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2018國家公務員面試如何獲得考官青睞
大家都知道現在面試非常的重要,究竟如何在面試中取得高分獲得考官的青睞呢?其實找到合適的面試技巧就顯得相當重要,在此小編家提出相應的應對技巧幫助考生更好的通過面試,獲得高分。
第壹,要曉之以理。在回答問題時,觀點要明確,思想要集中,論據要有理有力,切忌模棱兩可和立場不堅定。考生要抓住問題的實質,擺事實,講道理,使自己的觀點令人信服。可適當引用政治理論、國家政策、名言警句、經典案例來增強觀點的說服力,使自己的答案提升到壹定的理論高度,讓考官覺得該考生知識淵博,關註國家大事和民生問題,善於應用理論、政策來解決實際問題,具備崗位所需的潛質。
第二,要動之以情。著名翻譯家傅雷有壹句待人接物的經驗之談,他說:“壹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在面試考場上亦如此。回答問題時面部表情要生動並富有激情,聲情並茂,且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引導考官進入自己的精神境界,讓考官覺得妳的語言是發自肺腑的,考生在備考時,應當多去了解壹下報考單位和職位,例如說,妳報考的是稅部務門,那麽充分了解自己作為壹個稅務者將要擔當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數,甚至可以去稅務大廳去感受壹下,在回答問題時,可適當地結合部門的相關特色來組織自己的答案,讓考官覺得考生十分熱愛這個職位,能夠做壹名最美稅務人。
第三,要有自然的眼神交流。從考官們看到考生的第壹眼起,面試就已經開始了。考生的儀表、儀態要展現得當,這是對考官們起碼的尊重。在面試的過程中,可適當地與考官保持目光交流,以增進感情,但不可壹直只盯著某位考官,這就忽略了其他的考官,而應當與每位考官都進行壹下目光交流,以示對考官們的壹致尊重。考官講話時要點頭或說“嗯”以表示認同,要始終保持微笑,切忌打斷考官講話,做真誠的聆聽者,消除緊張氣氛,營造和諧融洽的考場氛圍。
第四,答題要做到善始善終。面試結束後,無論結果如何,無論是表現失意的考生還是躊躇滿誌的考生,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和良好的風度,展現給考官的應該是壹種沈穩的心理素質。離場時別忘了向考官們致謝和道別,也許就是這麽小小的壹個細節,就影響到考官對考生的總體印象能否畫上壹個圓滿的句號。
在面試考場上打動考官的方法和技巧還有很多,考生在平日裏備考時應重視這些方面,學會應用這些方法和技巧,爭取在考場上有出彩的表現,獲得考官青睞,壹舉成“公”。
二、公務員、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模擬題:“直播答題”的真相是什麽?
模擬試題
對於曾經流行的“直播答題”,有人認為這只不過是商家變相的吸引粉絲,也有人認為這是互聯網下的知識經濟的體現。對此,妳怎麽看?
參考答案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大網站紛紛開設了自己的答題直播平臺,雖然吸引了很多觀眾,但是如此火爆的背後,也反映出了當前部分網絡直播平臺的壹些亂象,值得我們深思。
用掌握的知識換取金錢和榮譽,本身並無對錯,比如壹站到底,中國詩詞大會等,也都深受群眾歡迎,若能健康發展,不僅有利於促進人們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能讓人們更加重視知識,尊重知識。然而,正是這樣的形式具有壹定的誘惑性,很多網絡直播平臺也紛紛進行網絡答題,不僅獎金高而且參與人數多。當前的網絡直播答題存在壹些問題:壹是部分商家故意通過“高額獎金”來賺取流量吸引粉絲,這樣容易扭曲人們的價值觀,對待金錢會更加功利化,滋生出更加浮躁的社會氛圍;二是直播答題的部分內容價值不高,無法真正體現知識的價值。甚至有平臺出題時把“香港、臺灣”說成是兩個國家,這是嚴重的知識性錯誤,很容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三是不法分子趁虛而入,倒賣作弊神器,使得這樣的比賽失去了原有的公平公正。
所以,要想讓直播答題回歸健康的發展軌道,在休閑娛樂的同時向社會傳播壹定的正能力,還需要企業政府的雙方合力。壹方面,作為企業,要多花功夫,把題庫紮紮實實做好,通過給觀眾帶來高質量的題目來獲得群眾的喜愛而不是靠“撒錢”來博取眼球;同時要提高答題過程的透明度、公開度,尤其是涉及獎金分配和用戶參與的環節;另壹方面,政府也需要對新事物加大監管,加大網絡平臺的審核力度,直播過程監管,對於違法的直播平臺要重拳出擊。我相信通過多方並舉,會有壹個更加健康的文化發展空間。
三、公務員、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模擬題:《國家寶藏》帶妳“刷爆”面試現場
熱點背景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的熱播,中國傳統文化通過電視普及率越來越高。最近,央視文化節目大家庭又新增壹位重量級成員: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
首期節目播出講述,從海昏侯墓的觀展熱潮,到沖刺看《千裏江山圖》的“故宮跑”,讓觀眾對國寶的理解也完全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充滿詩意與禪味的畫卷字帖、生於烈火存於永恒的陶瓷藝術、厚重古樸巧奪天工的青銅重器?他們承載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維系著民族精神。首期節目在bilibili播放次數22萬、彈幕3萬,並在豆瓣拿下9.4評分;更甚霸屏朋友圈和微博了,“王凱”和“國家寶藏”都因此上了熱搜。
這檔由央視綜藝頻道耗時兩年研發制作的節目,號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國家級博物館(院),每家甄選出3件鎮館之寶亮相。每件國寶都有壹個“保護人”,為了更好地跟國寶匹配,也都是找的重量級明星演員,由他們表演國寶的前世故事。
中公預測
演繹國寶“前世今生”的《國家寶藏》綜藝節日在央視綜藝頻道壹經播出,霸屏朋友圈和微博熱搜,更甚在豆瓣評分高達9.4分,將傳統文化創新式演繹的綜藝節目,妳怎麽看?
