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提出,我國人多地少,各地農業資源稟賦條件差異較大。很多丘陵山地地塊比較分散,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實行規模化經營,也不可能所有地方都實現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當前和今後很長壹段時間,小農家庭經營將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
增強開發能力
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意見提出,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通過優先租賃流轉土地、提供貸款貼息、加強技術服務等方式,鼓勵有長期穩定種田意願的小農戶穩步擴大規模,培育壹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鼓勵各地通過發放適用好技、好藝、好法補貼,支持農民家庭農場優先用於農業建設項目等方式,引導農民家庭農場采用先進技術和生產力手段。引導農民家庭農場開展標準化生產,建立可追溯的生產記錄,加強記賬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目錄管理、示範創建、職業培訓等扶持政策,促進農民家庭農場健康發展。
提高組織化程度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
意見提出,龍頭企業要在小農戶中發揮引領作用。完善農業產業化惠農機制,支持龍頭企業通過訂單收購、保底分紅、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納就業、村企對接等多種形式促進小農戶發展。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公司+農戶、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延伸產業鏈、保障供應鏈、完善利益鏈,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鼓勵小農戶以土地經營權、林權入股龍頭企業並采取特殊保護,探索農戶負利不虧的分配機制。鼓勵和支持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統壹生產、統壹營銷、信息交流、技術共享、品牌創建、融資擔保等方式,與小農戶形成穩定的利益關系。
拓展增收空間
讓小農戶分享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
意見提出,帶動小農戶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大力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農業與旅遊、文化、生態等產業深度融合,讓小農戶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加強技術指導、創業孵化、產權交易等公共服務,完善配套設施,提高小農戶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能力。支持小農戶發展健康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農村電子商務等。,並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開展小農戶電子商務服務專項行動。支持小農戶利用自然資源、文化遺產、閑置農家樂等項目發展觀光旅遊、餐飲、醫療保健、養老等,拓展增收渠道。
完善服務體系
鼓勵發展互聯網雲農場等模式。
促進小農戶的生產和營銷服務。推進農資超市、農批、農協對接,支持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拓展小農戶營銷渠道。實施供銷通郵工程,帶動小農戶。完善農產品物流服務,支持農產品貯藏保鮮設施、農貿市場和小農戶批發市場建設,加快農產品冷鏈運輸和物流網絡體系建設,建立產銷銜接緊密、長期穩定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打造壹批競爭力強、知名度高的特色農業品牌和區域公共品牌,讓小農戶共享品牌增值收益。加大對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的支持力度,擴大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推廣。
此外,《意見》提出在互聯網+中實施小農戶計劃。加快農業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小農戶的覆蓋,提高小農戶手機、互聯網等應用技能,讓小農戶搭上信息快車。
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全國信息進村入戶平臺,為小農戶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鼓勵發展互聯網雲農場等模式,幫助小農戶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優化生產要素配置。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鼓勵小農戶開展網上購銷對接,促進農產品線上線下流通有機結合。深化電商扶貧渠道建設,開展電商扶貧品牌推廣活動,推動貧困地區農特產品與知名電商企業對接。支持培育壹批面向小農戶的信息綜合服務企業和信息應用主體,為小農戶提供定制化、專業化服務。
完善扶持政策
為小農戶“確權發證”
穩定和完善小農戶土地政策。保持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不變,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對小農戶“確權發證”。
在有條件的村組,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引導小農戶自願在村組內互換合並土地、收回土地承包權等。,推廣小塊和大塊土地,引導逐步形成壹戶壹田。落實農村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離,保護小農戶承包權益,及時調處糾紛,依法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鼓勵小農戶參與土地資源配置,分享土地規模經營收益。規範土地流轉交易,建立集信息發布、租賃合同網上簽訂、土地整治、項目設計等功能於壹體的綜合性土地流轉管理服務機構。
加強對小農戶的扶持政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評價、政策支持、項目傾斜等。,應與促進小規模農戶生產掛鉤,並將促進小規模農戶的數量和成效作為重要依據。
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鼓勵各地采取貼息、獎勵和風險補償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帶動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對於財政支農項目形成的資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以股代股,量化到小農戶特別是貧困農戶,讓小農戶享受分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