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三類:
第壹節主要是對產品需求內涵的理解;了解需求的分類、層次和規律;學習如何正確表達產品需求。
第二節主要是掌握需求獲取的渠道和方法;學習記錄需求的方法。
第三節主要是對需求挖掘使用場景的理解;掌握需求挖掘方法;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需求優先級的排序方法。
壹、產品需求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產品需求
1,產品需求的內涵
①什麽是產品?
所有的神器都可以是產品,是為了滿足人的特定需求而產生的。汽車是為了讓妳跑得更快而設計的;房子為妳遮風擋雨;衣服是為了讓妳保暖,隱藏妳的羞恥。
②什麽是需求?
需求是個體在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某種不足,並努力得到滿足的壹種內心狀態。它是個體進行各種活動的基本動力。這就是需求的心理學定義。
(3)所需產品之間的關系。
產品是為人們的需求而生產的。因為需求,用戶需要產品。互聯網產品通過互聯網技術滿足人類需求。
互聯網產品的形式有:App、網頁、PC客戶端、各種硬件中的軟件、AR、VR等等。產品經理做的是如何設計互聯網產品,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案例分析:妳中午餓了,想盡快吃飯,不想出門。快速填飽肚子是壹種需求,於是外賣產品誕生了。比如:美團外賣,餓了麽?
⑤了解需求的誤區。
很多產品在討論需求的時候都會很膚淺。最常見的壹個問題就是把解決方案當成了需求,對需求的理解必須挖掘到精神狀態的程度。
2.需求的分類、層次和規律性,以及分解用戶需求。
①需求分類
用戶需求:滿足用戶需求,用戶就是上帝。
商業需求:壹切以金錢為導向,商業化是目的,讓產品價值最大化。
用戶需求和業務需求之間的關系
提供產品必須滿足用戶的需求。妳只有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妳才會對用戶有價值,妳才能實現妳的商業化目的。談業務需求的前提壹定是談用戶需求。只要滿足了用戶需求,妳的業務需求就能實現。
案例分析:初期,微信的用戶需求高於商業需求,只滿足用戶需求,不需要任何費用和廣告。近年來,用戶的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滿足。作為壹個成熟的產品,商業信息越來越強大,支付提現、廣告介入、出售廣告位都有手續費。
②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㈠生理需求:滿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如吃、穿、住、行;
(二)安全需求:如擔心健康、擔心貧窮、擔心無知等都是不安全感的表現。缺乏安全感時,內驅力會促進獲得安全感的需要;
(三)社交需求:社交包括友情、愛情、親情等層面;
(四)尊重需求:希望自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展示自己,獲得人們的認可。尊重和被尊重存在於與社交網絡的交流和互動中;
(五)自我實現需求:最高階層的需求。比如微博加V,知乎。
用戶需求:人性七宗罪。在聖經中,人類生來就是邪惡的,所以從出生開始,他們壹生都在贖罪。具體來說,有七宗罪:色欲、暴食、貪婪、懶惰、暴怒、嫉妒和傲慢。
③需求層次法則
定律壹: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類。只有滿足了較低層次的需求,較高層次的需求才會成為新的動力。
定律二:這些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不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需求不會變化,而是滿足需求的產品。
規則三:壹個產品的核心是它解決的需求是不是剛需。馬斯洛最低的生理需求,比如衣食住行,都是剛需。上層的安全需求也是普遍的,越往上就越沒有必要,比如自我實現,對每個人來說都已經沒有必要了。
規則4:越低的東西越平淡無奇,用起來越不溫不火。它是壹個只在需要的時候打開使用的工具。而其他基於新鮮感的需求,在使用高峰時卻空空如也;谷低時,門空。所以基於底層工具的需求,粘性不壹定是最高的,但壹定是最長的。
④拆解用戶需求。
壹個用戶的需求,可以看做是壹個“目標用戶”在“合理場景”下的“用戶目標”,實際上就是解決“誰”想在什麽環境下解決什麽問題。
案例:分解用戶需求
需求壹:我愛音樂。跑步的時候壹定要聽音樂,壹定要聽特別感人的音樂。
需求二:想知道最近流行什麽音樂,不然k歌總感覺落後。
需求三:不知道聽什麽,推薦的也不喜歡。
本章摘要
需求是產品經理使用頻率最高的壹個詞,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需求這個詞背後的真正含義。產品需求到底是什麽,需求如何分類,用戶需求和業務需求的關系是什麽,需求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麽,都可以通過這壹課深刻理解。
二、產品需求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需求的來源