中公解析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每壹件看似冰冷的文物都是對歷史煙雲的見證,都承載著許多鮮活的人和事。《國家寶藏》將文物抵達歷史和文明轉化為觀眾易接受形式,它成功激起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潛在熱情,以及壹種文化自豪感。
近年來隨著,文化需求的不斷變化,國寶類節目如:《國寶檔案》《鑒寶》等都屬於這類節目,但是這些節目往往“就事論事”,講解內容就是幾個“圈內人”在自說自話,自娛自樂,講述文物的來歷、文物的鑒定知識以及價值和意義等方面,其節目形式形式枯燥乏味,內容晦澀難懂,給人壹種“居高臨下、高不可攀”的感覺,不利於觀眾參與和理解。不僅容易將觀眾隔離在外,還局限著觀眾對文物的深入了解。
而今,《國家寶藏》這臺節目將國寶拍成綜藝節目,這種形式令人耳目壹新,它激發和釋放了國寶重器的文化底蘊。讓文物得以“開口說話”。不僅滿足了觀眾對文物的好奇,還滿足了大家對文物保護和科學知識的需求,這種寓教於樂還能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樹立和增強文物保護意識和自覺。這種創意和創新可以說是國寶類節目中不可多得的“寶藏”,具有壹舉多得之效。
《國家寶藏》如此受歡迎,壹是形式創新。節目的形式不再拘泥於單純講解或者展示,而是通過用小劇場的形式來講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拍攝的文物紀錄片,邀請明星擔任國寶守護人與講解員,讓深受不同年齡層觀眾喜愛的藝人在節目中扮演角色,穿越時空對話,輕松活潑的畫風也豐富了觀眾體驗。《國家寶藏》的這種紀錄片式綜藝節目,完全脫離了既定印象中的“曲高和寡”,讓人覺得新鮮有趣。
二是技術助力。運用巨幅大屏幕、全息影像等技術,讓每壹件文物生動地呈現在觀眾眼前,使那些“養在深宮人未識”的文物“活”了過來。這種舞臺效果在以前的國寶類節目中可謂少見。
三是內涵豐富。節目組專門邀請了北大歷史系老師、研究生等組成的專家組***同把關、校訂劇本。用基於史實基礎的小劇場模式,講述文物背後的歷史得到了如實還原。既寓教於樂又深入淺出,令觀眾受益匪淺。
四是社會需要。前幾年,競技類戶外真人秀是熒屏上最熱門的綜藝節目類型,其節目形式都是明星拿著任務卡組團闖關做遊戲,類型紮推,久而久之觀眾就審美疲勞了。在這壹背景下,以感悟文化、關註生活、體驗人情冷暖等為主題的新型綜藝應運而生。再加上當前整個社會都在倡導傳統文化復興,《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等小眾題材得到大量關註,也在意料之中。
2017年美國總統訪華,到故宮觀看文物修復技藝展示和珍品文物展,並欣賞京劇表演,我給主席說:“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文化沒有斷過流的,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我們這些人也是原來的人,黑頭發、黃皮膚,傳承下來,我們叫龍的傳人。”在廣袤華夏的大地上,華夏祖先以偉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歷盡磨難。從遠古走到現代,從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壹條不尋常的道路,鑄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留下了豐厚而珍貴的國家寶藏。激蕩於中華兒女心底的文化自信,源頭正是我們厚重的歷史文化,是壹件件文物串起的不曾斷代的古老中華文明。
文、貴州中公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