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如何改善企業內部治理環境?

如何改善企業內部治理環境?

當今世界,有許多國家都把發展中小企業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國外有些學者的研究表明,城市的中小企業密度與居民收入增長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壹般地說,它們是呈正比例關系變化的。正因為如此,加快發展中小企業,提高國民收入水平,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歐盟國家在發展中小企業方面采取了積極措施,在中小企業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因此了解歐盟的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現狀與框架,將使我們得到有益的啟示。

歐盟中小企業發展的基本狀況

積極發展中小企業是歐盟經濟中的重要特點,也是歐盟經濟充滿活力的原因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源泉。為了更好地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逐步實行規範化的管理,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歐盟成員國采用歐盟的統壹標準來劃分中小企業的建議。這個標準將歐洲的企業規模劃分為五種類型:“自雇企業”,即無雇用員工的企業;“非常小的企業”,即雇用員工1-9人的企業;“小企業”,即雇用員工10-49人的企業;“中型企業”,即雇用員工50-249人的企業;“大型企業”,即雇用員工250人以上的企業。這個標準比較好地反映了歐盟中小企業的***同特征,容易得到歐盟各成員國的普遍認同,因而,愈益成為研究歐洲中小企業分類的最權威的參數。

綜觀歐盟國家中小企業發展的情況,主要有以下特點:歐盟國家的中小企業在所有企業中占的比重很大;歐盟國家的中小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歐盟國家的中小企業在科技進步中的作用很突出。

歐盟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總體政策,主要體現在馬德裏首腦會議通過的《歐盟中小企業白皮書》中,其核心在於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機制和發展環境。具體地說,包括改善融資環境、創設制度環境、促進技術創新以及提供信息服務等。

歐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模式

歐盟各國的公司治理既有其***同性,又有其特殊性。我們這次考察選擇的英國、德國、意大利三國,實際上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

(壹) 英國模式的公司治理

“***同模式”或稱“英美模式”,標識著英、美等國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某些特征。它的基本特征是股權的高度分散化與高度流動性。英國的資本市場相當發達,而且比較完善。 英國模式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它主要依靠資本市場來解決資本的配置與代理問題,因而表現出市場所固有的靈活性、激勵與約束。這種高度發達與不斷創新的資本市場,能夠促進資本從低效領域向高效的轉移,特別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風險投資產業籌集資金。但是,資本市場對於解決成熟產業比較嚴重的代理問題都存在缺陷。在股東分散的大公司,由於小股東在接管中同樣存在“搭便車”現象,加之公司規模太大以及經理采取反接管的措施,使得壹些接管難以發生或者成功,從而使這些企業的代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

(二) 德國模式的公司治理

“德國模式”或稱“德日模式”,標識著德、日等國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某些特征。它的基本特征是股權集中度高,股票流動性小。在德國公司的股權結構中,銀行的持股比重明顯高於英美公司,而個人的持股比重則明顯低於英美公司。從個人持股的比例看,美國為49%,英國為21%,而德國僅有15%。而在所有權集中程度方面,德國公司最高,上市公司中近3/4的公司都有壹個大股東,其股權至少在50%以上。德國的資本市場類似於日本,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企業只能向銀行融資。從俾斯麥時代起,德國人就認識到如何通過銀行的作用來促進經濟增長。銀行與企業有著非常明確的關系,開始時銀行只是公司的債權人,而當銀行所貸款的那家公司到證券市場融資或拖欠銀行貸款時,銀行就變成了該公司的大股東。德國的銀行參與公司治理,在公司融資及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德國的銀行是全能銀行,可以持有工商企業的股票。德國銀行貸款的特點是長期貸款較多,約占2/3左右。銀行對企業的貸款性質,使銀行成為公司治理中的壹個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從德國企業治理的結構看,還有兩個突出的特點。壹是雙層的監督機構。德國公司的內部機構由股東會、監事會和理事會構成,理事會也叫管理委員會,屬於執行機構,股東會和監事會都有監督的職能,形成了雙層的監督機構。二是員工參與公司治理。德國很註重吸收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治理,員工的權力和利益受到高度的重視。

(三) 意大利模式的公司治理

意大利公司治理結構的特點,主要是在於它缺乏通過持股或股權資本以及金融服務而對公司進行事後監督的金融結構。在意大利的公司所有制結構中,沒有可能替代銀行作用的金融機構。銀行缺乏貸款的積極性,它們壹般不喜歡與客戶保護信貸關系型的融資。意大利小企業部門的中小型地方銀行,在彌補小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中發揮了壹些作用。意大利模式可稱為家族或聯盟控制的模式,它標識著意大利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某些特征。意大利工業在發達國家中具有較高水平,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數量之多和企業規模之小,都是其他工業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意大利素有“中小企業王國”之稱。意大利中小企業的主要特色,就是地域同業中小企業集群,被稱為“第三意大利現象”,實質上是指中小企業產業的有序分布。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亞——羅馬格納地區出現了壹種以彈性專精的生產組織方式、先進的中小企業產業區和即時生產系統為特色的產業區。這種模式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註意,被稱為“艾米利亞現象”。

