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子嘴對嘴給妻子餵水 胎兒地震中離世(圖)
昨日淩晨4時33分,西安交大壹附院。丈夫朋措鬧布用口含水給懷孕的妻子餵水,他倆都在玉樹地震中受了傷本報記者趙航攝
懷孕3個月 孩子沒了
本報訊(記者李琳) 23歲的秋戰,是壹個美麗的藏族女子,在這次地震中,痛失自己腹中僅僅3個多月的小生命。
秋戰是西安交大二附院40名地震傷員中惟壹的孕婦,其實,還沒有來到西安,她的孩子就失去了。據骨二科護士長呂惠茹介紹,秋戰被送來醫院的時候,下體就在出血,胎盤已經流了出來,情況非常嚴重。由於持續大出血,她的血色素非常低,屬於嚴重貧血,檢查發現只有正常人的四分之壹,送到檢驗室化驗時,檢驗師還以為將樣本送錯了。隨後醫院緊急為其大量輸血,情況才有所好轉,早上10時多,婦產科醫生為秋戰進行了清宮手術。除了流產外,秋戰還骨盆骨折、胸腰椎骨折,病情危重。
昨日上午,清宮手術後回到病房的秋戰看起來身體虛弱,盡管有母親和丈夫細心陪護,但看上去仍然顯得十分哀傷。她能說壹些簡單的漢語,告訴記者地震時自己在家中,向外跑時被門卡住了,她的腰部被石頭砸中,當時就很疼痛,有出血的跡象,隨後在當地B超時就知道孩子不在了。才懷孕3個月,第壹個孩子就失去了,這兩天,作為母親,秋戰流了很多眼淚。
感人場景 嘴對嘴餵孕妻喝水
在交大壹附院入住的,有壹位懷孕4個月的高齡孕婦,今年已經38歲。丈夫朋措鬧布身體健壯,但滿臉倦意,壹直守在妻子身旁。他說,家裏土木結構的房子垮塌了,妻子也被埋,他和鄰居扒了幾個小時才把妻子從廢墟中扒出來。
朋措鬧布夫妻有3個孩子,7歲的女兒因為上學躲過了災難。11個月大的兒子失蹤。輕傷的他陪伴妻子來到西安,妻子因為有傷又懷孕在身,不斷地用藏語說肚子疼。醫生檢查後說沒大礙,丈夫才松了壹口氣。這時,妻子對他說想喝水,他立即喝下壹口水,含在嘴裏,彎下腰,俯身到妻子面前,徐徐地把水餵給妻子喝……這壹刻,在場的人都靜了下來。
緊握父親的手不松開
昨日淩晨2時許,傷員陸續下機時,壹位因腳傷無法行走的藏族同胞,被用擔架擡了下來,身旁壹位20多歲的姑娘,壹路握著他的手不松開。同行者說,他倆是父女。
因為語言不通,面對記者的提問,女孩靜靜地跪在父親旁邊,默不作聲,壹只手緊緊地握著父親的手;父親看到記者和救護人員,起身對救護人員點頭,用藏語表示感謝。女孩見父親努力想坐起來,順勢將父親攬在自己懷裏,父女倆的手仍然緊緊相握……本報記者孫洪偉
真情牽掛 她的爸爸是藍田人
本報訊(記者李琳)在西安交大二附院,記者在病房中見到了18歲的女孩馬莉。馬莉說,爸爸是陜西藍田人,母親是藏族人,現在全家都在玉樹生活。她陪著多處骨折的媽媽來到西安。
馬莉就讀於青海玉樹州民族中學高中三年級,漢語比較流利,地震發生時她和同學們都在操場早讀,幸運地躲過災難。“當時心裏非常慌亂,但是還要安慰照顧年齡小的同學。”梳著壹條長辮子的馬莉說。在地震中與爸爸馬西昆失去了聯系,媽媽錯吉為了保護8歲的弟弟受傷,勇敢的馬莉就承擔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她希望能夠早日見到爸爸,媽媽快點恢復健康,全家人重新幸福地生活在壹起。如果有可能,她也想趁這個機會回到藍田老家去看看。
2.地震中壹名母親用頭替孩子擋住磚頭遇難
本報記者方興 青海玉樹報道
4月16日上午9點到11點,兩個小時,廣州消防20多名救援者經歷了從希望到失望的劇痛。
在玉樹州震中結古鎮民主街住宅區,他們發現客廳裏沒有永吉才仁和她姐姐白文毛的蹤跡,臥室裏也沒有。官兵們每徒手搬開壹塊磚、壹片木板,失望就會增加壹分。
11點,壹個男人的出現,終結了大家的希望:“白文毛與妹妹永吉才仁已經遇難。”這個男人是永吉才仁的丈夫珍夏。
挖出來的白文毛懷裏,是她9個月大的孩子。白文毛雙手緊抱孩子,頭部死死地護著孩子的腦袋,倒塌的磚頭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後腦。她是用母愛和生命,換來愛子最後生存的機會。
