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基於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幾點看法

基於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幾點看法

20世紀90年代,我國少數地區開始了最早的信息化管理。在建築業信息化發展方面,住房城鄉建設部分別於2003年、2011年、2016年發布了《2003—2008年全國建築業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2016—2020年建築業發展綱要》,對建築業企業信息化、行業監管和服務信息化提出了每個階段的建設任務。

各個地區也先後建立了工程質量監測、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施工圖審查等與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相關的業務系統,為行業監管、決策分析、政策制定提供了壹定的支撐,也壹定程度推動了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的發展,但仍存在監管頭緒多、數據***享程度低等問題,具體如下:

壹是缺乏信息化頂層設計。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有關的信息系統均各自建設,存在系統標準不統壹、業務難以協同、功能不齊全以及信息***享難度大等問題,網絡安全保證技術力量欠缺。

二是有待擴大工程監管數據信息化覆蓋範圍。壹些影響質量安全的關鍵性數據信息尚在采用簡單的手工統計和報送方式,造成數據信息采集不科學、不準確、不及時,過程痕跡難保存、難查詢,出現問題無法溯源。

三是缺乏施工現場監控手段。工程建設具有項目多、周期長、工藝復雜和責任主體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目前監管力量不足,監管手段單壹,發現質量安全問題時,對於施工過程無法進行現場情景追溯和數據溯源,不能有效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和施工安全主體責任。

四是數據***享程度角度、業務監管頭緒較多。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及相關的消防、設計、施工圖審查、責任主體單位及人員管理的各類信息都是彼此分離、孤立的,無法連通***享,無法及時發現隱患和提前預警,給全省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帶來風險。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深入開展,通過建立統壹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統壹行業監管標準、業務管理標準,促進各業務間的數據互聯互通,規範行業管理,推進智慧監管,成為工程質量安全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

壹.平臺總體架構

省級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采用三級監管、四級聯網的建設模式,即:省、設區市、區縣三級監管;省、設區市、區縣和企業級(施工現場)網絡互連互通,包括互連互通壹張網、信息資源壹個庫、智慧監管壹張圖、保障體系壹套標準及業務應用N項系統。

二.互聯互通“壹張網”

基於互聯網、政務網,打通政府部門與施工現場各方主體生產信息資源互聯互通的通道,提供具備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海量數據處理和業務應用基礎設施支撐,強化網絡安全和運維管理措施,形成相互補充、集約完整、安全可

靠的住建信息化基礎設施體系。

三.信息資源“壹個庫“智慧監管“壹張網”

構建集信息資源采集、存儲、管理和利用的工程質量監管核心數據庫,歸集包括工程信息、人員信息、企業信息、數字圖紙信息、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工程安全監督信息、施工現場監控信息、消防設計審查驗收信息、氣象、環境監測以及基礎地理信息等數據。

形成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信息資源目錄。全面梳理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相關的數據資源,梳理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系統清單、數據***享責任清單、不予***享清單和公***數據開放清單,形成信息資源目錄。橫向上建立跨業務、跨行業協同的數據資源目錄和數據更新維護機制,縱向上建立省、市、縣三級協同聯動的數據資源目錄和數據更新維護機制。

健全數據匯交、備案和更新機制。在統壹的數據體系框架下,不斷完善數據匯交、備案和更新機制,形成壹套動態完善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數據采集標準、對接規範和治理規則。建立數據建設、管理與應用機制,保證對各類采集數據的集成整合,從源頭上保障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從匯聚途徑上保障數據的時效性和全面性,全面提升數據匯聚效率和質量。

建立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核心數據庫。按照“壹數壹源”的原則,通過報表報送、業務協同、***享交換、離線匯交、在線調用及服務接入等方式,將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各業務數據統壹匯集,並隨日常業務管理完成數據同步更新,形成企業、人員、工程項目、質量監督、安全監督、現場監控及預警等業務基礎數據庫。

智慧監管“壹張圖”。基於壹張GIS地圖,構建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統壹門戶,實施獲取各業務應用系統和相關部門的信息資源以及互聯網、物聯網等相關數據,建立多源數據的匯集集成與智能分析機制,形成“智慧監管”的大數據中心,為業務監測、業務預警、統計分析、考核評價、決策分析及綜合業務等應用提供數據支撐,從而實現施工現場關鍵節點的壹體化監管,構建“壹張圖、壹本賬”。

