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自治區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時期,必須從全國乃至世界的全局來認識和研究土地資源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保障。我們要深入學習“三個代表”理論,全面把握其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新的眼光、新的目標、新的要求,確定國土資源發展的新思路,積極推進優勢資源轉化戰略的實施,保持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活力,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壹是進壹步把思想和行動統壹到“三個代表”上來,在實踐“三個代表”上取得新成效
(壹)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在土地工作中,要堅持“合理珍惜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堅持“壹是吃飯,二是建設,兼顧生態”的原則,進壹步增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嚴格保護耕地,促進經濟發展。在耕地總量不減反增的前提下,要實現“六個確保”,即:確保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保證農業結構調整的用地;保證城鎮化建設用地;保證高新技術產業和工業建設用地;確保生態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和外商投資項目用地。要進壹步制定“六項優惠政策”,即:荒山荒地利用優惠政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用地優惠政策;企業改制用地優惠政策;畜牧業發展用地優惠政策;投資項目使用國有未利用土地的優惠政策;退耕還林還草優惠政策。
礦產資源工作應堅持“統壹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勘查、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的原則,為實施自治區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實現自治區產業化發展目標,提供礦產資源保障。要突出壹個重點,就是把自治區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工業和特色非金屬加工業基地,提供充足的資源儲備和礦產發現地。為此,要在七個方面加快改革:壹是加大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力度,拉動商業性礦產勘查投入,探索建立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地質礦產風險勘查新機制;二是積極培育和建立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市場與資本市場有機結合,盡快使新疆礦業與世界礦業接軌;三是加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利用,吸引國內外各類資金投資新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積極支持周邊國家礦產勘查開發;四是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地質勘查質量和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五是加快地勘單位改革進程,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技術和管理隊伍建設,註重人才培養;六是建立和完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機制,保護礦山生態環境;七是建立地質礦產成果管理信息系統,向國內外礦業投資者開放,提供服務,享受信息。
(二)牢牢把握發展方向
新疆土地資源豐富。土地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裏,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6。截至2002年底,耕地總面積為411.6萬公頃(61.739萬畝),人均耕地面積3.24畝。全區耕地後備資源總量為654.38+0486.67萬公頃(2.23億畝),2030年前有3365.438+0.91.000萬公頃(4978.59萬畝)水資源待開發,居全國首位,是全國最重要的耕地後備資源大省。在確保高產、優質和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耕地利用應當支持優勢特色農產品發展。要支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大力支持家庭農場、家庭牧場發展。土地和草地的改良和利用應當支持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應當支持自治區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紡織工業、食品工業、農畜產品加工工業基地等重大經濟建設的戰略規劃和布局。
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的重點是:確保“西氣東輸”能恢復天然氣源區30年以上;加強原油勘探開發,加工建設新疆至蘭州成品油管道;在哈密、昌吉等煤炭富集區建設大型坑口電站和大型煤炭液化企業;大型可地浸砂巖型鈾礦企業建設;銅鎳礦和銅深加工企業建設;建設鈹礦開采、氧化鈹加工和鈹青銅加工企業;在羅布泊建設鉀鹽開采生產基地;開展大型鐵礦建設和八鋼特鋼產品加工;擴大膨潤土、蛭石、裝飾石材等礦山和加工企業。
(三)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推進經濟調整、加強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堅持把可持續發展戰略放在重要位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和綠色經濟,完成國土資源管理的“五個轉變”:在國土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上,重開發輕保護,加大保護力度,把保護放在首位,適度合理開發和集約利用;在國土資源管理方式上,從簡單管理到管理服務,從簡單數量管理到質量管理和生態管理,從松散管理到嚴格集約管理;在國土資源管理手段上,由主要運用行政手段和業務手段向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科技、社會和人文手段轉變;在國土資源執法監督上,從重視對管理對象的監督到重視內部制約和監督並舉;從單獨執法到人大、監察、公安等相關部門綜合執法,提高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和集約利用效率,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壹。
第二,努力實踐三個代表,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
(壹)制定和完善國土資源優惠政策,不斷促進先進生產力發展。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優惠政策。壹是大力推廣烏魯木齊市和庫爾勒市鼓勵開發利用國有荒山荒地造林種草和生態建設的經驗做法,進壹步完善荒山荒地優惠政策。二是完善農業產業調整優惠政策,積極引導農民優先利用閑置土地。充分開發利用非耕地資源和未利用土地,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三是完善畜牧業發展優惠政策,對占用國有未利用地或非基本農田的農村畜牧業養殖和畜產品加工項目采取免收土地補償費等優惠政策,促進畜牧業發展。四是完善退耕還林還草優惠政策,落實誰退耕還林還草誰擁有土地使用權和林草所有權的原則,鼓勵農牧民承包荒漠天然草原。第五,完善企業改制優惠政策,從搞活企業、安置職工就業的角度落實企業優惠政策。第六,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投資項目使用國有未利用土地的,應當依法減免土地租金和土地使用費,吸引外資,促進經濟發展。七是要嚴格執行“提高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的優惠政策,切實減輕單位和企業的土地負擔。八是完善征地補償優惠政策,積極支持國家和自治區支持的重點項目。
