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馬邑下,及立蕭何相國,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讎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閑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乃學辟谷,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後德留侯,乃強食之,曰:「人生壹世閑,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不侯不得已,強聽而食。
留侯(張良)跟隨皇上進攻代國,在馬邑城下出妙計,以及勸皇上立蕭何為相國,他跟皇上平常隨便談論天下的事情很多,但由於不是關於國家存亡的大事,所以未予記載。留侯自述道:“我家世代為韓相,到韓國滅亡,不惜萬金家財,替韓國向強秦報仇,天下為此震動,如今憑借三寸之舌為帝王統師,封邑萬戶,位居列侯,這對壹個平民是至高無上的,我張良已經非常滿足了。我願丟卻人世間的事情,打算隨赤松子去遨遊。”張良於是學辟谷學術,行道引輕身之道。正值高帝駕崩,呂後感激留侯,便竭力讓他進食,說:“人生壹世,時光有如白駒過隙壹樣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這種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強聽命進食。
這兩句話應該不是來自於《史記》吧,開頭那句的意思是“留侯(張良)跟皇帝壹起攻打代國”,“張良辭相國”的意思是張良推辭了設他為相國的意見。史記原著為“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馬邑下,及立蕭何相國,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劉邦初立漢室的時候,對於相國這壹職位非常難選,因為張良和蕭何兩人都是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最終是張良拒絕了從政,歸隱去了,把相國壹職推薦給蕭何了。
2. 求《鄭子產相國》原文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
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裨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且使多為辭令。
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
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
追問: 謝謝!不過後面還有很多段,挺長的…… 回答: 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 防川 : 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 使道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 吾子 之信可事也。 小人 實不才。
若果行此,其 鄭國 實賴之,豈唯二 三臣 ?”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
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 學制 焉大官、大邑 ,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
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譬如 田獵 ,射禦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禦,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
微子 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今而後知不足。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
子產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為忠,故委政焉。子產是以能為鄭國。
3. 蕭規曹隨的文言文翻譯惠帝二年,蕭何死了,曹參聽說了這個消息,告訴舍人:“趕快治辦行裝,我將要進入國都當相國。”待了沒有幾天,使臣果然召曹參回去。曹參當初地位卑微時,跟蕭何友好,等到做了將軍、相國,兩人有了隔閡。到蕭何將死的時候,所推薦的賢相只有曹參。
曹參接替蕭何做漢朝的相國,所有的事務都沒有改變的,完全遵守蕭何制定的規約。選拔郡和封國的官吏:呆板而言語鈍拙、忠厚的長者,就召來任命為丞相史;說話雕琢、嚴酷苛刻、想竭力追求名聲的官吏,就斥退趕走他。
日夜喝醇厚的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見到曹參不做事,來的人都想說話。來到的人,曹參就把醇厚的酒給他們喝,壹有空,官員們想要有話說,曹參又讓他們喝酒,喝醉以後才離開,始終不能進說,認為這是常規。相國官邸的後園靠近官員的住處,官員每天飲酒唱歌呼喊,曹參的隨從侍吏厭惡他們,但不能對他們怎麽樣,就請曹參到園中遊玩,聽見官員酒醉唱歌呼喊,隨從侍吏希望相國召來他們制止他們,曹參竟反而取來酒設座唱起來,也唱歌呼喊跟他們彼此呼應唱和。曹參見到別人有小過錯,壹心給隱藏遮蓋,相府中沒發生過事。
