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曾經短暫發布過中國會計師事務所排名。
2002年3月,265438+20世紀經濟報道僅以中國會計視野網站統計的上市公司審計費用為依據,發布了“2002年中國會計師事務所排名”,引起了中註協的註意,隨後被澄清。此後,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開始發布排名。不同年份的排名計算方法和稱謂是:
2002年中國大陸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收入排行榜。
2003年,會計師事務所躋身中國百強。
2005年全國100家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實際以2004年業務收入為準)
2006年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信息百強(首次采用綜合評價)。其中,除考慮事務所2005年的業務收入、註冊會計師數量等反映事務所規模的指標,特別關註事務所的執業質量和專業化建設外,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情況、領軍人才培養情況、行政處罰和行業處罰情況進壹步列為重要評價因素, 形成包括事務所業務收入、註冊會計師數量、培訓完成率、領軍人才後備人選數量、獎懲情況等綜合評價指標。 )
自2007年起,新增分支機構數量、從業人員數量、合夥人(股東)數量、註冊會計師年齡結構、註冊會計師學歷結構、審計收入等6項輔助指標。
2010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均業務收入”和“海外分支機構數量”兩個輔助指標,形成了包括5個評分指標和8個輔助指標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進壹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