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四川省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發展重點

四川省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發展重點

(壹)主要任務。

1. 加快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圍繞基本建成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按照“暢通進出川通道、完善骨架路網、構建綜合運輸體系、提升港航能力” 的總體要求,繼續突出高速公路建設,大力推進國省幹線和農村公路建設,加快樞紐站場建設,積極推進內河航道和港口發展,加快“大通道、大樞紐、大路網、大港口” 的建設步伐。

———全面完成災後公路恢復重建。加快建設映秀至臥龍、雪山梁隧道、巴朗山隧道、黃土梁隧道、茂縣至北川、綿竹至茂縣等汶川地震災後公路恢復重建續建工程,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有效

促進地震災區發展振興。

———集中推進高速公路建設投運。以進出川通道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全省高速公路網。繼續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項目建設,加快對加強省際、區域和城際聯系具有重要意義的高速公路建設,積極推進連接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高速公路建

設,加強重要城市過境高速公路建設,適時啟動重要路段擴容建設,提高主要通道的通行能力。全力建成成都主樞紐11 條放射線和2 條環線,廣元、遂寧等14 個次級樞紐(或節點)城市建成四個及以上方向(“十” 字型交叉)高速公路射線,打通西北向1 條和東南向3 條、北向3 條和西南向2 條、東向9 條高速公路進出川大通道。

———全面加快幹線公路建設。以提升等級、完善路網、改善路況、健全管理為重點,進壹步加快幹線公路建設。加強國省幹線公路升級改造,著力提高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例。加強高等級路面改造,全面消除現有國省幹線公路中無路面鋪裝路段。加大連接縣級及以上行政節點的重要經濟幹線公路建設力度,進壹步擴大覆蓋,完善路網。大力推動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幹線公路建設與發展。實施幹線公路大中修養護工程,加快推進預防性養護,建立科學化養護管理體系。

———縱深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堅持“擴大成果、完善設施、提升能力、統籌城鄉” 的總體思路,深入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加快推進鄉鎮通暢和建制村通達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建制村通水泥路(油

路)建設,提高農村公路通達通暢水平。完善農村公路配套設施,主要包括已建成農村公路的等級改造、橋梁新改建工程、渡改橋和安保設施等,提高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抗災水平。啟動重點鄉鎮間聯網路建設,推進省級示範的現代新村、新農村綜合體城鄉交通運輸壹體化示範工程,延伸通達通暢深度,提高農村公路網絡化程度和服務水平。推進和創新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標準適宜、設施完善、管養到位的農村公路網。

———大力推進內河水運建設。按照暢通水運出川通道的基本思路,加快“四江六港” 規劃建設,著力打造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內河航運。加強以提升長江航道川境段通過能力為重點的航道整治,推進以岷江航電綜合開發為重點的航道渠化工程,全面提升水運通道通過能力。加快主要港口的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建設,更加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和內河航運作用。深入開展全省水運資源調查和相關規劃研究。全面推進農村渡口改造,基本完成具備條件的渡口改橋工程建設,完善公益性渡口設施,改善農村水上出行條件。

———加快運輸樞紐站場建設。圍繞構建綜合運輸體系和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以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站場建設為重點,加快運輸樞紐站場建設。加強與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有機銜接,重點建設壹批集多種運輸方式、便捷換乘、無縫銜接的綜合客運樞紐和綜合運輸港站樞紐。加強樞紐城市及產業園區、物流園區的公路水路集疏運體系建設,重點建設壹批具有物流服務功能的綜合貨運樞紐站場。加強貨運港站樞紐和物流園區的配套建設,重點抓好成都、瀘州、宜賓、遂寧、達州等示範港站園區建設。完善市、縣客貨運輸站場的布局,推進滿足城鄉公交化發展需要的縣鄉客運站建設。

2. 加強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建設。

———優化客運組織。統籌規劃建設城際、城市、城鄉、鎮村四級客運網絡,促進客運向集疏運綜合型、網絡型發展。完善公路快速客運系統,改進幹線客運組織方式,逐步實現客運線網的跨市、跨區融合,大力發展精品線路班線、包車客運、旅遊客運、機場快線、商務快客、短途駁載等運輸效率高、通達度深,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特色客運服務。強化公路客運銜接鐵路、航空、水運等運輸方式的集疏運功能,完善公路客運集疏運服務網絡。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引導大中城市優先發展快速公交、軌道交通,規範並加強出租車市場管理,構建以大容量公交為主體,出租汽車為補充,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城市交通運輸體系,大力發展縣級以上城市公交,推進大中城市城鄉公交壹體化發展。創新城鄉客運發展運營模式,鼓勵開通城際或區間公交化班線,有效覆蓋沿途鄉鎮,積極探索城市公交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客運有效銜接,積極支持農

