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是指企業因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計將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流動義務。負債必須是企業承擔的流動義務,這裏的流動義務是指企業在當前條件下承擔的義務。未來交易或事項產生的義務不是流動義務,不應被確認為負債。
(2)債務預計將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負債的壹個本質特征是經濟利益預期流出企業。只有經濟利益在履行義務時流出企業,才符合債務的定義。在履行清償債務的當期義務時,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的形式多種多樣。
(3)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負債應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
企業債務管理的積極意義是什麽;
1.能有效降低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方面,對於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債權投資的回報率是固定的,到期可以收回本金。企業借資金壹般要承擔較大的風險,但相對而言,付出的資金成本較低。企業用股權基金籌資,財務風險不大,但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對於投資者來說,債權投資的風險比股權投資小,投資者要求的回報率也相應較低。因此,對於企業來說,債務融資的資金成本低於權益資本融資。另壹方面,債務管理可以受益於“稅收壁壘”。由於債務融資的利息費用在稅前支付,企業可以獲得減稅的好處,實際的債務利息負擔低於其投資者支付的利息。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當資金總量固定時,壹定比例的負債經營可以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2.可以給所有者帶來“杠桿效應”:由於支付給債權人的利息是與企業利潤水平無關的固定支出,當企業總資產收益率發生變化時,會給每股收益帶來較大的波動,這就是財務管理中提到的“財務杠桿效應”。由於這種杠桿效應,當企業的資本回報率大於債務利率時,提高資本回報率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權益資本回報率。因此,壹定程度的債務管理對於快速提高權益資本回報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