四.六項基本應用

基於統壹平臺,構建施工圖數字化聯合審查管理、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程質量檢測監管、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安管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考試考核、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等業務管理應用。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系統。以工程項目管理為主線,按照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以國家、各部委和各地方與工程質量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規範以及強制性標準等為基礎,應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現工程監督備案及監督任務分配、監督交底、日常監督檢查、整改通知、竣工驗收及監督報告出具等各個環節的全面信息化,形成壹個向導型、智能化的業務體系。通過移動巡檢、多方信息***享提升工程質量監管效能。

工程質量檢測監管系統。工程質量檢測監管子系統通過與各檢測機構自有的檢測試驗系統互聯互通,實現對檢測機構工程質量檢測信息上傳、不合格報告統計預警、報告二維碼防偽、檢測機構資質信息以及人員信息等管理,輔助開展檢測機構日常監管、監督檢查以及機構、人員的動態管理,不斷規範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行為,遏制虛假檢測報告的產生,提升檢測行業監管效率。

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子系統。基於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子系統對全省範圍內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建築工程實施信息化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涵蓋安全監督手續辦理、安全監督檢查、安全自查、危大工程管理、雙控機制建設、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安全文明工地及綠色施工示範工程創建等方面。施工安全監管部門、參建各方主體使用該系統線上操作,及時、全面、準確記錄和存儲安全管理行為、管理結果,並運用信息結果開展各項檢查工作,有效地督促施工安全監管部門、參建各方主體履職盡責、落實責任目標,提升監督水平。

安管員和特種作業人員考核管理系統。引入“互聯網+”等先進理念,構建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安管員和特種作業人員考核管理子系統,實現企業報名、資料審核、考務安排、在線考核、自動評分以及證書維護等全過程、智能化的管理。通過系統整合,實現省市級、企業、考點、考生多方雙向數據的互聯互通,簡化報名手續,規範考核流程、優化考核服務,提高服務效率、節約考核資源。

施工圖數字化聯合審查管理系統。施工圖數字化聯合審查管理子系統面向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勘察設計單位以及審圖機構提供數字化圖紙在線交付、在線審查、多部門聯審管理、設計變更留痕、意見在線反饋及預警監控等功能,實現施工圖審查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將原先的人工操作全部交由計算機處理,信息查詢、匯總、統計更加便捷,審查流程和意見也更加規範,為主管部門監管建築行業中施工圖審查提供了便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政務服務系統。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政務服務子系統運用“互聯網+”模式,構建省、設區市、區縣(城市)和建設單位四級聯動的政務服務系統,實現對建設單位提交的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消防驗收備案以及消防驗收申請進行在線受理、審核、歸檔工作,進壹步提升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平臺應用分析

綜合運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技術和力量,構建政府主導,與建築市場各方主體互聯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網絡,充分發揮工程建設過程中各類信息資源的支撐作用,實現對工程實體質量和市場各方主體質量行為的動態監管,對施工現場相關人員、機械設備、臨時設施等安全信息以及施工揚塵進行監測和有效管控,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做到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溯,推進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構築防範建築施工質量安全風險的重要防線。

推進工程質量安全業務監測管理。匯集全省工程質量安全信息,各級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部門通過系統報送質量安全交底、監督計劃、檢查巡查記錄、問題處理、中止施工、質量投訴、竣工驗收及設備記錄等數據信息,匯集參建責任主體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質量安全管理數據,為參建責任主體提供便捷的遠程業務服務和數據信息查詢,為其他相關系統提供數據信息支持。

推進工程質量安全業務預警管理。利用智能監控和物聯網技術,在施工現場起重機械設備等技術參數達到閥值時進行預警;在施工現場揚塵數值超過閥值時進行預警。在極端天氣、特殊時期、突發情況下,各級主管部門平臺向相關人員推送預警提醒。

推進工程質量安全考核評價管理。各級主管部門通過平臺應用本轄區省文明工地創建信息,引導企業文明施工,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預防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應用本轄區省結構優質工程信息,引導參建主體創建結構優質工程,促進全省工程建設高質量發展;應用本轄區施工企業、工程項目標準化考評信息,指導建築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促進過程控制、持續改進安全管理機制的形成;通過掌握質量安全機構及監督人員信息,加強質量安全監督隊伍的建設,提高人員執法水平。

通過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歸集調取施工現場影像、圖紙、質量監測、人員到崗、安全設備運行及揚塵處置等生產信息,形成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大數據庫”,對施工在建項目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壹目了然。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進壹步促進工程質量監管部門的規範化標準化管理,規範參建單位各責任主體的質量安全行為,真正落實質量安全各方主體責任,全面把好事前計劃關、事中過程控制關和事後整改復查關,為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本文來源於住房和城鄉建設信息化,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處理。

  • 上一篇:廣西翼界科技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2024年專項附加扣除確認截止時間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