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田鵬街道辦事處轄40個社區和5個村。東大街社區南大街社區西大街社區北大街社區外北社區星光社區白馬社區燕秀社區光明社區天府中路社區天府西路社區碧山社區濱河社區翠湖社區東湖社區範姜南路社區檀木社區尹牧社區金鵬東路社區金鵬中路社區華龍社區二龍社區龍塔社區朝陽中路社區先鋒社區杜家社區周家社區謝佳社區陳嘉社區吉光社區聯昌社區齊靜社區古夫橋社區龍興社區牌坊社區八壹村雷音村雙星村七星村田鵬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彭州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已設置,屬縣治所在地;清代屬南方刺繡城,1912稱程響。1935成立城市車聯保;1940,彭縣中心鎮成立;建國初期,屬彭縣第壹區;1952改為八區;1955更名為城關鎮;1958並入紅旗公社(菜營直屬);1962,紅旗公社解散,組建蔬菜公社,隸屬城關鎮管轄。1980年全國地名普查更名為田鵬鎮(鎮政府設在北街);1992原清平鄉並入田鵬鎮;2004年9月,全市區劃調整,原西郊鎮、連鎮合並為鎮,鎮政府設在東湖路(外東街楊岔路)。
改革開放以來,該鎮工農業生產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城鎮規模從解放初期的65,438+0平方公裏發展到現在的65,438+09.7平方公裏,改造建設了65,438+028條街道、288條街巷、65,438+086個住宅小區和8個廣場。有西華大學、成都廣播電視大學、彭州壹中、成都石獅白馬中學、彭州壹中實驗學校(程楠中學)等高校。小學13所,幼兒園38所,醫院10所,養老院3所。南京北塔、東湖、西海勾勒出田鵬的魅力,東南西北四街鋪就田鵬的美好未來。正在規劃實施的人民運河北岸生態工業園,將成為全市統籌城鄉發展的新亮點。
該鎮是公路交通樞紐,公路和鐵路四通八達。青(白)關(都江堰)鐵路、彭(周)白(水河)鐵路、成(都)彭(周)公路在此交匯,彭(周)白(水河)公路、安(德)彭(周)公路、彭(周)石(嶴)公路在此交匯。全鎮為平壩,地勢平坦,平均海拔603米。年平均氣溫15.6℃,年降水量966.9毫米..上層土壤肥沃。商業、旅遊、交通和餐飲服務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田鵬鎮的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城市規模從9.3平方公裏發展到19.7平方公裏。市區從以前的壹環路擴大到現在的二環路,三環路正在建設中。已建成20多條高速公路,包括金鵬大道、天府大道和牡丹大道。
田鵬鎮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距成都市區21.3km。是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商業、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全鎮面積82.3平方公裏,其中耕地39148畝,總人口約1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萬人,非農業人口14.3萬人,屬彭州市城區。
田鵬鎮屬於亞熱帶西南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熱並舉,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年平均氣溫15.7oC,最冷月1月,極端最低氣溫-6.2 oc;最熱的月份是7月,極端最高氣溫36.9oC,年降水量900 ~ 1300mm,年日照數100 ~ 140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27天,濕度大,壹般在80%左右。有沱江和岷江兩條水系貫穿全鎮。北面是沱江,發源於北部山區,由北向南流入岷江人民渠。閩江水系青白江自西向東貫穿全境,與閩江支流相交,形成水利網,地下水極其豐富。田鵬鎮乾隆年間,“田鵬”因山而得名。1949後,1950成立彭縣人民政府,全縣分為五個行政區。1950 65438+10月24日正式建成中心鎮,隸屬彭縣第壹區。同年6月改建為彭縣第八區,隸屬彭縣。6月1952改為第八區人民政府,6月1954改為彭縣第六區辦事處,6月1956改為城關鎮人民委員會,6月1969成立城關鎮革命委員會,6月1978。2004年9月,西郊鎮和連鎮合並為鎮中心鎮,是彭州市的商業、政治和文化中心。
田鵬鎮有8個職能部門,包括黨委政府辦公室、金融辦公室、拆遷安置辦公室和經濟辦公室。
目前,田鵬鎮的城市化水平已經提高到94%。今年將有4個行政村改造成社區,更多農民成為居民,促進了城鎮化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