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個人
養老保險 20% 8%
醫療保險 8% 2%
生育保險 0.9% 0%
工傷保險 0.9% 0%
失業保險 2% 1%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1 不超過500元的部分 5% 0
2 超過500元~ 2000元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 5000元部分 15% 125
4 超過5000元~ 20000元部分 20% 375
5 超過20000元 ~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過40000元 ~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過60000元 ~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過80000元 ~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如工資數3715元(不包括保險等其他)
如個人負擔保險額98.67
個人所得稅 =[(3715 - 98.67 - 1600)*0.15 ]-125
註: 3715-98.67-1600時已經屬於上面的第3級數了 所以 *15% ,-125
所謂的個人所得稅,是指對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征收的壹種稅。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采用了分項目所得稅制,對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勞動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及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等11個應稅項目按所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和適用稅率。
南京稅務部門的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工資薪金、工商個體、利息、股息是個人所得稅收入的大頭。現在大部分的稅收籌劃都是針對工資薪金、銀行利息、股息這幾個方面,這與南京市各稅源占個稅的比例也相吻合。
在搜索網站上輸入“個稅籌劃”字樣,可以搜索到成千上萬條的信息。各式各樣的稅收籌劃方案看得人眼花繚亂。而對於網絡、書籍中的壹些教人如何稅收籌劃以達到節稅目的的方案,這位工作人員表示,那些稅收籌劃都是打擦邊球,並不是很安全,有些還違反有關規定,所以不可完全套用。
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但眼看著壹筆筆稅金從自己的口袋裏流出去難免有壹點心疼。那麽如何通過合法途徑合理籌劃個人所得稅呢?
教育儲蓄可免利息稅
與其他儲蓄品種相比,免繳利息稅的教育儲蓄就變成了理財法寶之壹。它可以享受兩大優惠政策:壹是在國家規定“對個人所得的教育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免除個人所得稅”;二是教育儲蓄作為零存整取的儲蓄,享受整存整取的利率。相對於其他儲蓄品種,教育儲蓄利率優惠幅度在25%以上。
在我國,除郵政儲蓄機構外,辦理儲蓄存款業務的各金融機構如工行、建行等都已開辦教育儲蓄業務。教育儲蓄分為壹年、三年或六年期三種,最低起存金額50元,本金合計最高限額為2萬元。精明的市民不難發現,計息本金越大,所得利息與免稅優惠就越多。
為了獲得國家免稅優惠效益的最大化,首先就要盡量用足限額。其次,每次約存金額要盡量高些,這樣得到的利息和免稅額的實惠也就多些。因為在同壹存期內,每月約定存款數額越小,續存次數就越多,計息的本金就越小,計息的天數也越少,所得利息與免稅優惠就越少;反之,計息本金就越大,計息天數就多,所得利息與免稅額就越多。最後,應盡量選擇存期較長的教育儲蓄。因為學生從接受義務教育到非義務教育需要壹定的時間,故應選擇3年期、6年期的教育儲蓄,可以從容地利用好各種優惠政策。
個案:林女士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已經為讀初中的女兒選擇了3年期的教育儲蓄。他說,同樣是每月存入555元,3年存足20000元,如選擇普通3年期零存整取儲蓄,年利率為2.07%,到期扣除利息稅127.52元後的本息總額為20362.57元。若選擇同期教育儲蓄,享受3年期整存整取3.24%的年利率,且免征利息稅,到期本息總額為20778.4元,比前者多出415.83元。
需要提示儲戶的是,教育儲蓄方式已采用了實名制,須持儲戶本人(學生)戶口簿或居民身份證到儲蓄機構以儲戶本人(學生)的姓名開立存款賬戶。開戶對象為在校小學四年級(含四年級)以上學生。此外,開立教育儲蓄的中小學生,開始接受非義務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等)時,在教育儲蓄存款到期時,憑存折和錄取通知書或學校開具的相應證明原件到銀行支取存款,享受利息優惠,壹份“證明”只能享受壹次利率優惠。
捐款也能減免稅
“捐款還能減免稅?”剛剛捐了500元塊錢的王先生拿著捐款收據有些將信將疑。
“當然了,留好收據,可以抵減壹部分個人所得稅。”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解釋。
