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李孝壽任開封府尹的時候,有個舉子受到仆人欺淩,心裏很憤怒,準備好訟狀想到開封府控訴,後經同行的另壹個書生勸阻才作罷。後來壹時興起,拿出訴訟狀,模仿李孝壽的筆法寫上判決:“不必審查,罰打二十大板。”但是並沒有真打。
第二天,那個仆人拿著這張訟狀到府衙,控告主人模仿府尹大人的判決,私自用刑。李孝壽把那個舉子叫來問話,了解了事情的前後經過以後,勃然大怒,說:“這樣的判決正合我的想法。”
當場就責罰了那仆人二十大板。[痛快!]並命令他向主人道歉。此舉使得當時都城裏數千個仆人,沒有壹個敢再放肆。
宋元獻公(宋朝人,本名庠,字公序,卒謚元獻)辭去丞相之職,鎮守洛陽。有壹個舉人行李中有漏稅的東西,竟被自己的仆役檢舉控告。宋庠說:“舉人進京參加科舉考試,誰沒有攜帶行李的?不可重罰。但是奴仆控告主人,此風不可斷長!”
他只把舉人送到稅務院去加倍繳稅,那名仆役則被處以杖罰。
2. 求古文翻譯
陳堯佐進士及第,歷任魏縣、中牟縣尉,撰寫《海喻》壹篇,人們驚奇他的誌向。
以試秘書省校善郎知朝邑縣,恰逢其兄陳堯叟出使陜西,揭發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他,以事誣陷陳堯佐,降為朝邑縣主簿。移任下邦縣主簿,升任秘書郎、真源知縣,任開封府司錄參軍事,升開封府推官。
因言事忤逆聖旨,降為潮州通判。修建孔子廟,造韓吏部祠,以教化潮州人民。
百姓張氏的兒子與其母親在江中洗澡,鱷魚尾隨而吃掉其子,母親不能營救。陳堯佐聽說後為之傷心,命令兩個小吏乘小船拿著網前去捕捉。
鱷魚最為兇暴,不能網到,到這時,鱷魚順服被網住,陳堯佐寫文章把鱷魚示眾街市而烹之,人們都感到驚異。 召陳堯佐回朝,任直史館、知壽州。
當年大饑荒,陳堯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饑餓的人吃,官吏都獻出大米,賑濟幾萬人。改任廬州,因父親患病請求辭官回家,提點開封府界事,後來為兩浙轉運副使。
錢塘江用竹籠裝石築堤,堤第二年就毀壞。陳堯佐請求放進柴薪裝滿泥土以堅固耐久,丁謂不以為是,陳堯佐政任京西轉運使,後終於按陳堯佐的建議實行。
改任河東路轉運使,河東土地貧瘠百姓貧困,依靠石炭焉生,奏請朝廷免除稅收。又減少澤州大廣冶鐵課稅幾十萬。
改任河北,母親年老請求就近侍養,召他糾察在京刑獄,為禦試編排官,因安排等次失誤被降官,監鄂州茶場。 召他同修《三朝史》,替代弟弟陳堯咨同知開封府,累遷右諫議大夫,為翰林學士,於是授官樞密副使。
祥符知縣陳詁治理嚴厲苛刻,手下官吏打算加罪陳詁,就使縣空逃去,太後果然憤怒;但陳詁與呂夷簡連親,執政大臣以嫌疑不敢爭辯。事情傳至樞密院,陳堯佐獨自說:“懲處陳詰則奸吏得計,以後誰敢再約束胥吏呢?”陳詁因此得以免罪。
陳堯佐以給事中為參知政事,升任尚書吏部侍郎。 生性勤儉節約,看見動物必定告誡左右侍從不要殺害,器物衣服壞了,就隨時縫補,說:“無非是使之不全部被丟棄。”
號稱“知余子”。自己寫墓誌說:“年壽八十二不為夭折,官壹品不為低賤,使相接受俸祿不為恥辱,這三者大略可以歸息於父母棲神之地了。”
陳搏曾對他的父親說:“妳三個兒子都當為將相,惟有中子顥貴而且年壽高。”後來果像陳搏所說的那樣。
陳堯佐有《集》三十卷,又有《潮陽編》、《野廬編》、《愚丘集》、《遣興集》。 本文來自白話史 /0/52/1146 陳堯佐壹生為官清正,敢作敢為,不同常人。
他在陜西為官,告發地方官方保吉的罪惡,他因此被降為朝邑縣主簿。在開封府作官,又“言事忤旨”降為潮州通判。
