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年無休”已經成為大多數快遞公司的“標配”。春節期間除了郵政、順豐照常營業外,其他快遞公司也紛紛發布公告,通過值班、調整營業時間等方式,確保網絡運行、不間斷服務。
我之前分析過,當大家都宣布“春節沒完沒了”的時候,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很可能會選擇“休戰”,競爭的焦點或者消費者的關註點會轉移到“如何提供服務”上。
這裏面有壹個現實問題: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但也要看市場的具體情況和承受能力。在春運這個非常時期,通過什麽方式才能達到投入與產出的平衡,才能保證春運不停歇?
事實上,除了春節假期的七天,在整個65438+10月,得益於各電商平臺“年貨節”的促銷,快遞業務量居高不下。
從這個角度來說,快遞春節不關門是吃力不討好的生意。就像陷入了“雞肋困境”: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在這種情況下,每當春節臨近,在春節不打烊的快遞大軍中,雖然很多快遞員嘴上說“全年無休”,但實際上已經停止了節前的收寄。中國郵政、順豐、京東物流是春節期間真正扛起大旗的三家。
在這三家公司中,中國郵政堅持春運服務既是其職責和義務,也是其意誌的體現。而另壹家京東物流,同樣堅持了多年不打仗,更多的是保證自己電商平臺的業務不下降,服從和服務於主業。物流虧壹點點不要緊,人家在算大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