手都割破了,還是沒發現生命跡象
沒有人抱怨自己的腳被扔過來的磚頭砸到,更沒有人抱怨鐵鍬揚起的陣陣灰塵。廣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將坍塌的房屋清理幹凈,期待奇跡的出現。在他們腳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許正等待著救援者的到來。
玉樹電力公司禪古發電廠的羅松江永帶著7名兄弟趕來幫忙。“壹定要找到她們兩姐妹”。羅松對記者說。
白文毛是禪古電廠的運行班班長。4月14日早上7點多地震過後,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機從此“無法接通”。懷疑兩姊妹還在廢墟下的羅松向救援隊求助。
拯救行動從9點開始。這是壹片面積超過150平方米的住宅。今年30歲、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歲、未婚育有壹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這棟住宅裏。
廣州消防救援者和壹些誌願者開始從客廳位置尋找生命跡象。所有的磚頭通過壹雙雙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裏,可視儀從4個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處送,但那裏連壹只襪子的影子都沒有。
“有壹張床,這裏有壹張床。”壹個誌願者大叫起來。所有人的目光開始轉移到了西北角。這時已是9點40分。官兵們撲上去,掏出磚頭和玻璃碎片往外扔。玻璃碎片將手割破,血通過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開壹個口子,生命探測器開始向下搜尋。但又壹次讓所有人失望了。這裏除了幾顆石子,沒有其他物件。
參與救援的人開始轉戰最東頭的壹間大房子的廢墟。10點半了,探測儀顯示,房子的南面靠墻的地方東西各有壹張床。那裏再次成為官兵們看到生命跡象的希望所在。床被擡起來,但沒有兩姊妹的影子。在羅松的左手腕上,表針指向11點整。
母親懷中的孩子還活著
失望的情緒彌漫著在場的每壹位救援者。
這時,壹個男人跑了過來,“妳們不要找了,白文毛和永吉都遇難了。”男人說。“我是永吉才仁的丈夫,我叫珍夏,是玉樹州孤兒學校的老師。”幾位鄰居認出了蓬頭垢面的珍夏,然後對人群喊:他是永老師的愛人,妳們應該相信他的話。
救援隊員們臉上壹片悲傷。廣州消防援救隊指揮官搖了搖頭,“我們來遲了。”人群開始散去。
“地震時,我住在學校,跑得快,然後狂奔回來,卻沒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著淚告訴本報記者,地震半小時後,姐妹倆的遺體已經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訴記者,挖出來的白文毛懷裏,是她9個月大的孩子。白文毛雙手緊抱孩子,頭部死死地護著孩子的腦袋,倒塌的磚頭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後腦,母親白文毛是用母愛和生命,換來愛子最後生存的機會。孩子挖出來後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帶到孤兒學校的院子裏,住在外面沒有帳篷的地鋪上。
據珍夏介紹,30歲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時父親即去世,1999年母親又去世了。永吉從青海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主動回到家鄉玉樹州,在州孤兒學校任教。在那裏,珍夏與活潑可愛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確定戀愛關系,2007年完婚。在鄰居眼裏,永吉才仁的稱呼就是“永老師”。
