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金融危機是否意味著東西不得不降價?

金融危機是否意味著東西不得不降價?

這是壹種錯覺。危機是階段性的。

金融危機初期,所有的價格都下跌,那是最初的樣子,那是大家拼命的套現。

比如,如果人們不願意買牛奶,奶商就會低價出售,甚至把剩下的倒進下水道,把牛都殺了,賣肉。

在當前的經濟危機中,有壹個現象在最初的表現。據說經濟危機時通貨膨脹率很高,但現在所有的東西都在下跌。其實這是壹個必經的過程。現在大家都在套現,把商品和有價證券賣出去換現金,避免以後因為缺少現金而被動。

套現之後,危機進入最嚴重的階段。資本外逃後,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商品匱乏,物價飛漲,到處都是沒飯吃的人。

但是,世界沒有上世紀初那麽糟糕,在全球合作下也不會那麽糟糕。

關於股票的另壹件事:

股票價值是紙面上的財富,而且只是指交易價格,不代表實際資產的價值。他的漲跌損失了交易參與者的“錢”,卻不損害上市公司中的資產。

第壹次發行的錢進入公司,成為資產。之後就沒有資產交換了,除非是新的配股和分紅。

在以後的交易中,全部都是虛擬財富。如公司每股凈資產為1.5元,市場上股票交易價格為10元,流通股東在10元的價格下享有1.5元資產。股價下跌後,損失的錢進入了政府稅收、交易所傭金和股票的倒數第二持有者手中。因為那三種人都是拿著現金去兌現的。手裏拿著股票的人,還會繼續面臨上漲或下跌的考驗。

綜上所述,錢去了公司、政府、交易所和“倒數第二個前股東”。其中,公司是壹次性的,政府和交易所在反復抽水,股東在新舊之間博弈。世界財富仍然是65438+該公司每股0.5元資產。

最後說壹下“次貸危機”,也就是次貸危機。所謂次貸,是指債券的安全級別,美國的不良貸款,以及高風險貸款衍生出來的垃圾債券。壹旦發生贖回風險,所有參與者,包括貸款人、發放貸款的銀行、購買那些債券的人和持有該銀行股票的人,都將面臨財產損失(被銀行清償)和賬面財富的湮滅。

  • 上一篇:匯算清繳(稅務管理的重要舉措)
  • 下一篇:昆明註冊公司:稅務答疑常見問題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