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兵儀式
每逢五、十周年會有不同規模的慶典和閱兵,歷史上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周、國慶宣傳畫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的六次大閱兵。
2、張燈結彩
我國每逢國慶佳節,各企事業單位都會掛起燈籠或橫幅,用“歡度國慶”等標語來慶祝國慶;廣場上則擺放著標語字樣的盆景和氫氣球,用歡樂的氣氛來迎接國慶。
3、國慶長假
每年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我國於1999年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周六、日組合為7天的國慶長假,被稱之為“國慶黃金周”,用放假的形勢,讓老百姓***同感受國慶的歡樂。
節日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於對過去的那個已經發生的事情的回憶和紀念,更重要的是其對於現在和未來的精神意義。
體驗到了先輩們為新中國的建立付出了那麽多的艱辛與代價,現在的人們就會由衷地記住並感謝那些犧牲的無數先烈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認識到“祖國”的神聖和偉大,就會在心裏不由自主地產生壹種效仿先烈和前輩們為祖國獻身的沖動和力量,就會在情感上產生與祖國同呼吸、***命運的認同感。
這種認知、沖動和情感就匯成了壹種當代的個人精神,這種精神促使每個人時時刻刻心懷祖國、心憂祖國,這就是壹種“單壹物與普遍物統壹”的“精神”。
透過這種“精神”,偉大的祖國就成了自身的體現,祖國的偉大就是自身的偉大,祖國的富強就是我自身的富強,壹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會產生為祖國的自由、民主、獨立和富強而奮鬥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擴展資料:
國慶節是壹個特殊的節日,肅穆歡慶,厚重熱烈,是培養愛國精神和昂揚民族情懷的最佳時機。曾幾何時,國慶被淡化了其特殊的意義和承載,與“假日經濟”聯系起來,在交通、旅遊、餐飲、娛樂各路商家的“掘金”集結號下,越來越被片面化、商業化,成為休閑度假的旅遊節,成為刺激消費的購物節,成為大快朵頤的美食節。
利用節日的機會旅遊、消費、狂歡,或者在家好好休息,是國慶節放長假的應有之義,無可厚非。但當這些內容充斥著國慶節的各種場所,當壹些人尤其是年輕壹代對新中國國慶史淡化時,我們應該永遠銘記國慶本來應承載的人文意義與精神內涵,讓國慶還原本色,國慶節的含“金”量應該會更高。
國慶之“慶”,內容豐富,寓意深刻。從精神內涵看,國慶就是要不忘國家獨立的歷史,珍惜國家發展的成果,激發民族復興的信心。
我們不能忘記新中國成立的艱辛。通過國慶,慶祝中國***產黨領導中國推翻舊制度,建立新中國的成功;慶祝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當家做主人的勝利。
紀念革命先烈,回顧為建立新中國無數革命先驅者所經歷的淒風苦雨、腥風血雨、槍林彈雨。使人們重溫創建新中國之艱苦、艱辛、艱巨和艱難,教育和激發人們尤其是年輕壹代,更加懂得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振興中國。
人民網-國慶節的精神意義
人民網-甘肅日報評論員:永遠銘記國慶節的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