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穆麟德的生平

穆麟德的生平

穆麟德全名為保羅·喬治·馮·莫倫多夫。1847年2月17日出生於普魯士采德尼克的壹個容克貴族家庭,後搬至格爾利茨。1865年進入哈勒大學學習,主修法學,兼修東方學、語言學。他在大學期間表現出非凡的語言天賦,在經歷了系統的語言學訓練之後,不僅有能力掌握印歐語言,諸如他的母語——德語以及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俄語、波蘭語、丹麥語、塞爾維亞語,而且尤其精通希伯來語,來華後又對漢語、滿語等頗有研究,再後來又學習朝鮮語和日本語,不過已有些吃力了。

1869年,穆麟德來到中國,先後在上海、漢口等地的海關任職,深受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賞識。1874年,穆麟德離開海關,前往德國駐天津領事館做翻譯,後為副領事。1879年,由於他協助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購買克虜伯軍火,所以又得到了清廷重臣李鴻章的重視。1881年,因為與德國駐華公使巴蘭德不和,穆麟德辭去外交官職務,加入了李鴻章幕府。 1882年7月,中國的屬國朝鮮發生壬午兵變,中國清朝政府派兵入駐朝鮮,加強對朝鮮的控制。朝鮮亦於同年11月派趙寧夏出使中國,請求中國派人指導朝鮮辦洋務。李鴻章推薦了穆麟德,稱贊他“明白交涉、關稅各事,性情忠實,頗願為貴國效用” ,又說“日本人最畏德國,又忌穆麟德,吾最憎日本人之侮貴國,故出送穆麟德而制之,日人必不敢如前恣橫也”。 李鴻章派遣穆麟德到朝鮮並非是應趙寧夏的要求而臨時決定的,而是在1882年7月上旬,當時穆麟德從津海關道周馥那裏“聽說了想要派我去朝鮮的事”,所以“不得不加快步伐學習朝鮮語,還要熟悉與海關制度相關的所有賬簿和文件”。 李鴻章選擇穆麟德,乃是出於當時協助朝鮮與美、英、德締約的馬建忠的推薦,這壹點穆麟德也知道。 同時,李鴻章還派了中國人馬建常(馬相伯)與穆麟德同時前往,作為對穆麟德“聯絡鈐制”的壹顆棋子。 總之,清政府派穆麟德到朝鮮任職的目的正是為了強化中國對朝鮮的控制,發揮清廷對朝鮮的影響力。

穆麟德對這次任用非常滿意,可謂躊躇滿誌。1882年11月18日,他與趙寧夏簽訂雇傭合同,12月初與趙寧夏、馬建常等人壹起離開天津前往朝鮮,12月12日抵達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1882年12月26日上午,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在昌德宮重熙堂接見穆麟德,穆麟德說:“以海外愚俗,敢到聖朝,必當恪勤於公務矣,伏望殿下亦為信賜事任。”高宗說:“當從爾言,爾其隨事勤勉焉。” 此後穆麟德和朝鮮王室之間就建立起信任關系。穆麟德在朝鮮擔任海關總稅務司兼外交顧問,協助清政府監管朝鮮。朝鮮政府授予他的正式官職是“協辦交涉通商事務”(外衙門協辦),因此他“襲冠帶,朝參如百僚”,朝鮮官民管他叫“穆參判”。