曹參的兒子曹窋任中大夫,惠帝責怪相國不治理國事。曹窋休假(洗沐:古時指官員休假)以後回去了,乘機進言,按照惠帝的話勸諫曹參。曹參憤怒,用竹板打了曹窋二百下,說:“趕快入朝侍奉皇帝,天下的事不是妳應當談論的。”到了朝拜時,惠帝責備曹參說:“為什麽給曹窋處罰呢?先前是我讓他勸諫妳的。”曹參摘下帽子謝罪說:“陛下自己考察和高皇帝比哪壹個聖明英武?”皇上說:“我怎麽敢與先帝比呢!”曹參又說:“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蕭何比哪壹個更強?”皇上說:“妳好像趕不上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正確。況且高皇帝和蕭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經明確,現在陛下垂衣拱手(指無為而治),我這樣壹類人恪守職責,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丟失,不也可以嗎?”惠帝說:“好,妳歇著去吧。”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們編了壹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史稱“蕭規曹隨”。
4. 求《鄭子產相國》全文譯文子皮想讓尹何擔任自己封地的首長。子產說:“太年輕了吧,不知他行不行。”子皮說:“這個人壹貫忠厚老實,我很喜歡他,他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到那裏後再學習吧,那樣他就更有政治經驗了。”子產說:“這不行!壹個人喜愛另壹個人,就要做對這個人有利的事。如今先生喜愛人卻把權力交給他,這就象不會拿刀的人卻讓他去割肉,他其實更多地會受到傷害。您愛護壹個人,實際上是傷害這個人,以後誰還敢求您關照愛護呢?您在鄭國,好比支撐房屋的棟梁;棟梁壹斷,屋椽也會崩塌,連我也會壓在裏面,所以我怎敢不把心裏話全說出來。您有漂亮的綢緞,是不會讓人用它來練習裁剪的。重要的職務、封地,是您終身的依靠,您卻讓壹個初學政治的人去管理。它們和漂亮的綢緞相比,不是更加重要得多嗎?我只聽說先學習後才能擔任重要的行政職務,沒聽說拿重大的行政使命去讓人學習鍛煉的。如果真這樣做了,壹定會身受其害。譬如打獵,射箭、駕車都很熟練,才會有所收獲。要是從未駕車射過箭,那他光顧了擔心翻車出事故、人被壓在車下面去了,哪還有心思考慮捕獲鳥獸的事呢?”
子皮說:“說得好啊!我太傻了。我聽說君子壹定要懂得大道理、眼光要長遠,而小人卻只看見小事和眼前的事。我只不過是壹個小人而已。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小心地珍惜它;重要的官職和封地是我終身的依靠,我卻疏遠、輕視它。沒有妳這番話,我還不會明白這個道理。以前我說過: ‘您來管理鄭國,我只管好自己的家族,讓自己壹輩子有個依靠,這就可以了。’從今以後我知道這還不夠,以後我家裏的的事也要先聽聽妳的意見,然後才能去辦理。”
子產說:“人心各不相同,就象人的臉面。我怎麽敢說您的臉就象我的臉呢?不過我心裏認為危險的,也就把它告訴您了。”
子皮從這件事看出子產的忠心,所以把政權交給了他。子產也由於這樣的原因,能夠把鄭國治理得很好。
5. 鄭子產相國的原文和翻譯“鄭人遊於鄉校。。豈唯二三臣?”這壹段的原文和翻譯
原文:
鄭人遊於鄉校①,以論執政②。然明謂子產曰③:“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④,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⑤,不聞作威以防怨(6)。豈不遽止(7)?然猶防川(8): 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9),不如吾聞而藥之也(10)。”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1)。小人實不才(12)。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13)?”
仲尼聞是語也,曰(14):“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註釋:
①鄉校;古時鄉間的公***場所,既是學校,又是鄉人聚會議事的地方。 ②執政:政事。③然明:鄭國大夫融蔑,然明是他的字。④退: 工作完畢後回來。⑤忠善:盡力做善事。損:減少。(6)作威;擺出 威風。(7)遽(jv):很快,迅速。(8)防:堵塞。川:河流。(9)道: 同“導”,疏通,引導。(10)藥之:以之為藥,用它做治病的藥。(11)信: 確實,的確。可事;可以成事。()12)小人:自己的謙稱。不才:沒有才能。 (13)二三:這些,這幾位。(14)仲尼:孔子的字。(孔子當時只有十歲, 這話是後來加上的。)
譯文:
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麽樣?”子產說:“為什麽毀掉?人們早晚幹完活兒回來到這裏聚壹下,議論壹下施政措施的 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麽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壹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後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然明說:“我從現在起才知道您確實可以成大事。小人確實沒有才能。如果真的這樣做, 恐怕鄭國真的就有了依靠,豈止是有利於我們這些臣子!”
