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會從“價外稅”、“價內稅”和“價稅分離”三個方面展開述說。小萌新們的目標就是理解以上三個方面的知識內容。
拓展延伸: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10個常見問題,都清楚了嗎
價外稅
“價外稅”可以拆成“價外”和“稅”。即在商品價格之外征收的稅。說白了就是“商品價格+稅”的模式。即在商品制定價格時,不用考慮稅費;先制定價格,等到出售時再繳相應的稅。
比如下圖:
通過壹個例子幫助大家進壹步理解什麽是“價外稅”。
有壹件商品A,價款假設是100元,適用的增值稅稅率13%。
價款:100元;稅額:13元;價稅合計:113元。
出售時,售價是113元,稅務局從中收取的增值稅稅費是13元,商家掙到的是100元。如果對外出售的售價應該是113元。換而言之,計算稅額的基數不包括稅額本身。銷售價格裏不包含稅款。
我們所熟悉的增值稅的計稅基礎就是“價外稅”。壹般我們在商場、超市看到的商品價格都是包含增值稅的。
價內稅
“價內稅”則與“價外稅”相反,在制定價格之前就要考慮相關稅費。具體來講就是生產加工環節就產生相關稅費,在制定價格的時候再將稅費計算進去。銷售價格裏包含稅款。
比如下圖:
提到價內稅就不得不提“組成計稅價”。
如圖所示:
價稅分離
價稅分離,顧名思義,價格和稅費兩者分離。因為增值稅是價外稅,要轉化為不含稅銷售額才可以計算應納稅額。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
應納稅額=不含稅銷售額×增值稅稅率
以上知識是否已經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