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危害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並列舉相應的預防措施

危害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並列舉相應的預防措施

可對以下範圍的危害、危險因素進行辨識和分析。

(1) 廠址及環境條件:對廠址地質、地形、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資源、交通、搶險救災等條件進行分析。

(2) 廠區布局:生產、管理、生活區布置,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易燃易爆品等布置,工藝流程布置,建築物、構築物布置,風向、安全距離,廠區道路、貨物裝卸區等等。

(3) 建築物:結構、防火、防爆、朝向、采光、運輸、通道、開門、生產衛生設施。

(4) 生產工藝過程:物料(毒性、腐蝕性、燃爆性)、溫度、壓力、速度、作業及控制條件、事故及失控狀態。

(5)生產設備及裝置:①化工設備、裝置:高溫、低溫、腐蝕、高壓、振動等設備及其備用、控制、操作、檢修、故障、失誤等緊急異常情況。②機械設備:運動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條件、檢修作業、誤運轉和誤操作。③電氣設備:斷電、觸電、火災、爆炸、誤操作、靜電、雷電。④危險性較大的設備、高處作業設備。⑤特殊單體設備、裝置:危險品、溫濕試驗裝置、鉆床、氣泵等。⑥粉塵、毒物、噪聲、振動、輻射、高溫、低溫、等有害作業部位。⑦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搶險設施和輔助生產、生活衛生設施等。⑧勞動組織、生理、心理因素、人機工程學因素等。(6)流動或臨時作業場所:工程施工場所、技術服務場所、車船等交通工具。

四、危害因素辨識的方法:危害因素辨識的第壹個關鍵是辨識可能發生的事故後果,第二個關鍵是識別可能引發事故的材料、系統、生產過程或工廠的特征。其基本方法有:

(1) 本分析法 對於某項作業活動,依據“作業指導書”,對照危險分類和事故類型、職業病的分類,確定本項作業活動中具體的潛在的危害。例如:某班組進行線路的焊接。其潛在的危害有:A、使用電烙鐵產生的煙霧對人的危害、漏電對人的危害、高溫的危害。B、人體的靜電對IC芯片危害。C、用手工進行管腳成形時對手或對元件損壞,等等。(若用錫爐來浸板;那麽錫爐的漏電、高溫、煙霧,助焊液蒸發(易燃)等等因素對人危害或環境的影響等。)

(2)工作安全分析 是把壹項作業活動分解成幾個步驟,識別整個作業活動及每壹步驟中的危害及其風險程度。在識別過程中要,要考慮作業活動信息和存在的各種類別的危害。步驟可分為:選定作業活動→將作業活動分解成若幹個相連的工作步驟→對每個作業步驟進行危害辨識→危害匯總→定期檢查和回顧。

(3)安全檢查表 對某項作業活動、某個工作系統、某種裝置,根據有關標準、規程、規範、規定、國內外事故案例,系統分析及研究的結果,結合運行經歷,歸納、總結所有的危害、不符合,確定檢查項目並按順序編制成表,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這就是安全檢查表法。

(4)預先危險分析 預先危險分析也稱初始危險分析,是在每項生產活動之前,特別是在設計的開始階段,對系統存在的危險類別、出現條件、事故後果等進行概略性地分析,盡可能評價出潛在的風險程度。主要是依據同類作業活動或工作系統過去發生過的事故經歷進行系統分析、研究風險程度。分析過程中應考慮的項目有:①危險物品;②系統部件間接口的安全性;③與安全有關的設備、保險裝置和應急裝置等;④影響控制安全性的重要的軟件命令和響應;⑤包括生產環境在內的環境條件;⑥操作、試驗、維修和應急規程。

(5)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 對於壹個作業活動,分析各個環節各種可能的失效類型對作業活動目的影響,或者對於壹個工作系統,分析各個子系統、設備、元件的各種可能的故障類型,對工作系統功能的影響,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健康危險。

(5) 利用經驗 盡可能地利用自己或他人的經驗來進行危害辨識。

五、重大危險、危害因素的辨識 重大危險、危害因素是指能導致重大事故發生的危險、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傷亡人數眾多、經濟損失嚴重、社會影響很大的特征。目前,國際上己習慣將重大事故特指為重大火災、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在國家標準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中,將重大危險源分為生產場所重大危險源和貯存區域重大危險源兩種;根據物質不同的特性,將危險物質分為爆炸性物質、易燃物質、活性化學物質和有毒物質四大類。

  • 上一篇:通知書可以拒收嗎
  • 下一篇:我想知道壹些關於黑河的信息。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