當人群散去,幾個孩子拿著壹張心形卡片,輕輕地插在坍塌的墻上。“妳雖然走了,但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卡片上這樣寫著。
珍夏說,永吉是愛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壹子,永吉視為己出。在學校,孤兒們親切地稱永吉為“媽媽”。
[數字]
44名被埋壓人員生還
截至目前,公安部從全國調集2300余名公安消防特勤、公安特警和公安邊防部隊醫療人員陸續抵達玉樹地震災區,迅速展開人員搜救和維護災區社會治安工作,同時緊急組織調集大批救災物資運往地震災區。
截至16日7時,消防部隊官兵在地震發生的48小時內,***計成功搜救出被困人員594人,其中44名被埋壓人員生還,疏散140人,撲救火災14次。據新華社(紅網-瀟湘晨報)
3. 丈夫刨出妻子遺體借錢送其還鄉
本報訊據《重慶商報》報道,他們都是從忠縣到玉樹打工的重慶人,玉樹發生地震後,他們準備集體將各自遇難的亡妻用農用車送回老家安葬,讓死者們能夠落葉歸根。這群男人用質樸的語氣告訴記者,他們希望用這壹行動讓各自的妻子能夠在老家入土為安,也對妻子娘家人有個交代。
“走,我們壹起回家!”張傑明將妻子臉上的灰塵擦凈後默默地對妻子說。張傑明告訴記者,妻子許何芳已懷有兩個月身孕,但壹家人的命運卻因地震而逆轉。
47歲的高傳洪在看完妻子最後壹眼後,用家裏唯壹剩下的白床單布將妻子的臉遮住,他不願意看見妻子額頭上被石頭砸破的血紅傷痕。
而壹貫沈默的張平興則將妻子的屍體抱起,放在自己的膝蓋上,壹遍遍地仔細端詳。這3個男人,準備用農用車送亡妻回家。
“是懷孕的妻子救了我”
張傑明至今雙手全是血痂。之前,他用雙手刨出了自己在地震中遇難的懷孕妻子許何芳。
張傑明說,地震當天早晨7時,自己正在沈睡,是妻子突然叫醒自己,才發現地震將他們的土屋搖晃得嘩嘩作響。“我當時第壹感覺就是我要完了!”正在這時,張傑明感到突然有人在背後將他迅速地推出門去,待他反應過來的時候,房子已垮塌。這個推他的人,正是懷孕近兩個月的妻子。“是懷孕的妻子救了我。”張傑明說。
“我會回來找失蹤的兒子”
高傳洪說,妻子的年齡和自己壹樣大,都是重慶忠縣人,感情恩愛,有壹個非常聰明伶俐的兒子高勇,小名叫高世傑。地震後,高傳洪拼命地從廢墟裏扒出自己的妻子,當時妻子還有氣。他緊急將她送到玉樹州醫院,出了醫院門口的高傳洪還十分高興地去玉樹縣紅旗小學尋找自己7歲的孩子高勇。他對老鄉劉善玉說,“估計妻子孩子都沒有什麽事。”
但半個小時後,當劉善玉再次看見高傳洪時,走在街上的高傳洪卻是看起來“搖搖晃晃要摔倒的樣子”。高傳洪告訴劉善玉,自己的老婆死了,孩子也找不到了。
“將妻子送回老家後,我還會回來尋找失蹤的兒子。”高傳洪說。
由於地震後身上沒帶多少錢,3個重慶男人為了送亡妻回老家,從各自倒塌的房間裏找到幾張10元、20元的鈔票,又找人借了壹部分,才湊齊了回家的車費和過路費,以便妻子能順利落葉歸根。
當記者問高傳洪為什麽非要將妻子送回老家時,高傳洪說,“結婚都20多年了,我要對她有個交代。妻子不能被隨便埋在壹個陌生的地方。”
4.女生宿舍廢墟內挖出鬧鐘 時間停留在7時55分
(玉樹職業技校女生宿舍廢墟裏挖出壹只鬧鐘,時間定格在7時55分。)
紅網玉樹4月16日訊(向帥)4月16日上午,記者在玉樹州職業技術學校了解到,學校壹棟女生宿舍樓在地震中“完全塌陷了”。
在這棟倒塌的宿舍樓廢墟裏,記者看到壹只在地震中損壞的鬧鐘,時間定格在:7時55分!
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
5.玉樹壹所中學師生在地震中全部生還
在奪去2000余條生命的青海玉樹大地震中,位於巴塘草原廢墟的玉樹縣第壹民族中學創造了壹個奇跡:5名老師和880多名學生全部生還。
校園“零死亡”的奇跡是如何發生的?學校的師生們“4·14”當天經歷了怎樣的生死考驗?
