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區域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產業聯動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 *公共服務* * *建設* * *成效明顯,協同發展機制有效運行,區域發展差距趨於縮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壹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區域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公共服務水平趨於均衡,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區域,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引領和支撐作用。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重點突破,堅持改革創新,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以統籌資源要素利用和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重點,著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交通網絡體系,拓展環境容量生態空間,促進產業升級轉移,促進公共服務享有。努力加快市場壹體化進程,加快建設現代化新首都圈,努力形成目標壹致、措施集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調發展新格局,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
中央“十三五”規劃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交通壹體化,拓展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密集地區優化發展新模式。2015京津冀協同發展,著力推進三地“壹張圖”、“壹盤棋”、“壹體化”發展,率先在交通壹體化、生態環境、產業對接三個重點領域取得突破。
在交通壹體化方面,京津冀與鐵總* * *共同組建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編制城際鐵路網規劃(2015-2030)。三地規劃了10條高速鐵路和城際列車,開通了多條高速公路和壹批省幹線、農村公路。金寶和張湯鐵路今年通車。京津城際延伸至濱海新區中央商務區,北京南站至於家堡站僅需1小時。津保鐵路年底通車。天津到保定只需40分鐘,與京廣高鐵相連。天津到石家莊時間由目前的4個多小時縮短到1.5小時。京濱城際、京唐高鐵於今年2月65438+2月底在天津寶坻站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下半年全線開工建設。
港口方面,成立渤海金雞港投資公司,在北京、河北建立10無水港。在機場方面,北京新機場開始建設,天津民航將在今年年底前在京津冀地區建設20個城市航站樓,提供空鐵聯運、陸空聯運等服務。天津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預計超過14萬人次,其中大部分旅客來自河北和北京。隨著通關壹體化改革的深入,超過85%的北京企業選擇了京津冀通關壹體化,為天津空運進口貨物、北京海運進口貨物節省了近30%的通關時間和運輸成本。
在產業對接合作方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京津冀產業轉移對接企業稅收共享辦法》。2015、1-10期間,北京企業在天津投資項目327個,到位資金1172.7億元;河北投資項目2896個,資金2381億元。6月1至6月10,北京、河北在津投資超過1520億元,占天津利用內資的43%。
京冀* * *建設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設立首鋼京冀協同發展投資基金200億元,20多家北京企業落戶曹妃甸發展。北京現代第四工廠落戶河北滄州,今年4月開工建設。推動中關村示範區、亦莊開發區、津冀合作* * *建設大數據走廊、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等科技園區,加快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創新園區鏈,促進三地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服務鏈深度融合。
生態方面,京津冀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將深入實施。今年6月5438-9月,完成京冀65438+萬畝生態水源防護林建設任務的90%;今年1至11,北京市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6%。河北在全國率先開展“拔煙囪”等專項行動,為612家重點汙染企業安裝脫硫、脫銷除塵設施。1-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4.5%。天津投入4億元支持滄州、唐山治理大氣汙染。京津冀三地環保部門正式簽署《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框架協議》,明確以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為重點,以協同治汙等10方面為突破口,聯防聯控,完善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召開首次京津冀環境執法和環境應急聯席會議,啟動區域環境執法聯動機制,實現統壹人員部署、統壹執法時間、統壹執法重點。
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應註意四個方面
壹方面,嚴格控制增量。在全國率先制定新興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全市禁限比例為55%,城六區為79%。有12300工商登記業務不在市內辦理。另壹方面,緩解存量。出臺了國內最大的差別水價和最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用經濟手段促進調和。
下壹步,北京將繼續推進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北京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三大重點工作。同時加快北京行政副中心通州的建設。有序將北京市級行政事業單位部分或全部遷至北京行政副中心。由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CPPCC牽頭解決,2017年底前實現。如何建設好北京行政副中心,北京將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壹,做好功能定位。我們把市行政副中心定義為行政辦公、文化旅遊、商務服務。這個定位壹定要明確,功能不能太多。
二是科學規劃。牢牢把握“三塊地”:生態環境用地、居住生活用地、產業發展用地。這三塊地要牢牢掌握在政府手裏,真正做到心中有規劃,手中有土地,發展有政策。
三是控制人口規模。目前通州戶籍人口87萬,我們最終規劃人口不能超過200萬。嚴格控制房地產開發,嚴格實現職住平衡。
四是依法管理城市。市級行政副中心不能出現新的大城市病。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壹定要高標準,依法管理壹定要嚴要求,真正服務首都,連接京津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