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合理利用的優惠政策。要進壹步擴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優惠政策的適用範圍,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界限,引進國內外企業、礦業集團等企業的勘探隊伍到新疆投資勘探開發礦產資源,堅決做到“誰投資誰受益”。要體現礦業權的資產屬性,把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市場與資本市場有機結合起來,為社會投資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自由進退提供暢通渠道,促使探礦權人、采礦權人更加有效地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使探礦權人、采礦權人依法實現合法權益。
(2)正確處理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提高國土資源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正確處理土地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關系。壹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二要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把管理與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把管理融入服務,做到主動服務、超前服務、優質服務;第三,要處理好依法行政原則和政策運用靈活性的關系。既要按法律法規和政策辦事,又要實事求是地從自治區的實際出發,避免出現加強管理就等於死,強調放松自由就等於亂的現象。
加快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的轉化,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對於經營性土地,要徹底改變過去“批地”的做法,實現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努力提高級差收益,將經營性土地的收益用於城市建設。對於城市建設和企業開發用地,要鼓勵和引導更多地利用荒地進行開發建設,節約使用耕地資源。要以科學規劃為主導,以經營城市資產為支點,以經營土地為核心,精心培育經營城市的市場主體,走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的城市化道路。
(三)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
認真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於礦產勘查開發的優惠政策,規範和完善礦業權市場,調動各方勘查開發新疆礦產資源的積極性;在礦業發展中,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同時也要讓各種所有制的企業參與進來。按照“企業自籌為主,專項補助為輔”的原則,大力實施礦產資源保護工程,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杜絕亂采濫挖和破壞性開采現象,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延長礦山服務年限,基本實現礦產資源的集約化、規模化和合理開發利用。
(4)深化國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努力建立健康有序的國土資源市場秩序和管理秩序。
壹是深化國土資源使用制度改革,合理利用國土資源。壹是要深入推進土地有形市場建設,加快在各地建立固定的土地交易場所和土地收購儲備機構,實現土地使用權的入場交易和招標拍賣掛牌。積極探索和推行多種有償使用方式,進壹步擴大土地有償使用範圍,規範土地使用權出讓、出租、抵押和土地出讓金收取管理;二是積極推進礦業權市場建設,對全區現有普通建築石材和煤炭礦業權實行有償使用。同時,積極開展金屬等礦產資源采礦權有償使用試點,探索建立礦產資源儲備制度;三是要足額征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加強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管理費的征收和上繳,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四是要全面落實礦產開發環境保護和恢復保證金制度;五是大力規範中介組織,完善中介服務規則,落實市場信息發布和公眾準入制度。
二是繼續整頓和規範土地市場秩序。要認真清理違規設立的各類開發區問題,該撤銷的堅決撤銷,該縮小面積的堅決縮小,該扣減用地指標的堅決扣減。通過整治,查處嚴重擾亂土地市場秩序的非法占地、未批先用、擅自批地、非法轉讓土地等行為,清理違規設立的各類園區,落實各項制度,糾正土地工作中的錯誤做法。
三是抓好礦業市場秩序整頓,鞏固工作成果。對在限制開采區內亂采濫挖、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破壞自然景觀、危及鐵路、公路、橋梁和河道安全的礦山企業,要限期停產整頓,未取得采礦許可證和其他相關證照的礦山企業壹律關閉;對未按開發利用規劃進行正式設計和開采活動、破壞環境、存在安全隱患的礦山,責令限期整改,到期未通過驗收的礦山企業予以關閉。同時,要繼續整頓采礦秩序,禁止無證開采、越權發證、無地質資料取證,為商業勘查提供前提條件。
三、全面貫徹三個代表理論,努力造就壹支高素質的國土資源管理幹部隊伍。
(壹)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做好國土資源各項工作,必須從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入手,把國土資源系統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與各項業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國土資源隊伍全面貫徹三個代表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壹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關心、愛護、造福群眾。要時刻關註國土資源發展的新變化和國土資源管理的新特點,善於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經驗,從群眾的意見中汲取智慧。
(二)加強幹部培訓,重視人才管理,全面提高幹部素質。
國土資源管理政策性強,與國家宏觀經濟密切相關。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及時研究解決。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學習,加強對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各類工作人員的培訓,努力做到學以致用,以學促學,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幹部素質。要建立有利於吸引各類人才、調動各類人才積極性的用人機制,改革創新人才管理制度,不斷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為做好新時期國土資源工作提供人才支撐。
(三)依法行政,推進廉政建設。
土地資產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也關系到廉政建設。依法行政很重要。與土地資產相關的非法腐敗案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依法行政。國土資源部門有壹定的審批權,容易滋生腐敗,廉政建設任務很重。壹方面要抓好幹部教育,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覺性,另壹方面要加強法制建設,從源頭上治理腐敗。
(四)以增強執政能力為重點,全面加強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班子建設。
要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著力提高素質、優化結構、改進作風、加強團結,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持三個代表的堅強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學習型班子、創新型班子、實踐型班子,建設成為能夠充分發揮整體功能、政治上可靠、能力上過硬、組織上和群眾信任、有號召力、凝聚力、戰鬥力的組織。
(5)轉變工作作風,樹立國土資源部門良好形象。
要結合國土資源工作的實際,把“三個代表”的要求落實到具體制度中,營造“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工作氛圍。我們要學習貫徹三個代表,建制度、抓監督、樹形象、建壹流隊伍、樹壹流作風、創壹流業績,推動國土資源事業不斷發展。
(原載於《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