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益銘知識產權

益銘知識產權

中國古人視死如生。在埋葬禮儀中,除了常規的儀式和埋葬議程外,隨葬品和墓誌銘也很重要。普通人的墓碑壹般都寫著自己的名字和後代。那些富有和成功的人把墓誌銘放在墳墓裏。

例如,在2014年陜西鹹陽發現的唐趙蓉上官婉兒墓的考古發掘中,人們驚喜地發現,這裏有100多件隨葬品和墓誌銘,考古學家據此判斷,武則天至唐玄宗的偉大人物上官婉兒就葬在這裏。有上官婉兒因罪被殺的歷史,陪葬品也不豐富。

但如果看看2015中國新發現的十座海昏侯墓,就不難發現古人是多麽相信與他合葬以帶來自己的陰間或來世同等富貴的習俗。從商周到秦朝,也有埋葬活人的習俗。這不單純是墓誌銘,為了希望後人也能看看他們的功績,更多的是與神靈交流。

壹般認為有錢人的陪葬品都很豐富,大部分時候都是這樣,所以有的墓主人生前怕被盜,比如曹操墓有36個疑墓,秦始皇墓滿水銀。但是,有的人不做富葬,壹切從簡。做這件事的人真的是鳳角,最著名的就是1981在江蘇徐州發掘的“龜山漢墓”。

隨著當地景點的發展,人們需要采石。沒想到土方被炸時出現了壹些歷史文化碎片,後來又發現了壹些完整的文物,引起了考古學家的興趣。這就是“龜山漢墓”的發現過程。

1985經過對壹些歷史文物的考古調查和研究,專家認為這是漢代王楚劉著的夫妻合葬墓。歷史古墓可以開發成旅遊景點。隨著當地旅遊資源的整合,“龜山漢墓”也被常規化為旅遊項目,面積達700多平方米。

在中國的考古官網上,發現有這樣的介紹,令人費解,其中說“王通在楚發現的古屍...這也是仁者之可惜”。古文過不去的人,怕自己看不懂。其實翻譯過來就是:“我以高貴的身份葬在這裏,卻沒有什麽可陪葬的。不值得來。如果我來了,作為壹個好心人,在這裏久留是不合適的。”

這段話要麽寫在墓的墓誌銘上,要麽留在陪葬的布條上,這讓考古人員更加哭笑不得。不知道偷到這裏的人有沒有看到這段語錄。從當時發掘的現場圖片來看,墓內到處都是文物,有些陶罐特別顯眼。也許盜墓賊真的來了,他們真的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 上一篇:螞蟻花唄(深圳)數字資產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寧波韻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