潮州發生鱷魚食人,他下令捕獲,具文數罪後當眾烹殺。他在壽州作官遇到大饑荒,他帶頭捐奉米煮稀飯,救活成千上萬的人。
他知永興軍發現前任官姜遵,為了討好劉後,在京兆(今西安)修佛塔,大量毀壞“古碑碣充磚瓦用”。他馬上向朝廷奏請停毀和修復,為了保護文物,他公然上忤劉後。
他在水利上的成就也是父兄中最大的。為防錢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實土法”。
為堵黃河在滑州缺口,他發明了“木尤殺水法”。他在汾水兩岸築堤植柳防洪,成為長期造福人民的柳溪。
他的詩文書法也是父兄中最好的。他青年時期在閬中錦屏攻讀,後又向隱居南山的學者鐘放求學。
他初人仕途,就寫了《海喻》壹篇,“人奇其誌”。繼又具文烹鱷,“人皆驚異”,他的詩作沒有《西昆》詩派那種浮艷之風,多寫山水花木,寓誌談史,而且明白清麗。
如他寫遊《國清寺》壹詩道:“南越第壹寺,偶來心地真。卻嫌橋下水,流去人紅塵。”
他有集30卷,還有《潮陽編》、《野廬編》、《愚丘集》、《遣興集》等文著。他堅持讀書寫字,到老不減。
宋史譯文 列傳第四十三 陳堯佐 宋庠 等 陳堯佐字希元,其先輩為河朔人。 高祖陳翔,為蜀州新井縣令,因而安家在那裏,於是為闖州板中人。
父親陳省華字善則,事奉孟昶焉西水縣尉。 蜀平定後,任隴城主簿,屢次升官至爍陽縣令。
縣屬鄭白渠為鄰縣強族所占據,陳省華全部去除堵塞,使水利公平得到,民眾都依靠他,轉任樓煩縣令。 端拱三年,太宗親自殿試進士,長子陳堯叟登甲科,當面致辭道謝,言詞聲調清楚明晰,太宗問左右說:“這是誰的兒子?”王沔以陳省華之子回答。
隨即召陳省華為太子中允,不久判三司都憑由司,移任鹽鐵判官,升任殿中丞。 黃河決口於郫州,詔命陳省華掌領鄆州政事。
不久任京束轉運使,越級任祠部員外郎、知蘇州,賜金魚袋和紫衣。 當時正趕上水災,陳省華救濟流民幾千戶,餓死的人全部埋葬,皇帝下詔書褒獎贊美他。
任戶部、吏部二員外郎,轉任潭州知州。 陳省華聰明善辯有做官的才幹,入朝掌領左藏庫,判吏部南曹,提升鴻臚少卿。
景德初年,判吏部銓,暫代開封府知府,轉任光祿卿。 原來規定,卿監坐朵殿,太宗以陳省華暫代管理京府,另設立位,升於兩省五品之下。
陳省華以官府政事非常繁忙,請求賓客親友不要拜訪,大家都聽從。 不久,因病請求解職,拜為左諫議大夫,再次表奏辭宮,未準許,皇帝手詔問候,親自看藥方配藥賜給他。
景德三年,去世,享年六十八歲,特贈太子少師。 陳堯佐進。
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三( 20 分) 17.D ( 3 分) 18.C D ( 4 分,各 2 分) 19. ①(王念孫)被罷 免官職後,每天以著書立說自娛,著有《讀書雜誌》。
②(劉羽沖 )常常在庭院裏獨自漫步,搖著頭自言自語:“古人怎麽會欺騙我呢?” ( 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 王念孫為考證壹字而博涉萬卷,持之以恒,嚴謹治學,值得推崇;劉羽沖則盲從典籍,泥古不化,落得可悲下場,我們要引以為戒。
( 4 分,各 2 分。治學態度 1 分,啟示 1 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 郭丹字少卿文言文閱讀真題郭丹,字少卿,南陽穰人也。父稚,成帝時為廬江太守,有清名。丹七歲而孤,小心孝順,後母哀憐之,為鬻衣裝,買產業。後從師長安,買符入函谷關,乃慨然嘆曰:「丹不乘使者車,終不出關。」既至京師,常為都講,諸儒鹹敬重之。大司馬嚴尤請丹,辭病不就。王莽又征之,遂與諸生逃於北地。更始二年,三公舉丹賢能,征為諫議大夫,持節使歸南陽,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車出關,如其誌焉。
