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後,占領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首席大臣文峰投福海自盡,住在園中的常愛被嚇死。
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英軍首領艾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進圓明園放火。大火三天沒有熄滅。
圓明園及其附近的清漪園、景明園、景逸園、長春園、海澱鎮都被燒成了壹片廢墟。在安佑宮,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把這個世界聞名的花園變成廢墟。
2.簽署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該協定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政府欽差大臣焦瑛、蔔與英方代表蒲定榘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河上的英國船“高華裏”號上簽訂,標誌著第壹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南京條約》要求中國:
(1)割讓香港島;
(2)賠償英國鴉片價格、商業債務和軍費* * *二千壹百萬銀元;
(3)通商五口,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開放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人居住和派遣領事;
(4)約定關稅,英國商人應繳納進出口貨物稅和報賬費,中國海關無權獨善其身;
⑤廢除公立銀行制度,允許英國商人在中國自由貿易。
此外,它還規定了雙方官員的平等交流,釋放對方的士兵和平民以及英國軍隊的撤出。
《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上,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失去政治獨立。
經濟上,由於戰後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入侵,中國小農經濟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逐漸解體,中國經濟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3.簽署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分別於1895年4月和17年6月(光緒二十壹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下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因三重幹涉未能成功)、臺灣省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並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開放了沙市、重慶、蘇州和杭州為通商口岸,並允許日本人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
《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之後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帝國主義國家援引片面最惠國待遇,獲得了《馬關條約》中中國授予日本的除割讓土地賠償以外的所有特權。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加深了民族危機。
4.簽訂《辛醜條約》
《辛醜條約》又稱《辛醜和約》、《北京議定書》,是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侵略北京後,中國清政府與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國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條約簽訂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辛醜年七月二十五日,故名辛醜條約。因為條約的簽訂日期是陽歷的9月7日,所以有“1997年國恥”的說法。
《辛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償金額最大、主權損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規定:
(1)中國總賠償價款及利息為9.8億兩白銀(詳見39年需還清4.5億兩白銀,本息約9.8億兩);
(2)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邊界,允許各國駐軍保護,不允許中國人在邊界居住;
(3)清政府保證禁止民眾參加反帝運動;
(4)清政府拆除天津大沽口至北京鐵路沿線的設防炮臺,允許外國列強向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點派兵。
《辛醜條約》的簽訂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沈重的負擔,也損害了國家主權。從此,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即“洋人的朝廷”)。
另壹方面,俄羅斯正在利用其他條約獲取中國東北的領土。另壹方面,英國和美國將商業利益放在第壹位,希望讓中國保持開放,並對日本和俄羅斯的野心感到不安。最終協議沒有要求清政府割讓土地,只是要求巨額賠償。
5.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0年5月28日,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誌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入侵大清帝國。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八國聯軍以此為借口,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名,對大清帝國進行瓜分和掠奪。
侵華部隊總人數約5萬人,裝備精良,實力強大。1900年,14年8月,北京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他殺人放火,奸淫擄掠!
故宮、中南海、頤和園被盜、被掠奪的珍寶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圓明園,在英法聯軍之後,被洗劫壹空,最終成為壹片廢墟。
百度百科-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百度百科-南京條約
百度百科-辛醜條約
百度百科-馬關條約
百度百科-火燒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