從歐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三種基本模式中,可以看到壹些***同的特點:歐盟國家不僅普遍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而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包括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及提供服務等方面的措施,有效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得中小企業在歐盟各國的經濟發展中普遍地占據重要地位;歐盟國家的中小企業公司治理表現為***同治理,由於中小企業的規模比較小,內部治理結構壹般比較簡單,許多小型企業沒有設立董事會或監事會,因此,企業治理就表現為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相結合的“***同治理”,即由投資人、經營者、顧客、政府、行業協會等***同擔負起公司治理的任務;歐盟國家普遍重視工會組織的作用,註重保護雇員的利益,支持企業員工參與企業治理。在企業的監事會和理事會中,員工代表占有相當重的比例。這個特點導致了有的企業有意識地控制規模,從而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數量及地位。

歐盟中小企業治理的幾點啟示

通過考察歐盟國家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了解歐盟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框架,細致地分析它們的特點及優勢,我們可以得到壹些有益的啟示。

積極發展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歐盟國家的***識,也是歐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源泉,因此,借鑒歐盟經驗,就應該更加重視實施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戰略。

小企業占歐盟企業總數的99.8%,在歐盟國家的經濟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歐盟國家普遍地扶持中小企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措施,比如,英國特別重視發展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德國特別重視通過發展中小企業推動技術創新,意大利特別重視通過發展中小企業推動區域性產業集群的形成。歐盟的實踐證明,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促進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和增加城市居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國內外學者的實證研究也表明,中小企業的繁榮與經濟增長、就業狀況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之間,呈現壹種正比例關系。所以,我們應該借鑒歐盟國家的經驗,將積極發展中小企業作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

利益相關者***同治理已經成為歐盟國家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重要特征,也是壹般的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總體框架,因此,借鑒歐盟經驗,就應該鼓勵利益相關者參與中小企業的公司治理。在對歐盟國家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比較分析中,大家普遍認為英國、德國、意大利都采取了利益相關者***同治理的框架。特別是壹些小型企業,並沒有也不需要成立董事會、監事會及理事會等機構,可見,它們沒有很健全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其治理的內容和任務,絕非僅僅限於內部治理的範圍,而是包括外部治理的利益相關者的***同治理。這恐怕也是壹種全球性的現象,體現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普遍的框架及特征。我們應該借鑒歐盟國家的經驗,通過股東、董事會、銀行、債權人、供應商、顧客及當地政府的參與,構築利益相關者***同治理的機制,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歐盟國家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模式是多樣化的,“英國模式”、“德國模式”、“意大利模式”都是有效的治理模式,因此,借鑒歐盟經驗,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學習這些模式。通過考察和分析,我們概括了歐盟國家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三種主要模式,即以股權的高度分散化與流動性為特征的“英國模式”,以股權集中度高與股票流動性小為特征的“德國模式”,以家族或聯盟控制的區域企業集群治理為特征的“意大利模式”。這些規模都具有各自的優勢,當然,也有各自的劣勢,如果想做到揚長避短,關鍵在於認清客觀的實際情況,有條件地選擇和采用。比如:近期目標可以更多地借鑒德國模式,即政府積極參與治理,支持員工參與***同治理;遠期目標可以更多地借鑒英國模式,即通過利益相關者群體的成長和自律,實現公司治理的規範化及法制化;區域目標可以更多地借鑒意大利模式,即通過家族或聯盟的控制,扶持區域性的中小企業集群。所以,我們應該借鑒歐盟國家的經驗,從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的實際出發,靈活地選用歐盟國家公司治理的模式,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改善。

借鑒歐盟經驗,應該尋找壹條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公司治理道路。這就要求我們準確地把握我國的國情、省情和企情,將國際化的要求和中國企業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研究制定壹種改善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框架。這樣的框架應該考慮以下方面的情況: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總體模式,即利益相關者的***同治理;歐盟國家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成功經驗,即“英國模式”、“德國模式”、“意大利模式”的合理借鑒;我國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的問題,包括外部治理的低效率、股權的高度集中、“三權合壹”的治理結構等。應該把國際的原則、歐盟的經驗和中國的情況結合起來,走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公司治理道路。

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扶持,改善中小企業公司治理也需要良好的環境。歐盟國家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的壹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政策、法律和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的資本市場和融資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歐盟在這些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我國的中小企業公司治理,由於資本市場欠發達,法制不夠健全,特別是信用體系不夠完備,外部職業經理人市場空缺,導致中小企業以自有資金為主、股權高度集中化,完全依靠內部控制權來形成制度體系。解決融資問題,需要建立發達的資本市場,進壹步開拓融資渠道;而融資的改善,又有賴於良好的信用環境的形成。總之,只有從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創造條件,才能有效地改善我國的中小企業公司治理。

  • 上一篇:OA辦公系統如何開發到移動終端?
  • 下一篇:如何進行競品分析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