穆麟德在朝鮮大力整頓海關、稅務,可以說是朝鮮海關的創始人,被世人視為“朝鮮的赫德”。1883年3月出任朝鮮典圜局總辦,其間鑄造“當五錢”(在錢幣上刻“當五”字樣,使重量相等的銅錢以壹當五來使用流通),導致朝鮮國內的通貨膨脹。對外則積極參與朝鮮的外交活動,幫助朝鮮從天津購買軍火,包攬朝鮮對外修約或締約,被稱為“最善折沖”,也可以說是當時朝鮮外交的實際負責人。當時赫德形容穆麟德可以做到朝鮮王 ,美國駐朝公使福特和尹致昊也不約而同地擔心穆麟德會成為朝鮮王或朝鮮副王 ,可知穆麟德在朝鮮政壇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穆麟德在朝鮮期間與閔妃集團關系密切,與開化黨領袖金玉均則勢成水火,金玉均曾當面指責穆麟德“無學無識”、“心術不正”,穆麟德也說:“今為朝鮮除害,宜急先除去金玉均也。” 另壹名開化黨人尹致昊也對穆麟德非常反感,評價他“挾私不公”、“惟充己欲,不顧人邦”。 後來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時殺掉了趙寧夏,理由就是他帶來了穆麟德 ,足見開化黨對穆麟德的痛恨程度。穆麟德與日本、美國的關系也不佳,尤其是與美國公使福特的關系幾乎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但他卻與俄國過從甚密,於是有了他的引俄之謀。 穆麟德雖然是李鴻章派來監管朝鮮、加強中國對朝鮮的控制的,但其結果卻是李鴻章作繭自縛。穆麟德來朝鮮後不但從未請示過中國方面的指令,還向高宗和閔妃為首的朝鮮王室大力鼓吹“聯俄拒中”。關於穆麟德背叛清朝、聯合俄國的原因,壹般認為他是受到了德國政府的指示或是順應了德國的政策,蔣廷黻即謂穆麟德的行為是根據德國俾斯麥政府“引誘俄國熊到遠東牧場去”的策略,以此來削弱俄國在歐洲的勢力。 當時的英國駐天津領事亦告訴李鴻章說:“俄欲窺朝,德陰袒之”。 但是穆麟德又曾提出過朝鮮中立化、保證其免受外來侵犯的建議,說明他並不只是針對俄國,而主要是為了朝鮮的獨立,而“引俄”只是實現朝鮮獨立所借用的手段而已。穆麟德本人曾指出清朝在協助朝鮮與歐美列強訂約時要求朝鮮發出的照會中聲明:“朝鮮素為中國屬邦,而內治外交向來均由大朝鮮國君主自主”,故認為朝鮮僅是中國的朝貢國,中國無權幹涉朝鮮內政外交,進而表示:“但如果特別指定中國的壹個行政部門管轄朝鮮,似乎朝鮮就是中國的壹個省而不是朝貢國(als ob Korea eine Provinz Chinas sei und nicht ein Tributstaat),因此我反對這種政策。既然為朝貢國,該國的內政就必須完全獨立,不受制於中國的任何影響(ganz unabh?ngig von Chinesischem einflussein müsse)”。 這就是他對自己行為動機的表述,換言之即穆麟德認為自己並未背叛清朝的托付,反倒是清朝的幹涉政策違背了原來的承諾,對朝鮮進行了不正當的壓迫,因而他有義務維護朝鮮的獨立。

穆麟德最早的引俄活動是斡旋朝鮮與俄國建交,最後在1884年7月7日簽訂了《朝俄修好通商條約》。穆麟德在談判期間不斷向俄國代表韋貝爾示好,並向他表達了進壹步結托俄國的意向,由於穆麟德在朝俄建交過程中居功至偉,所以在韋貝爾回國報告後,沙皇俄國決定給穆麟德頒發二級聖安娜勛章。 但中國卻對朝鮮私自締約的行為非常不悅,穆麟德也因此被中國駐朝商務委員陳樹棠參了壹本,在條約簽訂的第二天就被叫去天津問話,並被李鴻章面加戒飭。穆麟德於1884年7月23日自中國天津返回朝鮮,不但沒有悔改,反而“歸後大懷憤怏,必欲與中國相抗”。 他在天津期間,就向俄國外交人員提議:以俄國為中心,“以比利時所享受的同樣的保證”來對朝鮮實施“***同保護”,他所開出的參與***同保護的國家是俄國、英國和日本,故意把中國排斥在外。