1.獲取需求的渠道:外部和內部。
①外部:
獲取需求的外部途徑包括用戶、競品、市場、合作夥伴。
(壹)用戶:產品設計的初衷是滿足用戶的需求,這可以通過用戶反饋和用戶調研獲得;
(二)競品:競品有兩種。壹種是以相同的產品功能滿足相同用戶需求的產品,壹種是以不同的產品功能滿足相同用戶需求的產品。競品對用戶需求的滿足程度和方式,可以給我們的產品設計帶來壹些啟示。
(三)市場:需求和產品往往受到產業政策調整的影響。如‘凈行動’、‘打車軟件叫車服務屬於非法營運’。
㈣合作夥伴:合作夥伴在商業模式中發揮重要作用。
②內部:
內部獲取需求的途徑是產品數據、老板、同事和自己。
(壹)產品數據:用戶在使用時會產生行為數據,這些客觀數據會在壹定程度上反映用戶的需求。
(二)老板: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是盈利。產品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必須考慮公司的戰略需求。
(三)同事:產品、R&D、設計、運營、營銷、銷售、客服是最接近用戶的人,他們往往最了解用戶的抱怨,也能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四)自我:產品經理要做自己產品的重度用戶,要做產品的目標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發現用戶的需求,從而更好的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2.需求記錄
產品相關人員在獲得需求後,還需要對數據進行初步記錄,以便後面的產品經理對需求進行分析、管理和實現。
(1)需求的記錄方式
②需求類型
按照產品屬性:分為idea、new、optimized、Bugfix四種;
按照產品功能:分為功能需求、業務需求、數據需求和設計需求;
本章摘要
需求來自方方面面,產品經理對需求的把控是檢驗產品能力的重要壹環。現實中,往往有很多要求是不合理的。問題在於錯誤的需求來源,導致需求質量不高。所以要控制需求來源,提高需求質量。
三、產品需求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需求挖掘
1.了解需求挖掘的使用場景。
通常在產品規劃的前期,產品經理需要定位用戶的痛點,並為其提出解決方案,作為產品的核心功能和賣點。比如景點導航的核心功能是定位導航,天氣預報App的核心功能是天氣報告和預報。在明確其核心功能後,還需要規劃其他的擴展功能或相關功能,增加用戶的粘性,促進其活躍和轉化。
2、掌握需求挖掘的方法。
①“心智+場景”的模式是在壹定的環境狀態下,通過用戶分析用戶的每壹種心智狀態,並提出解決方案的過程。
案例分析:墨跡天氣基於天氣播報。用戶在知道天氣的情況下有哪些心理活動?又下雨了嗎?妳今天穿幾件衣服出去?空氣質量是否適合運動,逐壹梳理該場景下用戶可能的心理狀態,根據心理狀態列出功能點
(2)標簽+場景就是思考用戶在壹個場景下的基本認知,擁有這個特征的用戶在這個場景下需要什麽功能。
案例:keep是針對80後的運動軟件,所以我們先列出80後的社交和標簽行為,然後選擇壹個場景,逐個考慮是否有新的功能點。
3.需求分析
①需求分析方法
需求分析分為三個部分:需求篩選、需求透視、需求排序。
三者的邏輯:首先篩選出不要做的需求,然後進壹步細化要做的需求,最後對細化的需求進行優先排序。下面就這三個來做個分析。
㈠需求篩選
需求篩選的特征包括真實性、壹致性、價值性和可行性;
真實性:這個需求是否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壹致性:有多少用戶需要這個需求,覆蓋面有多大,是否符合產品定位;
價值:需求能帶來多少價值?這要花多少錢?;
可行性:需求能否在現有資源上實現;
(二)需求視角
需求視角包括表面需求、本質需求和產品需求。本質需求是用戶想要解決的根本問題。獲取用戶的本質需求,才能找到解決用戶需求的合理方案;產品需求是根據用戶想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㈢需求排序
需求排序的三個基本考量:戰略定位、產品定位、用戶需求可以分為關聯性、邏輯性、價值性、強度、廣度、頻率、類型七個維度。
(壹)相關性:調查需求與戰略定位、產品定位之間的相關性。
(二)邏輯:只有完成了功能A,才能執行功能B。
案例分析:微信錢包發展策略:綁定銀行卡-充值-消費-紅包-財富management-JD.COM精選-生活繳費。
(三)價值:考察需求所能創造的企業價值和用戶價值的性質和數量。
(四)強度:考察需求的強度,要考慮三個因素:必要性(必不可少)、高頻率(需求頻繁)、可持續性(長期保持足夠的需求頻率)。
(五)廣度:需求覆蓋了多少目標用戶?
(六)頻率:考察單位時間內需求出現的次數。
(七)類型:根據KANO模型對需求進行分類,並調查需求的類型。卡諾模型認為,用戶需求可以分為基本需求、預期需求和興奮需求。
本章摘要
產品的需求來自於用戶、客戶和領導,產品經理要有自己的壹套產品功能規劃思路和方法論;對於收集到的需求,可以通過“心智+場景”和“標簽+場景”兩個緯度來判斷需求是否符合用戶心智和個人特征。其次是對匹配需求的分析、篩選、優先級排序,這項工作最考驗產品能力。互聯網行業變化很快。只有利用好手中的資源合理安排需求,才能搶占市場先機,優先滿足用戶需求,獲得市場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