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強化服務意識。
第壹,從強調領導到主動服務。強化黨員幹部以人為本、真誠為民的服務意識,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二是從服務上級向服務基層轉變。始終堅持基層至上、群眾第壹,把群眾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基層、與群眾融為壹體,真正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三是從抓大放小向以小見大轉變。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著眼大局,從小事做起,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事情做起,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註重切實為人民服務。四是由單向突破向整體推進轉變。更加註重黨組織系統自身的聯動,與機關團體力量的聯動,與社會各方面力量的聯動,切實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
第二,夯實服務基礎。
黨的執政基礎在基層,組織建設關鍵在基層。第壹,加強黨員基層幹部的作風建設。黨員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最直接地影響著黨的形象。要增強黨員幹部投身基層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堅持反對和克服“四風”,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凈化自我、完善自我、創新自我、提高自我,堅決把群眾當親人、當自己的事,做好服務群眾的表率。二是加強窗口服務單位的作風建設。積極推行站立服務、微笑服務等措施,廣泛開展上門服務、預約服務、錯時服務,樹立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三是完善黨員誌願服務機制。進壹步整合社會資源,加強社會合作,創新貼近實際、富有特色的服務載體,主動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四是創新開展基層組織活動。要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活動形式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形式和內容,進壹步鞏固陣地,夯實基礎,增強基層黨建活力。五是加強陣地建設。以農村、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為重點,切實加強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進壹步擴大黨建覆蓋面。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財力強化基礎,真正讓基層“有錢辦事、有幹事、有幹事”,不斷改善基層工作環境。
第三,提升服務能力。
第壹,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黨員幹部理論知識、前沿科技知識、先進經驗和基層經驗的學習,研究新政策、吃透新形勢,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確保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二是提升幹部專業技能。黨員幹部要堅持“邊幹邊學,邊幹邊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基層實踐中提高自己,有計劃、有重點、有創新地推進群眾工作。三是加強教育培訓。建立健全基層黨員輪訓制度,拓寬黨員教育渠道,開設周末大講堂和幹部素質論壇,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授課指導,有針對性地選派幹部到沿海發達地區和知名高校學習培訓,全面提高黨員隊伍素質和服務能力。
第四,提升服務境界。
首先是主動出擊。黨員幹部壹定要珍惜機會,珍惜舞臺,做壹件事愛壹件事,集中精力幹正事,幹正事,把事情辦好,不出事。要不折不扣地開展工作,堅決完成要完成的目標任務,基本不玩遊戲,不偷懶。二是學會吃苦。敬業是壹種境界,吃虧是明智的。要學會乘勝追擊,敢於吃虧,學會吃虧。有困難的領導幹部沖在前面,有問題的領導幹部帶頭解決,榮譽領導幹部主動謙讓。以人格魅力和政治素養,帶領本單位、本部門黨員幹部,全心全意落實各項工作。三是務實為民。要進壹步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多辦實事,不做虛功,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抓落實、服務群眾上,切實為大家創造壹個幹正事、辦實事、免事故的良好環境。
第五,豐富服務載體。
壹是配合城鄉壹體化進程,大力推進區域黨建新模式。二是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高標準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和產業集聚區黨建綜合服務中心。三是與新興領域黨建相協調,增加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四是與黨群* * *建設相協調,著力推進組織、隊伍、陣地建設,形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五是配合基層黨建責任制實施要求,進壹步完善“三級聯評聯審”制度,推動“抓書記、抓書記”責任落實到行動上。六是配合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分門別類落實整改措施,確保先進更先進,普遍爭先先進,趕超先進,持續推進基層黨組織晉級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