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規定,企業建設項目(包括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需要辦理環保審批手續後,方可進行行業審批或備案。
申請人在服務窗口提交申請表及相關材料後,領取《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通知書》,在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完成後提交服務窗口,並在承諾時限內領取正式批復文件。審批時限為環境影響報告書提交後10天。
企業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流程:
1.環保局或安監局(部分地區)進行環保審批咨詢;
2.現場調查;
3 .不屬於許可範圍或者權限範圍的不予受理,如果上級機關需要審批,告知申請人;
4.建設單位填寫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或者建設單位委托環評單位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的環評單位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5.技術審查或現場核查;
6.窗口受理並審核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登記表5天,報告表10個工作日,報告書25個工作日)
7.不予許可的,作出書面決定,說明理由,並告知申請人享有復議和訴訟權利;
符合要求的,環保局或安監局(部分地區)作出行政審批決定;
8.通知申請人;?
擴展數據:
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主要包括:
(壹)工業建設;
(二)水利工程(包括河道整治)和土地復墾工程;
(三)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含貨場、編組站)、幹線公路(含調整公路、城市高架路)、電信工程;
(四)危險品、放射性物品和化學品倉庫;
(五)餐飲業、屠宰業、旅館和旅遊區;
(六)醫院、療養院、教學科研單位的實驗室(廠)、廣播電視傳輸設施和電影制片廠;
(七)城鎮汙水處理廠、垃圾(廢物)處理廠(廠)、城鎮環境整治項目;
(八)土地、流域等開發區(含工業區)和城市新區的總體建設和具體項目;
(九)國家、省和市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對環境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
符合下列條件的建設項目,應當予以批準:
(壹)按照國家環境法律法規的規定,優先采用清潔生產技術,配套建立汙染防治設施;
(二)建設項目的選址和布局符合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同時考慮保護和改善擬建區域的整體環境質量;
(三)建設項目符合產業政策;
(四)環境影響評價表明建設項目符合環境保護要求。
環保審批是壹些企業經營的必要資質,對企業能否經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業者大多是第壹次創業,對環保審批申請需要的材料和環保審批流程並不了解。自己處理是壹件很復雜的工作。
因此,企業在辦理環保審批時可以選擇專業機構。根據客戶企業的具體情況,處理好各種問題,提高企業的申請效率,降低申請成本,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申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環保審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