孔子聽到了這番話後說:“照這些話看來,人們說子產不仁,我可不相信。”
6. 求《鄭子產相國》全文譯文作品鑒賞 《鄭子產相國》。
節選部分通過子產與然明的對話,表現了子產開明的政治作風。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具有鮮明的特色。
壹、從諫如流,政治主題開明 鄭國人到鄉校聚會議事,談論執政者的情況。既然是議論執政,那麽就會出項這樣的情況:或褒獎獎執政者的善舉,抨擊掌權者的惡行。
壹般情況下,執政者聽到百姓的褒獎自然躊躇滿誌,得意非常,可當他聽到百姓的抨擊,可能心裏就不那麽受用了,很可能會大掃興致,惱羞成怒,甚至於會對議論者進行政治迫害,讓他們閉上自己的烏鴉嘴。但子產沒有這樣做,因為他深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所以他采取了與封堵截然不同的方式——疏導。
他說:“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
對於百姓贊同的,子產就堅決加以推行,對於百姓憎惡的,子產就堅決加以改正,這充分說明子產已經認識到百姓對朝政的議論對治理國家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
既然是天下人之天下,那麽天下人都有權對朝政進行評論,指出其中的成敗得失。如果執政者能夠虛心以聽,認真采納,以百姓為師,他就會博采眾長,不斷改革朝政,使得政治清明,國富民強;同時也贏得百姓的信任,增強國家的凝聚力。
這正說明子產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遠見卓識。 另外子產的疏導政策,也有利於不斷降低百姓負面情感的水位,避免嚴重後果的出現。
他打了壹個形象生動的比喻——“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我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導”說明了封堵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既然拼命封堵只能導致百姓不滿乃至憤怒的情感水位不斷上漲,最終導致堤毀人亡,那倒不如先打開壹個缺口,讓百姓心中不滿情緒及時得到宣泄,從而使百姓的情感水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避免民怨沸騰局面的出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子產此舉無疑是明智的。 綜觀歷史,手中有權就作威作福,防民之口的人如過江之鯽,但象子產那樣懂得疏導民怨,借鑒民意,從諫如流的人又有幾個呢!這更足見子產的英明。
二、反面襯托,藝術效果顯著 文章對子產這壹形象的刻畫,除了正面刻畫之外,又有側面烘托。這烘托就是拿然明與子產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突出子產的遠見卓識。
文章開頭,然明說:“毀鄉校, 何如?” 這句話表明然明對百姓的言論很不以為然,甚至想取締鄉校,堵住人們的嘴。和子產相比,然明可以說是鼠目寸光、見識淺陋。
如果子產真聽了他的話,那麽最終肯定是民怨沸騰,百姓也肯定會“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攪得鄭國雞犬不寧。文章結尾然明又說:“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人實不才。
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然明對子產發出了由衷的贊嘆,這又從側面烘托了子產的卓越不凡。同時,他還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認識到了百姓言論對治理國家的重要作用。
應當說,通過對比,文章更加突出地彰顯子產過人的才智與不凡的見識。 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人們仍然對這篇文章津津樂道,激賞不已。
譯釋點評 鄭人遊於鄉校 以論執政 然明謂子產曰 毀鄉校 鄭國的人們在鄉間的公***場所交遊,議論掌握政權的人。然明對子產說:“毀掉鄉間的公***場所 遊:交遊。
執政:掌握政權的人。 何如 子產曰 何為 夫人朝夕退而遊焉 怎麽樣?子產說:“幹什麽?人們早晚工作回來在那裏交遊, 何如;怎麽樣 何為:為何,幹什麽。
夫;句首語氣詞,引起議論。 善否:好與壞。
