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特點如下:壹是聚焦主導產業。工業園區建設要圍繞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推進壹二三產業融合和生產要素集聚。國家級工業園區的主導產業明確要求在本省乃至全國具有明顯的特色和較強的競爭優勢。產業園內主導產業不宜過多,壹般為1-2,圍繞主導產業形成規模化種植、加工集群化、科技壹體化、營銷品牌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加工是紐帶,但不僅僅是加工,生產是在園區之外。加工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必須在園區內供應。這類似於農業強鎮。兩者的區別在於,工業園區是縣級組織建設的,工業園區的空間範圍可以跨鎮分布,而農業強鎮的地理範圍則固定在壹個鎮內。兩者的空間範圍在國家層面是不能重復的,即如果同壹個鎮被納入國家工業園區,就不能再申請農業強鎮,反之亦然。此外,聚焦主導產業與特色小鎮、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明顯不同。後兩者並沒有明確要求圍繞主導產業推進相關建設。特色小鎮強調產城融合,三生融合。示範園區主要強調產業融合模式的示範。
二是強化科技支撐。產業園要有支撐主導產業發展的科技要素聚集,包括與相關科研單位建立緊密合作,吸引科技創新人才。這裏所說的科技要素更多的是科技的集成應用,與農業科技園區的側重點不同。科技園主要以科技創新和實驗示範為主,工業園區也講科技創新,但更重要的是促進科技融合,支持工業園區現代化。
三是突出綠色發展。要建立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壹控兩減三基”方針並取得實效,突出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有機、標誌性產品認證比例高,形成了較多知名產品品牌或公共品牌。養殖基地基本實現生產標準化和品牌化管理,園區主要農產品或加工產品質量可追溯。這壹點在農業產業強、城鎮等其他產業發展形態中並沒有過多提及。
四是註重多方參與。產業園倡導開門辦園,“有邊界、無圍墻”,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支持吸引多元主體參與產業園建設。園區不能由壹家企業主導,必須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的工業園區建設格局,區別於其他產業發展形式。
五是強調農民利益。惠農是工業園區建設的立足點。園區內的經營主體必須與當地農民建立密切的關系,通過多種形式形成生產經營利益的同體,讓農民分享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如果不能帶動農民就業和增收,而只是經營主體受益,工業園區就失去了重要的發展意義。這與其他形式的工業發展基本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