天還未亮老師叫醒了所有學生
4月14日清晨5點40分,壹陣輕輕的晃動把值班副校長嚴力多德從夢中搖醒。
“不好,可能是地震!”嚴力多德微微壹顫,兩年前汶川的悲慘場面在他的腦海裏閃過。“會不會還有大震?當務之急趕緊轉移學生。”想到這,他立馬翻身起床。
玉樹4月的清晨乍暖還寒。簡單披上件外套,嚴力多德沖出宿舍,和其他4位也被驚醒的老師不約而同地在教學樓前會合。
“安全起見,馬上挨個叫學生起床。”嚴力多德的意見得到大夥壹致響應。
此時,初三(六)班18歲的孤兒德嘎紮西還沈浸在甜美的睡夢中,壓根兒沒有感覺到那次輕微晃動。
“咣咣”,壹陣急促的敲門聲和老師的叫喊聲將他驚醒。他瞄了眼表,還不到六點,心裏頓覺奇怪——學校規定每天六點半集合在操場晨練,今天怎麽這麽早叫大家起床?不少人還想賴床,不情願地嘟囔著。老師們連吼帶拽,把睜不開眼睛、還迷糊著的學生從床上硬生生地拽了下來。
學校880多名學生,550多名走讀,330多名住校。老師們嗓子喊啞了,把住校生全部叫起來時,每人累得滿頭大汗。
生活老師多吉才仁不放心,檢查了兩遍,生怕有壹個孩子漏叫。50歲的多吉才仁是退役軍人,1982年建校起就服務這所學校。退休後舍不得離開同學們,被返聘為生活老師。
多吉才仁手部殘疾,但他行動特別快,壹個人叫醒了100多個學生。
學生們集結在操場上,老師們挨個點名。直到確認住校生壹個不少時,他們懸著的心才落下。
為了讓躁動的學生安下心來,老師讓孩子們壹律在操場上讀書,瑯瑯書聲在這個特別的清晨響起。
時間壹分壹秒地過去,離上課的時間越來越近。
走讀學生陸續來到了學校,他們也被禁止進入教室。到了7點半,三棟教學樓和四排宿舍之間的空地上,黑壓壓地坐滿了學生。
只有初三年級壹些特別勤奮的學生因備戰中考,在教室裏溫課。
7點49分,突然壹陣地動山搖,四排與學校同齡的平房宿舍樓頃刻坍塌,壹棟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教學樓塌了壹半,另兩棟2000年後建的教學樓建築狀況略好,但也成為危房。
操場上的學生們被突如其來的災難嚇蒙了,哭喊聲響成壹片。壹個女生嚇壞了,看宿舍全塌了,拼命往教學樓裏跑。幸好被布桑老師看到,壹個箭步追過去,壹把把她拉回來。霎時間,教學樓外墻的墻磚直落下來。最近的壹塊大石頭離女孩的後腳跟只有10厘米。
這時的教學樓裏,磚瓦劈裏啪啦地砸落,樓梯也開始晃動起來。“地震了,趕緊撤,同學們不要慌,不能擠!”嚴力多德沖進樓裏,把嚇得大喊大叫的初三學生護在胸前,推出教學樓。
校長布周才仁趕到學校後,立即組織880多名學生向校外後山上轉移。
那些不情願早起的學生這才意識到,老師們叫他們起床,是為了他們的生命。
“如果不是老師和校長,我們待在宿舍裏肯定沒命了。”德嘎紮西驚魂未定地說。
學校地處峽谷,距離禪古電廠的水電站僅幾公裏,萬壹水壩傾覆,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地震平靜下來後,校長和老師並沒有立即組織學生返回。
直到下午1點多鐘,確定水壩安全後,老師才帶領學生排隊返回校園,並壹起找木條、彩條布搭建起簡易帳篷。
被老師們從死神手裏奪回的880個孩子感受到了無限安慰和溫暖。
“好險啊!”看到學生們都死裏逃生,布周才仁長舒了壹口氣。
4月18日,第壹民族中學復課,成為災後第壹所復課的中學。臨時教室——壹頂頂綠色的帳篷,在廢墟邊上拔地而起,瑯瑯讀書聲再次響起。
據新華社電
6. 5歲地震孤兒獲救後以為去世父母在熟睡
本報訊(特派玉樹記者劉妍)昨天,本報記者在當地藏民的帶領下,深入禪古鄉壹線采訪。這裏九成以上房屋被夷為平地,而且死傷人數較大。采訪中,壹對藏族父母,為搶救自己的心肝寶貝兒子,如疊羅漢般層層疊在兒子身上,兒子幸運存活了,這對父母卻不幸遇難。這名地震孤兒獲救時,還以為父母睡著了,想搖醒熟睡中的父母。
剛走進禪古鄉,壹群藏民正聚在壹起,討論著壹名叫措卓的地震孤兒。通過藏語翻譯,記者得知,地震那天早上,措卓和父母還沒起床,突然間發生地震了,房屋即將倒塌下來,眼看著木頭即將壓在年僅5歲的兒子身上,措卓的母親首先用身軀壓在兒子身上。在壹旁的父親見狀,同樣用身軀為母子倆抵擋來勢兇猛的木頭。為了挽救兒子生命,這對年輕的藏族父母失去了生命。
壹位叫卓瑪的藏族婦女告訴記者,當時她在救援現場。“將措卓的父母翻至壹邊時,年幼的措卓以為父母還在熟睡中,不斷地用雙手想‘搖醒’沈睡的父母。”說時,卓瑪傷心地流下眼淚。“直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如何向措卓解釋。每天早晨和晚上,措卓都嚷嚷著要父母,聽著孩子的哭聲,我的心都碎了。”
截至記者發稿時,這名5歲的地震孤兒經玉樹州人民醫院緊急搶救後,目前已轉送至該縣孤兒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