以議執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 吾則行之 其所惡者 議論掌權的人的好與不好。他們所喜歡的,我就實行,他們所憎惡的, 其:代詞,他們。
則:就。 善:喜歡,贊同。
惡;憎惡,討厭。 吾則改之 是吾師也 若之何毀之 我聞忠善以損怨 我就改正,他們是我的老師啊。
為什麽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為忠為善來減少怨恨, 若之何:為什麽。 忠善:為忠為善。
損:減少。 不聞作威以防怨 豈不遽止 然猶防川 大決所犯 不曾聽說作威作福來堵住怨恨,難道不能很快制止? 但是就象堵大川壹樣, 大決所造成的災害, 遽:很快,迅速。
川:河流 決:堤防潰決。 防;提防,堵住。
傷人必多 吾不克救也 不 如 小 決 使 道 傷及人命必然很多,我不能夠解救。 不如開個小口子讓河流暢通, 克:能夠 道:同“導”,疏導。
不 如 吾 聞 而 藥 之 也 然明曰 不如我聽取(他們的言論)並且把它當作苦口良藥。 然明說:“ 聞:聽取,采納。
藥:意動用法,以之為藥 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實不才 我從今以後知道妳確實可以成事的。 我確實沒有才能。
今而後:從今以後。 吾子:妳。
信:的確,確實。 可事:可以成事。
若果行此 其鄭國實賴之 豈唯二三臣 如果真的這樣做,那麽整個鄭國都依賴這些言論,豈只是我們這些做官的依賴這些言論? 果:果真。 其;語氣詞。
二三:泛指復數,我們 點評:《鄭子產相國》(節選)反映出子產的政治智慧,特別是作為壹個政治家所具有的開明風度,表現出壹個稱職的執政者的集思廣益。 課後理解 嘗試給《鄭子產相國》(節選)或《《遊褒禪山記》(節選)加上標點,如果有困難,可以與同學合作。
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
7. 誰有《鄭子產相國》全文翻譯子皮想讓尹何擔任自己封地的首長。
子產說:“太年輕了吧,不知他行不行。”子皮說:“這個人壹貫忠厚老實,我很喜歡他,他不會背叛我的。
讓他到那裏後再學習吧,那樣他就更有政治經驗了。”子產說:“這不行!壹個人喜愛另壹個人,就要做對這個人有利的事。
如今先生喜愛人卻把權力交給他,這就象不會拿刀的人卻讓他去割肉,他其實更多地會受到傷害。您愛護壹個人,實際上是傷害這個人,以後誰還敢求您關照愛護呢?您在鄭國,好比支撐房屋的棟梁;棟梁壹斷,屋椽也會崩塌,連我也會壓在裏面,所以我怎敢不把心裏話全說出來。
您有漂亮的綢緞,是不會讓人用它來練習裁剪的。重要的職務、封地,是您終身的依靠,您卻讓壹個初學政治的人去管理。
它們和漂亮的綢緞相比,不是更加重要得多嗎?我只聽說先學習後才能擔任重要的行政職務,沒聽說拿重大的行政使命去讓人學習鍛煉的。如果真這樣做了,壹定會身受其害。
譬如打獵,射箭、駕車都很熟練,才會有所收獲。要是從未駕車射過箭,那他光顧了擔心翻車出事故、人被壓在車下面去了,哪還有心思考慮捕獲鳥獸的事呢?” 子皮說:“說得好啊!我太傻了。
我聽說君子壹定要懂得大道理、眼光要長遠,而小人卻只看見小事和眼前的事。我只不過是壹個小人而已。
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小心地珍惜它;重要的官職和封地是我終身的依靠,我卻疏遠、輕視它。沒有妳這番話,我還不會明白這個道理。
以前我說過: ‘您來管理鄭國,我只管好自己的家族,讓自己壹輩子有個依靠,這就可以了。’從今以後我知道這還不夠,以後我家裏的的事也要先聽聽妳的意見,然後才能去辦理。”
子產說:“人心各不相同,就象人的臉面。我怎麽敢說您的臉就象我的臉呢?不過我心裏認為危險的,也就把它告訴您了。”
子皮從這件事看出子產的忠心,所以把政權交給了他。子產也由於這樣的原因,能夠把鄭國治理得很好。
8. 翻譯文言文[季子文以德為榮]季文子任魯宣公和魯成公相國,沒有壹個穿絲綢衣服的婢女,沒有壹匹吃糧食的馬.
仲孫它勸諫他說:您擔任魯國的上卿,輔佐了兩代國君,婢女 *** 綢衣,馬不吃糧食,人們或許會認為您是吝嗇的,況且這樣又使國家不光彩啊!
文子說:我也願意那樣.然而我看到國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長吃著粗糧又穿著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節儉.人們的父老兄長吃粗糧穿破衣,而我讓婢女和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輔助君主的人該做的事吧 況且我聽說憑借道德顯榮才可以為國爭光,沒有聽說因為婢女穿得好和馬匹吃得好可以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