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覺得“上課”簡直就是“老師叫學生聽”的壹種模式。後來我對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識,我把壹個新名詞——“課改”融入了我的腦海。回顧我們在xx縣的教育改革之路,我感到越來越幸福。經過幾年的教改實踐和探索,我的心靈得到了壹次又壹次的洗禮和磨礪,享受到了教改帶來的種種希望和刺激,給我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和思考的插曲。下面談談我對教育改革的壹些體會。
壹,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
記得剛進入教師隊伍的時候,我在壹所鄉村小學教書。我對教學無所適從,於是向有經驗的老校長求助。老校長臉上帶著微笑對我說:“梁瀟,妳不必緊張。上課很容易。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去聽。壹塊黑板,壹支粉筆,壹張嘴,就能上好壹堂課。”這個教學理念跟隨了我好幾年。然而,隨著新課改的浪潮,以及我來到中心學校上課後,我立即感到我的舊教學方法不再適合新的教育。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迅速轉變角色,即從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指導和合作者;學生也應該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過程中的領導者。
為了讓我們縣的所有教師快速轉變角色,教育局組織了很多培訓,比如新課標培訓,參與式教學培訓。通過參加這些培訓,我進壹步認識到,過去的課堂教學老師大多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課程設計按部就班,課堂是填鴨式的,嚴重壓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機會,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討論,教師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造者和組織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和促進者。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學,更好地體現了課程改革的理念。
在這壹過程中,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個性,關註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營造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讓每壹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註學困生,多問這些學困生的問題,為他們創造學習的機會,努力讓每壹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體驗學習的快樂。
二,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1,“慧眼識泰山”——上課要有壹雙慧眼。
當壹名好的小學老師不容易。妳不僅需要壹雙鷹壹樣銳利的眼睛,還需要壹雙兔子壹樣靈敏的耳朵,這樣妳才能在課堂上時刻關註學生的學習情況,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並根據自己的觀察隨時給予所需的指導。上課的時候,老師要當“警察”,總要抓壹些不上課的“罪犯”。因為小學生上課註意力不長遠,他雖然上課不鬧,但是還是有壹些註意力不集中或者小動作的習慣。這個時候,作為指導老師,壹定要眼觀八方,耳聽八方,否則壹小部分學生就會鉆空子,上課放松,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整個班級的效率。我們絕不能讓這種現象發生。
2.“學習方法會讓妳終身受益”——做好學習指導。
(1)獎勵誘惑,激發學習。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指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鼓勵和指導。比如學生的坐姿有所改善,妳要給予肯定和鼓勵。有時候需要加上輔助的激勵引導,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記得剛接手低年級教學的時候,沒有摸清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所以課堂上的學習氛圍不活躍,教學效果也不好。有壹次,我有幸參加了xx縣召開的“小學低年級教學管理工作會議”,聽了縣第壹小學甘泉的班級管理做法,覺得她的做法可以效仿。回來後,我在學習園後面做了壹節課《種植果園》。每個學生都有壹棵用海綿紙剪的蘋果樹。只要學生在校學習生活表現好,就獎勵壹個蘋果貼,犯錯誤的扣壹個“蘋果”。月底之後,我們會統計誰的“蘋果”最多,然後分別獎勵。這種獎勵方式實施以來,學生的課堂紀律非常好,學習興趣也更高了。所以我總結,低年級的學生要被騙,老師不要吝嗇贊美之詞,適當的時候要給予物質獎勵。只有他們願意付出,才會有回報。
(2)“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在辦公室抱怨:“這個問題說了很多遍,學生還是不懂,我也不知道怎麽教。”其實最重要的學習是方法的學習。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再精彩,學生也掌握不了方法,所有的教學都是徒勞的,即使學了很短的時間,也很容易忘記。因此,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大有裨益。比如識字方法的指導,要教會學生根據單詞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記憶單詞,做到記憶牢固。
3.“養兵千日,用兵壹時”——嚴抓學生考察。
學生掌握了每壹個知識點,考試就是途徑。每課學習任務完成後,我會進行測試,及時解決學生知識點的問題,嚴格訓練學生過關。對學困生進行耐心細致的個別教育,讓他們掌握和運用。
第三,收獲教育改革的成果
我覺得我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我校加大了教學設施設備的投入,實現了每個教室都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目標。學生通過多媒體開闊了視野,學習興趣發生了明顯變化,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在提高。孩子通過自主、合作、討論,再通過以學定教、以考定學的教學理念,學得又快又透。這完全取決於教育改革的研究結果。學生在完成計劃的學習後,會找出更多的課外知識和練習進行補充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知識面更廣...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我還實行了“壹個優秀生壹個差生”的合作學習,由優秀生為差生樹立榜樣,平時檢查差生的作業和學習,優秀生擔任助教,監督檢查差生的學習,達到* * *進步的目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也是教育改革的趨勢。
第四,教育改革啟發了我。
教育不是灌滿壹桶水,而是點燃壹把火。新的課堂教學改革讓我明白了兩點:教學生不如讓學生學;教學生知識不如教學生方法和能力。教學本身就是壹門令人遺憾的藝術,往往壹堂課再完美,也會有壹點瑕疵。我的課堂教學也存在壹些問題。有些學生在自主學習時不夠自覺,學習習慣需要糾正。學生的學習問題不壹樣,在指導上有點不知所措。但我相信,這些問題會在未來的改革中壹壹得到解決。知識改變命運,教育引領未來,教育的模式不是壹成不變的。只有不斷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的不斷進步。個性化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的裏程碑,將譜寫教育新篇章。我慶幸自己走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雖然這條路沒有盡頭,但我更慶幸自己是伴隨著教育改革成長起來的。
偏激
新教育法的誕生標誌著我國義務教育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階段,為我國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新法明確了義務教育質量的要求。提高教育質量,當然要提高教師的素質,因為教師是實施教育的主導者,尤其是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通過高素質的教師來實現。但是,目前很多教師素質偏低確實是壹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而教師非專業化的問題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今天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就是人不跟風,有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和見解。教師要善於發現自己在人格和業務上的獨特優勢,在鞏固教學能力的同時,培養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個性。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個性,也要求教師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善於不斷調整自己的位置,在學校環境和個人條件之間尋求平衡。當今教育,教師最缺乏的是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導致培養成千上萬的孩子,缺乏創新能力和獨特的氣質。教授個性本身就意味著創造力。
老師真的應該平等對待學生。壹個老師通常要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學生性格有好有壞,成績有好有壞。關註和關愛每壹個學生,就是這種老師的能力。把學生當學生,把人當人,不能只看成績好壞,也不能只看好惡,不能只看家境高低。有人說,關註每壹個學生,就是關註成績最差的學生。我想補充壹下,關註每壹個學生,也關註妳最討厭的學生。
老師應該對學生嚴格要求。只有這樣,班級才能管理有序,有壹套管理理念和手段,善於總結反思。學生正處於成長發育階段,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因此,我們必須根據他們的言行嚴格要求他們,也正因為這些缺點和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應該適度地要求他們,根據他們的成長規律,給他們時間和機會去改正,而不是壹味地批評和指責他們,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他們。教師的管理要受到學生的尊重,讓學生從心底裏信服和認可。
此外,學校要下大力氣建立長效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繼續教育學習,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學校必須開設所有課程,壹視同仁,有專職教師;學校必須積極開展各種教育研究活動,鼓勵教師大膽探索教育教學藝術,不斷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學校必須制定壹套實施素質教育的規章制度,指導教師,指導學生,才能真正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
總之,通過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受到了深刻而顯著的洗禮。我會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努力學習,進壹步的學習會讓我的思想進步,工作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