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作為企業,與壹般工商企業相同,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企業的財務風險、商業運營風險、管理不善風險和挪用資金風險。企業值不值得銀行批準貸款,能夠貸款多少,完全應當在看完企業的報表分析並結合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後得出。找到好企業,提供銀行的信貸資源,這是商業銀行的天職。下圖為銀行對企業的分析圖:
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企業資產和現金流的充足性是否有保障,銀行通過分析得出:企業是否有充分的優質經營性資產償還債務,是否有足夠現金流量來支撐企業的經營。
1 .企業資產流動性風險
沒有利潤讓人難受,而沒有現金流則是致命的。我們給企業壹個信貸決策,很重要的壹個考慮因素就是企業短期資產流動性要符合要求。如果企業短期資產都是銀行承兌匯票,期限極短的應收賬款等,這類企業短期資產流動性就極好,銀行提供授信風險就較小。這種風險不論是對銀行還是企業都有很大影響。有很多企業倒閉,並不是因為資不抵債,而是由流動性不足引起的。我們通常講的資金鏈條斷裂,其實就是企業的流動性出了問題。企業的非現金資產如果想在短期內變賣,往往很難獲得理想的價格。壹般而言,壹種資產的交易越不活躍,處理的程序越復雜,則該資產的流動風險越大。有時候,越著急,越賣不出價格;越賣不出價格,越不好賣。足量的流動資產是降低企業流動性風險的保障。對壹個企業來講,流動資產包括壹年內可以變現的資產,包括企業的現金、應收賬款、存貨等。流動負債就是在壹年內到期的負債,包括企業的應付賬款、應付工資、短期借款等。企業的流動資產除以它的流動負債叫做 流動比率 。現在通常要求流動比率要達到1.5-2.0的水平。
2 .企業償債風險
首先要分析企業是否能夠還款,然後我們才去提供授信。如果企業負債率較高,在經營虧損或投資失誤的情況下,可能發生沒有足夠資金按時償還債務或利息的情況,引發財務危機(或稱為“財務困境”),甚至破產。財務危機的發生會對企業經營活動造成巨大傷害,並嚴重影響企業聲譽,所帶來的損失往往是難以彌補的,對於商業銀行來說這是導致不良貸款最直接的風險。我們分析企業的報表,首先看企業是否有償債風險。
3 .銀行備用授信額度不足風險
銀行在評價壹個企業償債能力的時候,除了企業自身的現金流外,還可以考慮企業的其他融資來源,包括在其他銀行可以使用的後備貸款額度,信托資金額度等。對於壹個謹慎經營的企業,晴天也要備傘。銀行備用授信額度不足風險是指企業在最需要資金的時候沒有辦法融到足夠資金。壹個企業必須在銀行有著足夠備用授信額度才能在銀行辦業務,以備隨時支付需要和把握買入
低估值資產的機會。例如,某公司資產用10億元買土地儲備、蓋樓盤之後,因為樓盤還沒有完工不能交付使用,所以不能在市場上銷售帶來現金流量,但在這個時候,按照合約該給銀行償還利息或還錢了。盡管根據企業的投資將來肯定會有很多收益,但是無錢還債已經構成違約,因為那些土地和樓房現在還不能賣。銀行如果在工程變現以前就強行要款,企業就有可能破產。這種流動性風險就叫做融資性流動風險。從財務管理角度來說這種風險影響很大。因為這種情況迫使企業不得不采取割肉補瘡、拆東墻補西墻的措施,會對企業的經營運作造成很大負面影響。所以,銀行在為客戶設計授信方案時候要非常仔細,壹定要充分考慮企業經營狀況和現金流狀況,對於上述的開發商,就壹定要提供3年期中長期貸款,保證企業資金鏈完整。否則,不是市場將開發商逼死,而是銀行逼死開發商。銀行因此也會錯失從開發商身上掙大錢的機會。就如同家長在孩子身上投資:從剛出生到18歲上大學是壹個完整的周期,如果小孩剛小學畢業就輟學,投資僅有壹半時間,非常可惜。銀行要高度關註企業商業風險,商業風險是市場、法律和經濟環境變化而引發的企業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企業道德信用風險。企業道德信用風險是指企業的道德風險,企業不願意按照相關的合約、協議去履行相關的還款義務,從而可能給銀行帶來損失的風險。例如根據貸款協議,企業必須按時給銀行付利息和本金。如果企業不能及時做到這壹點,銀行就會面臨損失,對銀行來說這就是信用風險。很多企業主觀惡意拖欠銀行債務,或者隱匿,這都是信用風險。對中國很多民營企業而言,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道德的約束,很多民營企業存在主觀惡意拖欠銀行貸款的行為。各位客戶經理請牢記:對借款人的分析,道德為首要分析要素,法人代表的人品是第壹位的,沒有人品的認同,其他都是空談。就像丈母娘選女婿,第壹位應當是人品,其次才是收入等因素。我們在準備給企業提供貸款前,首先要查詢企業的信用記錄,並向同行業的商業夥伴了解這個企業的法人人品,如果有信用劣跡,根本不用考慮去提供貸款。
