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基本信息

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基本信息

企業能源管理& amp;控制中心

是指采用自動化、信息技術和集中管理模式,對企業能源系統的生產、輸送、分配和消耗實行集中、扁平化動態監控和數字化管理的系統化能源管理和控制系統。在實現節能目標管理、能效對標管理、節能機會識別、能源計量統計、能效分析、改善和優化能源平衡、能源規劃等功能的同時,還能有效支持企業識別節能技術改造、可再生資源替代等靜態技術改造的可行性。

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系統需要集成電力能源現場控制系統(水、電、風、氣/汽)和主要工藝單元DCS系統(即數據信息采集系統)以及其他第三方系統。具體包括:

1,集成過程監控系統。綜合過程監控系統包括過程監控系統軟硬件平臺、調度中心監控軟件、在線調度工具等。

2.預測和能量平衡調度模型及軟件。預測和能量平衡模型及軟件是實現企業能量管理中心重要應用的基本組成部分。

3.基本能源管理系統。基礎能源管理系統作為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的離線應用功能,可以實現績效與計劃管理、能源質量與價值管理、專業管理報表子系統、運營與決策支持、數據分析與考核等管理應用。基礎能源管理系統是基於自動化和集成過程監控系統的數據分析和管理平臺,是實現基於過程數據的能源管理的重要子系統。

4.控制中心的工程子系統(支持基礎設施)。控制中心子系統作為系統應用和展示平臺,是能源調度指揮中心的基礎平臺。包括控制室工程、機房工程、弱電智能化工程、大屏幕工程、視頻與通信工程等基礎系統。、

5.工業和管理網絡系統。主要包括工業網絡和中央管理網絡。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的工業網絡根據企業的物理規模壹般可以達到35-80公裏,使用工業級的交換設備。

6.現場控制系統的改造。自適應改造現場控制系統和數據處理,確保信息采集滿足能源管理中心的應用功能規劃要求。

7、數據采集裝置改造。為了滿足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的運行要求,實現基於客戶過程數據的分析和管理,實現精細化能源管理,需要對數據采集儀表和電氣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尤其是二、三級計量裝置的改進。

8、配套管理模式和機制建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的配套管理模式和機制建設是相對於硬件設施建設而言的“軟件”建設。關鍵是要確立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的理念和定位,將項目建設與管理體系建設有機結合,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完成,實現良性互動,從而提高企業能源系統調度和運行管理的效率,使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發揮最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企業管理培訓心得體會怎麽寫
  • 下一篇:《設計學概論》筆記-第二章第三節01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