1884年12月4日,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穆麟德在政變中救了閔妃的愛侄閔泳翊,更加得到閔妃的信任。而開化黨的政變到12月6日即被袁世凱率領的駐朝清軍平定,金玉均等人逃走,穆麟德擔當了甲申政變的善後事宜,為此東奔西走,三渡日本,成為他在朝鮮活動最顯眼的時候。他受到高宗和閔妃的指令,在出使日本期間秘密與俄國駐日使館接洽,商談俄國保護問題,甚至締結“朝俄密約”(參見詞條朝俄密約事件)。穆麟德在甲申政變前後的引俄計劃先是請俄國出面劃定朝鮮為比利時那樣的中立國,由俄、英、日***同保護;其次是在甲申政變後,鑒於中日可能在朝鮮爆發沖突,故改為俄國的單獨保護;然後隨著中日對立緩和、兩國駐朝軍隊即將撤離,又變為俄、中、日***同保護,並且由俄國人訓練朝鮮軍隊。總之他的所有計劃都是以“聯俄拒中”為中心,只是隨情況變化而有所修正而已。 穆麟德背叛清朝、推動朝鮮分離活動的行為在1885年7月隨著俄國駐日使館參贊士貝耶來朝鮮而徹底暴露。中國對此實施幹涉,金允植等朝鮮事大黨將朝俄密約說成是穆麟德的私行獨斷,跟朝鮮政府毫無關系,高宗和閔妃也不敢出面袒護穆麟德。最後朝俄密約流產,李鴻章也致函高宗,譴責“穆麟德攪權生事,各國皆深惡之”,要求朝鮮不能對他“假以事權”。 高宗迫於李鴻章的壓力,不得不於1885年7月27日下令免除穆麟德外衙門協辦的職位,9月4日免去了他海關總稅務司的兼差。但穆麟德遲遲不離開朝鮮,也繼續在高宗和閔妃周圍活動。1885年10月5日,袁世凱護送大院君回朝鮮,見穆麟德仍在朝鮮從事反華活動,乃作《摘奸論》壹文呈給朝鮮政府及高宗,針對的便是穆麟德。高宗不敢得罪袁世凱,又在10月17日罷免了穆麟德最後壹項兼差——典圜局總辦。

穆麟德在朝鮮徹底成了閑人,非常不甘心,曾委托中國駐朝商務幫辦譚賡堯上門請求袁世凱在李鴻章面前給他謀個差使。高宗和閔妃也有意繼續留住穆麟德,讓他做私人顧問,每月領有三百元薪金。 但穆麟德留在朝鮮自然為清政府所不容,李鴻章新派美國人德尼和墨賢理接替穆麟德在朝鮮外衙門和海關的職務,袁世凱則壹面向朝鮮施壓,令其斷絕與穆麟德的關系,壹面對穆麟德許諾回中國將有“優差” ,在袁世凱的壹再催促下,拖了4個月的穆麟德終於在1885年11月25日乘坐清“超勇”艦離開朝鮮,回到中國,繼續留在李鴻章幕府中。後來,穆麟德曾於1888年5月壹度回到朝鮮,但此時的穆麟德身上擔負著李鴻章用他來對抗德尼(繼穆麟德之後又壹個慫恿朝鮮獨立的外國顧問,曾作《清韓論》(China and Korea)壹文解構中朝宗藩關系)的任務,而朝鮮則識破了李鴻章的意圖,沒再用他 ,穆麟德與朝鮮的緣分遂結束了。不過他與滯留中國的朝鮮人閔泳翊等壹直保持著來往。

穆麟德回中國以後重新到中國海關任職,1889年起在上海江海關臨時代理造冊處稅務司,1897年10月調任寧波浙海關稅務司。在此期間,他傾心學術,出任皇家亞洲學會中國分會副會長,由穆麟德發明並提倡的滿文轉寫方案至今廣為滿語研究的語言學家采用。1901年4月20日死於中國寧波,終年54歲。死後葬於上海。

  • 上一篇:沒帶駕駛證可以租車嗎
  • 下一篇:南通市2023年城鄉居民醫保,開始繳費了!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