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稅務事項的會計處理符合相關會計制度或準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防止企業偷稅、漏稅的行為和機制等。
風險1:由於稅收規定較繁瑣,政策變化更新速度快,企業財務人員往往無法很準確的把握其當期規定,造成信息滯後的風險
應對措施:負責稅務的人員應及時整理最新下發的政策,深入研究,發現對企業的影響點,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風險2:壹些生產處理流程,導致的潛在的稅務風險。業務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涉及到壹些混合銷售或銷售時點的問題,企業往往不能很好的區分,這些知識是業務處理人員的盲點,會計人員的處理已經存在滯後性,不能挽救已經造成的稅務錯誤。
應對措施:必須從業務處理流程上入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此類稅務風險
風險3:由於決策者在決策時未對稅務進行研究,造成無意識的少繳或多繳稅款。
應對措施:在企業做決策時,提前咨詢壹下相關人員。
大企業管理稅務風險的薄弱環節:
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
稅收法律法規的收集和研究;
重要業務流程細節的涉稅控制;
信息技術的應用;
風險管理意識和納稅觀念;
稅務內控監督和反饋機制。
我國管理稅務風險的方法:
壹是強調服務,註重改進服務方式和方法,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和諧稅收征納關系;
二是管理環節前移,變事後管理為事前管理和事中監督,提前發現和預防稅務風險;
三是提高企業自我遵從度,正確引導企業利用自身力量實現自我管理,只有著力於企業自我遵從,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企業稅務管理對象復雜、管理資源短缺這壹突出矛盾;
四是實行個性化管理,針對企業各自面臨的稅務風險制定差異化管理措施和手段;
五是將控制重大稅務風險擺在首位,著重關註企業重大經營決策、重要經營活動和重點業務流程中的制度性和決策性風險,有針對性地關註賬務處理和會計核算等操作層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