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師道人生二》,作者李顯峰
愛多了,孩子不講規距,不尊敬老師,甚至擾亂教學;管嚴了,孩子會畏懼,會疏遠,會緊張,甚至對立,誤解。
到底要厚愛還是要嚴管?不光是老師,也是每個家長需要思考的問題。
老師的觀點是厚愛嚴管,先厚愛,再嚴管。
厚愛必須在前,
厚愛必須持續,
厚愛必須發自於真心。
最重要的,厚愛壹定要讓孩子感知到 ,是孩子自己感受到了愛,不是我們自以為的給了。
厚愛,是關系建立的過程。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管教的前提,沒有良好的關系,界限立不起來。管教也會帶來對抗。如果,現在孩子不聽您的話,甚至叛逆的話,請回到厚愛上來吧。
厚愛之後,嚴管。玉不琢,不成器。嚴管,也是厚愛。
嚴管,必須建立在彼此尊重、信任、愛的基礎上。
嚴管,必須及時, 當下問題當下解決,避免重復。當下未解決,有時候孩子會認為妳同意,贊成了。
嚴管,必須讓孩子明事理, 不只是批評。孩子知道了不可以,也明白了為什麽不可以,據理思之,理之既明,過將自止。
最後,還要育他,使作善。 明理後要行,行了才行,行了才入心。當孩子有了改變,有了進步,我們要及時長善,看見孩子的努力,給孩子充足的關註。這也是厚愛。
在教育的過程中,兩者難分輕重,壹般是同時在進行。
剪枝偏重於去習性,練習慣,蓄根偏重於養心性。
孩子長大,膽子不夠,是個乖乖仔,什麽原因?枝剪的多,根蓄的不夠。
孩子不拘小節,禮數不懂,大多是枝剪的少了。
蓄根在於厚愛,剪枝在於嚴管。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我們的冬夏令營及周末班壹直遵循老師的教誨,給學生心性教育,先養孩子的心,厚愛,老師非常愛孩子,關心長善每壹個孩子。孩子壹到周末就非常期待來上課。然而,也會有嚴厲的批評。
有壹次,我帶著周末混齡班的孩子們下樓,返回時經過停車場時,孩子們隊伍散了,亂跑起來。我當時大喊,讓孩子們馬上集合,嚴厲批評了他們。我說,老師看到大家隊伍散了,亂跑,非常生氣。還有大孩子沒有照顧小的同學,只顧自己跑,最後面的小同學是老師在照顧。為什麽老師會生氣?亂跑有什麽不好?可能會有什麽後果?讓每個同學發言。我表現地非常生氣,但我心裏知道我在做什麽,這不是情緒發泄,這也是教育。孩子們壹壹說完後,再問,我們明德好少年應該怎麽做?他們說,應該排隊,拉著手,照顧小弟弟小妹妹。我緩和下來,說,老師相信妳們能做好。
然後就排著隊伍整齊有序地回到教室。到教室坐定後,我長善孩子們隊伍走的整齊,手拉手照顧的非常好。此後,再外出時,我只問壹句,我們要外出了,應該怎麽做呢?孩子們就知道排好隊,手拉手,壹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