制環節應盡可能簡潔地反映出來,避免復雜化。
(3)流程圖的優缺點。流程圖法自問世以來,受到了廣大稅務稽查人員的高度評價,成為描述和評價被稽查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這主要是因為與其他方法相比,流程圖法具有以下優點:
1)它形象地將內部控制體系中的所有控制點聯系成壹個整體,因此在業務處理中很容易區分是否遺漏了重要的控制環節;
2)控制點與實施控制的部門之間的順序可以反映在流程圖中,便於分析控制點之間的關系;
3)通過特定的符號,反映業務流程中的關鍵控制環節,即控制點,便於稅務稽查人員把握重點。
當然,這種方法也有壹些缺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制圖技術要求高,難掌握,費時;
2)這種方法只能體現企業處理流程中的控制措施,而業務處理流程之外的壹些靜態控制(如物理存儲)和基礎控制(如憑證連續編號)則不易體現。
上述三種方法是現階段稅務稽查實踐中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的常用方法。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適用於調查、描述和評價不同類型的內部控制系統。因此,稅務稽查人員在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時,可以優先采用壹種方法,並結合其他方法,使評價更加全面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