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六年級語文教案《青山不老》

六年級語文教案《青山不老》

教科書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十壹冊第四組的第四篇課文。本課為略讀課文,要求壹節課完成教學任務。本文語言生動優美,現實與過去相互對照,敘述與描寫相互輝映。它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壹位山野老農義無反顧地投身造林工作,奇跡般地創造了壹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了子孫後代的可貴精神。

學習情況分析

這個班的學生都來自偏遠的山區和農村。總體來說,他們的語文基礎差,參差不齊,學習主動性不強。大多膽子小,不敢回答問題。

1,學習興趣和基礎。只有少數人喜歡語文學習,大部分學生不太喜歡語文學習。總的來說,學生基礎不夠紮實,兩極分化很大。

2.上課講話。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回答問題不夠積極,少數從不發言。

3.讀感悟的基礎。大多數學生對課文理解不深。少數基礎好的學生能讀好,但很多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人難以置信。閱讀水平壹般,熱情不高。

4.主動學習。大多數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不足,預習課文的任務沒有完成;課堂自主學習的效率不是很高。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認識生詞,理解詞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深刻的句子;講講青山不老的意義,理解壹下老年人植樹防水土流失的精神。

2.過程和方法

通過閱讀和理解單詞的意思,我們可以掌握本課的生詞;通過情感閱讀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圍繞學習目標,讀書引發思考,敢於質疑。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老農民改造山川、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課文中關鍵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要懂得綠水青山不老的真諦。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行為的預設

設計意圖

首先,對比圖片,介紹新課

1.播放土地荒漠化課件,問:妳看到了什麽,想到了什麽?

2.出示青山圖,問:這張圖給妳什麽感覺?

3、談入(板書話題)

1,看圖談感受。

2.看圖,談談妳的感受。

3、讀題目,激發興趣,進入新課。

通過圖片的對比,我們可以感受到奇跡,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

第二,自己讀課文,整體感受。

1,讓學生閱讀閱讀提示,找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自學課文:

(1)這個老人創造了什麽奇跡?

②這個奇跡是在

是在什麽情況下創作的?

(3)為什麽作者說青山不老?

2.查自學,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麽。

1,在閱讀提示的啟發下,輕聲讀文,通順讀文。根據思考問題,畫出答案,註釋感受。

2.交換單詞,總結課文內容。

讓學生自己閱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第三,引導閱讀,感受奇跡。

1.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關鍵指南:

(1)窗外是參天的白楊。樹葉間有波光粼粼。

問:這個描述是做什麽的?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2)15,當時是綠色。壹臺電視機。

引導學生感知老人做了多麽偉大的事。

(3)楊柳。我們剛剛守住了這片土地。

引導學生真實感受老年人種植的樹木在防止沙塵暴和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

2.組織討論:老人是在什麽情況下創造了這些奇跡?

3.組織討論:為什麽作者說青山不老?

引導學生從老人身上體現的精神去思考作者這句話的含義。

總結:老人用自己的辛勤創造了這片綠洲,他的生命將與青山永垂不朽。這位老人讓我們認識到mdash;mdashmdash

1,交換文中相關句子,感受老人創造的奇跡。

2.交換句子,感受老人創造奇跡的環境和過程。

3.探索青山不老的意義。

(1)後續:把生活變成別的樣子。他真的和山川壹起生活,和日月壹起發光。

(2)理解它們的字面意思。

(3)思考作者在上下文中說這話的原因。

(4)壹起讀:青山不老!

緊扣三題,引導學生理解深刻的句子,及時補充課外材料,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四,拓展訓練,獲取深度經驗。

1,讓學生在文中有自由,積累自己喜歡的段落。

2.展開對話:了解到老人的事跡後,妳想對他說些什麽?對於老人的女兒、妻子、村幹部,妳有什麽想說的?

1.同桌看書,素描,交流。

2、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對老人說,還是對老人的女兒和妻子說,對村幹部說。說出妳的真實感受。

讓學生通過速寫和朗讀來體驗這篇文章生動優美的語言,積累好的詞匯和句子,通過擴大發言來加深理解。

板書設計

16,青山不老。

大環境——險惡

創造奇跡

小環境-艱苦

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設計

評估內容

評價等級

評估目的

優秀(5)

好(4)

中間(3)

我能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同學講課。

能認真集中註意力嗎?

遇到任何我能回答的問題請舉手。

妳能主動參與嗎

大聲地說

妳能自由表達自己嗎?

我能積極參加小組討論並與他人合作。

能不能善於合作?

善於思考,能夠有條理地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

妳能獨立思考嗎?

我指出了同學們的錯誤答案

敢否認?

我可以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欣賞

妳欣賞自己嗎?

我能流利地、動情地朗讀課文。

妳能流利而有感情地閱讀嗎?

教學反思

1,目標明確,專註。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創造了怎樣的環境,談青山不老的意義。全班圍繞這三個問題,壹層壹層深入其中,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2、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班裏四個人討論,交流,寫壹個故事,老人創造了什麽樣的奇跡,老人創造了什麽樣的環境,老人為什麽要種樹,青山不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通過默讀進入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情感閱讀和啟蒙理解老人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3、巧妙鋪墊,艱難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體現的精神,我設計了壹個過渡性的問題,就是老人在15種樹的那些年裏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通過帶著感情大聲朗讀,學生可以立即理解老人執著的精神,然後問老人為什麽對植樹如此執著。通過默讀相關段落,學生也可以做到。在此基礎上,說說青山不老的原因。

4.註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和總結,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

5.有缺點。

(1)中介語缺乏深厚的感情。

(2)在了解險惡環境時,沒有相應的情況。如果能給學生看壹些相應的環境圖片,會給學生壹個非常直觀的印象,學生能更快的了解險惡的環境。

(3)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分組討論,有各種形式的共讀,但不允許學生讀出自己的情緒。

  • 上一篇:酒泉車輛購置稅申報投訴電話
  • 下一篇:南京公積金貸款條件及要求2023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