據相關規定,個人將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捐贈,其贈額不超過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計征時準予扣除。金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只要納稅人按上述規定捐贈,既可貢獻出自己的壹份愛心,又能免繳個人所得稅。
個案:王先生每月收入5200元,按照南京市個稅起征點1200元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為5200-1200=4000元,在沒有捐贈的情況下當月應納稅4000×15%-125=475元。由於王先生的捐贈數額沒有超過1200元(4000×30%),則其應納稅所得額為4000-500=3500元,應納稅金為3500×15%-125=400元,所以比沒有捐贈的情況少納稅75元。
稅務部門提醒納稅人,捐贈應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紅十字會捐贈;如果納稅人直接捐贈不能在稅前扣除限額。
購買國債不交利息稅
國債的利率高於同期的銀行存款,而且取得的利息也不用交納利息稅。以2004年記賬式(三期)國債為例,5年期國債票面年利率為4.42%,而同期銀行的利率為2.79%,若購買10萬元,則到期國債可取得利息22100元;而當銀行扣除利息稅之後,利息實際只有11160元。另外,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個人取得的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
購買保險避稅又有保障
購買部分險種不但能獲取高於銀行存款的收益,而且還可規避利息稅。另外,現在許多保險公司推出了分紅保險,既有保險作用,又能參與保險公司的投資分紅。
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居民在購買保險時可享受以下稅收優惠:企業和個人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並向指定的金融機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不計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免於征收個人所得稅;由於保險賠款是賠償個人遭受意外不幸的損失,不屬於個人收入,因此不征稅。根據我國稅法規定,個人所獲保險賠款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前扣除,即對保險賠款免征個人所得稅及遺產稅。除了四金之外的私人養老保險計劃,我國暫時沒有出臺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
個案:錢女士每月工薪收入3100元,若按最低標準繳納“四金”200元,則每月應計稅收入3100-1200-200=17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700×10%-25=145元;若按照工資足額繳納“四金”400元,每月計稅工資為3100-1200-400=15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500×10%-25=125元。因此,選擇合理的保險計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個不錯的理財方法,既可得到所需的保障,又可降低稅收成本。
因此說,選擇合理的保險計劃,對於大多數市民來說,是個不錯的理財方法,既可得到所需的保障,又可合理避稅。
分次領勞務報酬可節稅
納稅人取得收入申報納稅,如果收入畸高,就可能被課以較高的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繳納較多的稅款。而在收入較低月份,作為納稅人又不能充分享受到稅法為自己提供的各種優惠,比如,定量或定率的壹次性扣除,較低的稅率。通過改變支付方式,變成多次支付,多次領取,就可分次申報納稅。
個案:王先生3月~5月取得同壹項目勞務收入60000元,支付交通、食宿等費用9000元,有以下兩種納稅方式:壹次性申報納稅;由業主提供相關費用,降低應納稅所得。
壹次性申報納稅:王先生5月底將60000元收入壹次領取。稅法規定,勞務報酬所得按收入減除20%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如果壹次收入超過20000元,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加征5成的應納稅額。則其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60000×(1-20%)×20%=9600元,60000×(1-20%)-20000×20%×50%=2800元,兩者合計12400元。其獲得的凈收益為38600元(60000-12400-9000)。
相對於業主來說,壹次支付較大的費用,負擔較重。壹般情況下,當事雙方不應采取這種支付方式。
由業主提供相關費用,降低應納稅所得:采取由業主提供壹定服務費用開支等方式,雖然減少了納稅人的收入,但同時也減少了納稅人的應納稅所得。比如,由業主向納稅人提供夥食、交通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務來抵頂壹部分勞務報酬。對業主來說,開支並沒有增多,利益無損;對納稅人來說,這些夥食、交通等開支是納稅人的日常開支,若由納稅人用收入購買往往不能在繳納所得稅時扣除。
可見,對於勞務報酬收入,納稅人通過籌劃,可以降低個人所得稅稅負。關鍵是在簽訂勞務合同時,應約定領取報酬的數額和次數,明確相關費用由業主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