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話說回來,不會主動逃稅(法律上已經沒有偷稅這個概念了),不代表沒有漏稅,這也是問題所在,民眾印象就是好像是大多數公司都有稅收問題,經不住調查。
實際上稅法相當相當復雜,18個稅種,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各種條例、解釋、公告,加上瞬息萬變的經營形式以及各項政策解讀,加上個別領域的稅會差異,即使是從業多年的財務人員可能都很難全部掌握並執行好,所以難免會有遺漏。
但是這種由於客觀條件造成的疏忽,稅務部門不會看做是違法行為,壹般提醒自行改正並補交稅款和滯納金即可,不會作為違法處理。
現在稅務機關成立了風控部門,就是稅收風險管理應用,利用大數據分析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提醒企業避免稅收漏洞,這是互聯網+稅務的具體應用,效果很好,所以廣大經營業也不要心存僥幸,故意逃避責任和義務,薇婭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在大數據面前,壹切都是透明的。
守法經營,才能基業長青。
非常多,國企
妳找任何壹個國企,基本可以說都是清清白白。
這也是很多領域國企與私企競爭困難的點,畢竟動輒十幾個點的利潤空間,售價低於妳的成本價,如何搞定?
私企裏,據我所知,京東的發票還是比較OK的,自營旗艦店幾乎沒有避稅行為。
這也導致了為什麽京東電子產品動輒上億上十億的進貨價,薄利多銷,售價居然無法與很多淘寶店競爭的原因。
畢竟,商業只有競劣,壹群偷稅漏稅的大環境下,妳誠信經營,就是自尋死路。
大家都誠信經營,有壹家突破底線,他就有了絕對優勢,很快就能壹家獨大。其他人要麽同流合汙,要麽被淘汰。
說起來還挺悲哀的。
很少,或者說是幾乎沒有。
說到偷稅漏稅,讓我想起剛剛參加工作時,老板給我說過壹句話,至今七八年過去了,記憶還是很深刻。
記得是在壹次會議上說的,因為在討論財務的問題,就壹直在說怎麽避稅,因為是新人,所以不太懂,他也看出了我的疑惑,就解釋到“這叫合理避稅”,當時我也是很震撼的,畢竟在學校教的就按時繳稅,不可偷稅漏稅。
但是 社會 終究和學校不壹樣,沒人會跟錢過不去,特別是越有錢的人,就越不願意將自己賺的錢交上去,因為對他們來說,賺得越多就會交得越多,這可不是普通人能夠想像的。
至從聽到這句話之後,我的人生觀也得到了極大的改變,明白了象牙塔終究也只是象牙塔,也明白了人家為什麽會發財,因為他們會找到漏洞。
但是還是建議不要偷稅漏稅,遵守法律法規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