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環境會計的確認計量

環境會計的確認計量

在中國現行會計制度中,尚未建立與環保費用配套的會計核算體系,僅在企業“管理費用”會計科目中設置了“排汙費”和“綠化費”項目,前者僅指企業按規定繳納的排汙費用,後者指企業對廠區進行綠化發生的費用。所以應註意在原企業會計科目的基礎上,增設與會計有關的會計科目,如環境資產、環境成本、環境負債以及反映企業對環境、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損害及賠償的會計科目,反映企業在改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以及安全生產所提取的社會效益。在具體的確認和計量過程中可以參照財務會計的相關方法原則。環境信息報告是環境會計的主要表現形式,而現有財務報表主要提供的是經濟效益指標,而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指標均未披露。鑒於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已越來越超出了傳統概念,人們要求得到有關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信息,企業披露環境成本和負債信息對於清晰反映或進壹步解釋報表項目十分重要。因此,企業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礎上,通過編制環境報告予以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及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社會成本。

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傳統會計相比,綠色會計的確認和計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會計假設的變化。傳統會計的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綠色會計的核算內容同傳統會計相比存在較大差異,適當調整其會計假設分屬必然,但不必另起爐竈,因此綠色會計的基本前提可以確定為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多元計量。多元計量假設是指在綠色會計核算中,以貨幣計量為主,但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復雜性,很多時候不能以貨幣計量,因此應以實物、百分數或指數計量等作為輔助方式,在某些時候,還可以用圖表和文字附註加以說明。

⑵會計原則的變化。鑒於綠色會計核算內容及其假定的變化,其會計核算原則也應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會計原則的同時,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則,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政策性原則、社會性原則、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

政策性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的核算中要充分體現國家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正確處理企業利潤和環境資源保護、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社會性原則是指綠色會計要求企業必須站在社會的角度、站在對環境資源負責的角度,考慮企業的利益。社會對企業的評價必須舍棄當前單純以企業的經營利潤為標準的觀念,代之以企業所創造的綠色利潤。同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有利於國家的管理和宏觀調控。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核算體系中,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應對企業最低限度的環境資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確的、強制性的規定,同時鼓勵企業盡可能多的向社會公眾和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提供環境資源信息。 綠色會計的計量是指將涉及環境資源的經濟事項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並列入會計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但環境資源的價值在計量中存在壹定難度。壹般情況下,環境資源的價值計量可以采用直接市場法、替代性市場法和模糊數學法等,直接市場法又具體包括恢復費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護費用法、市場價值或生產率法、人力資本法或收入損失法等。

綠色會計披露的會計信息是為了向有關各方提供準確有效的綠色信息,以滿足決策者分析、決策的需要。它從總體上可分成兩部分:壹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及其附註中具體披露企業本期發生應記入本期損益的環境支出和與環境相關的資本性支出;二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企業執行的環境政策、實施情況以及企業治理環境和保護環境的長期目標等。

  • 上一篇:湖經和法商學院是兩個學校嗎
  • 下一篇:會計師事務所合並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並的對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