更始敗,諸將悉歸光武(劉秀),並獲封爵;丹獨保平氏不下,為更始發喪,衰绖盡哀。建武二年,遂潛逃去,敝衣間行,涉歷險阻,求謁更始妻子,奉還節傳,因歸鄉裏。太守杜詩請為功曹,丹薦鄉人長者自代而去。詩乃嘆曰:「昔明王興化,卿士讓位,今功曹推賢,可謂至德。敕以丹事編署黃堂,以為後法。」
十三年,大司馬吳漢辟舉高第,再遷並州牧,有清平稱。轉使匈奴中郎將,遷左馮翊。永平三年,代李?為司徒。在朝廉直公正,與侯霸、杜林、張湛、郭伋齊名相善。四年,坐考隴西太守鄧融事無所據,策免。五年,卒於家,時年八十七。
5. 翻譯文言文"馬全節,字大雅馬全節(891-945),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
父文操,本府軍校,官至檢校尚書左仆射,以全節之貴,累贈太師。全節少從軍旅,同光末,為捉生指揮使。
趙在禮之據魏州也,為鄴都馬步軍都指揮使。唐明宗即位,授檢校司空,歷博、單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賜竭忠建策興復功臣,移刺郢州。長興初,就加檢校司徒,在郡有政聲,俄授河西節度使。
時明宗命高祖伐蜀,師次岐山,全節赴任及之,具軍容謁於轅門,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還焉,移沂州刺史。清泰初,為金州防禦使。
會蜀軍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馬都監陳知隱懼,托以他事出城,領三百人順流而逸,賊既盛,人情憂沮。全節乃悉家財以給士,復出奇拒戰,以死繼之。
賊退,朝廷嘉其功,詔赴闕,將議賞典。時劉延朗為樞密副使,邀其厚賄,全節無以賂之,謂全節曰:“絳州闕人,請事行計。”
全節不樂,告其同輩,由是眾口喧然,以為不當,皇子重美為河南尹,聞而奏焉。清泰帝召全節謂曰:“滄州乏帥,欲命卿制置。”
翌日,授橫海軍兩使留後。高祖即位,加檢校太保,正授旌節。
天福五年,授檢校太傅,移鎮安州。時李金全據州叛,引淮軍為援,因命全節將兵討平之,以功加檢校太尉,改昭義軍節度、澤潞遼沁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六年秋,移鎮邢州,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安重榮之叛也,授鎮州行營副招討兼排陣使,與重榮戰於宋城,大敗之。
鎮州平,加開府儀同三司,充義武軍節度、易定祁等州觀察處置、北平軍等使。八年秋,丁母憂,尋起復焉。
屬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國家有所征發,全節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財,必充貢奉。開運元年秋,授鄴都留守、檢校太師、兼侍中、廣晉尹、幽州道行營馬步軍都虞候,尋加天雄軍北面行營副招討使,陽城之戰,甚有力焉。
全節始拜鄴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具白襕詣縣庭謁拜,縣令沈遘逡巡避之,不敢當禮。全節曰:“父母之鄉,自合致敬,勿讓之也。”
州裏榮之。二年,授順國軍節度使,未赴鎮卒,年五十五。
贈中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