(2)企業商業經營風險。由於市場情況的千變萬化,會對企業造成的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采購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的銷售產品價下跌,國家調整利率或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大於貸款利率上升幅度,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這些不確定性就叫做企業經營風險。很多企業在我們做判斷的時候,企業經營正常,在貸款期間,經營情況發生巨大變化,情況急轉直下。例如當年河北三鹿乳業公司是各家銀行寵兒,大家拼命給貸款,誰知道3個月後,企業的質量問題突發,給所有的銀行造成巨大的損失。
例:某企業2012年1月申請貸款4000萬元,下表是這家企業在貸款前資產負債表。
申請貸款時資產負債表發生了如下變化,如下表:
分析:企業貸款前財務報表上的資產負債率83.3%(由10000÷12000算出),如果再借入4000萬元,資產負債率會達87.5%[(由10000+4000)÷(12000+4000算出)],在此情況下銀行很可能拒絕企業的貸款申請。企業為達到銀行在資產負債比率方面的要求,找到壹家關聯企業並與其簽訂壹項投資協議,以2000萬元固定資產作價8000萬元投資,資產增值6000萬元,如是資產負債率降至55.6%(由10000÷18000算出),即使再申請到4000萬元貸款,資產負債率也才63.6%[(由10000+4000)÷(18000+4000)算出],貸款前和貸款後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都在銀行可接受值之內,因此銀行有可能被誤導而發放貸款。
借助財務報表分析借款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分析其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財務結構,可以為授信和貸款決策提供基本依據。
1 .大量預收賬款導致短期負債劇增,影響銀行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判斷
參照《企業會計制度》關於收入確認的規定,房地產收入確認標準應具備以下四項具體條件:①工程已經竣工並驗收合格;②具有經購買方認可的結算通知書;③履行了銷售合同規定的義務,且價款已經取得或確信可以取得;④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然而房地產從開始預售到收入確認,需經過竣工、驗收、辦證、測繪、決算等多個環節,少則數月,多則三五年,其間巨額的房款收入長期掛在預收賬款,壹方面增加短期負債,另壹方面減少了房款收入內含的所有者權益。特別是近年房地產高額盈利在財務報表中無法體現,嚴重地影響了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結果。
2 .期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影響報表使用者對企業經營成果的判斷
按現行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開發經營過程中發生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房地產企業在項目尚未竣工驗收決算、大量預收賬款未轉銷售收入前將出現巨額虧損,壹旦結轉收入,隱含的利潤即會顯現。
3 .開發成本賬實不符,影響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資產的判斷
房地產企業為持續發展往往會儲備大量土地,由此形成土地成本按購置時實際支付價款入賬,未包含貨幣時間價值和土地增值部分。房地產企業憑借其資金、品牌、政府扶持,以協議出讓的方式取得大量廉價的土地,其實際地價已經是賬面成本的數倍。另外,房地產企業在開發過程中有相當部分工程款由施工單位墊支,比例高達30%~50%,時間長達數年,施工單位往往對墊支部分不開發票,再加上房地產企業為欠付工程款拖延工程決算時間,往往要經過幾個會計年度才能完成,對此,房地產企業就難以及時進行成本核算,造成賬面成本低於實際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