村客運公司化、公交化、區域化、網絡化改造。

———促進現代物流發展。鼓勵支持貨運站場向物流站場轉型,引導支持運輸企業拓展物流業務,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構建城際快速公路貨物運輸網絡,開行城際貨運專線班車。拓展小件快運網絡,引導城市配送規模化、標準化、網絡化發展。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江海直達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積極發展集裝箱、甩掛、滾裝船運輸,努力拓展水路集裝箱運輸市場。培育發展農村物流運輸市場,逐步發展農村物流。推進建設物流信息平臺。

———提升運輸裝備水平。引導營運車船向標準化、專業化、清潔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大中型高檔客車和越野車、商務車等滿足個性化需要的小型客車,鼓勵發展集裝箱車輛、專用運輸車輛、多軸重載大型車輛和物流標準化車輛。大力發展適合農村客運的安全、實用、經濟型客車。推廣運用安全、節能、環保船型,適當發展機動駁頂推船隊。

———加強城市公***客運指導和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多層次、差別化的城市公***交通服務網絡,充分發揮快速公交、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骨幹作用。建立城市公***客運指導管理工作體系,逐步完善城市客運管理制度,建立城市公***交通發展考核評價機制、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車安全服務質量考評標準和考核制度,保障城市公交特別是出租車行業穩定健康發展。

3. 加強行業管理現代化建設。

———完善規劃建設體系。進壹步強化政府對規劃的主導作用,提升交通運輸行業主管部門科學制訂規劃的能力,突出規劃的延續性、前瞻性、指導性和權威性。進壹步落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實施規劃的主體責任,依據批準的規劃,按照基本建設程序,擴大開放,多元主體,市場運作,有序推進項目建設。

———規範工程建設市場。圍繞現代工程管理,完善建設市場管理體系,積極培育規範健康、統壹開放、競爭有序的公路、水路建設市場。嚴格建設市場準入制度,完善市場公平交易機制,加強國家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監管,規範建設市場發包和承包行為,努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誠實信用的建設市場環境。完善多元主體形勢下的交通建設管理體系,進壹步規範項目業主的建設管理行為。完善工程分包管理制度,規範工程分包行為。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公路、水路建設從業單位和從業人員的信用評價工作,促進信用信息互聯互享。

———加強管理創新、深化管理體制改革。以完善行政管理體制和市場運行機制為重點,深化交通運輸行業相關領域的改革,推進建立與綜合運輸體系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開展高速公路管理、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車管理等地方性法規規章的立法工作。完善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建立統壹高效的運行監管體系,推進實現建設規劃和技術標準、規章制度、運行監控、應急指揮、聯網收費、服務標準、執法監督和運輸管理“八個統壹”。完善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配套設施,提升高速公路服務水平。推進幹線公路管理體制改革,重點解決好事權不清、責權不符的問題。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養體制,強化落實縣級政府的主體責任,做到責任、機構、資金三落實。

———加強公路和航道養護管理。以提高養護技術水平為重點,全面加強公路和航道的科學化養護管理。加快推進市州和區域性公路養護和應急保通服務中心建設,完善路況檢測評價制度,加強路政管理和公路保護力度,逐步建立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養護管理科學決策體系。建立長期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公***財政投入體制和運行機制。完善航道養護管理的政策法規體系、養護技術體系和養護服務體系。

———完善運輸市場體系。加強運輸市場環境建設,完善市場準入、退出和監管制度。優化道路運輸經營主體結構,鼓勵道路運輸企業向大型化、集約化發展,推進跨區域、跨行業、跨專業的道路運輸企業的合並與兼並。加快航運市場體系培育和開拓,擴展港口集裝箱運輸市場。

4. 加強交通科技信息化建設。

———加強交通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深入實施“科技強交”戰略,進壹步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統籌推進創新能力建設、重大科技研發、成果推廣運用和標準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提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加強交通人才培養,支持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加快科技領軍人才和隊伍建設,構建交通行業人力資源保障體系。

———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設。加快建設以電子政務為主體的交

通運輸行政管理系統和服務系統,以物聯網技術應用為引領的交通出行服務系統,以傳感和相關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交通運輸監管和應急保障系統。深化跨區域運輸、路網監測監控、交通數據采集、高速公路聯網電子不停車收費、航道和港口管理、出租車運行監管和信息服務等重點業務領域信息化應用。加快行業數據分中心建設進度。

5. 大力發展綠色交通。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強交通運輸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全過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推進生態公路和綠色港口建設。

———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提高公路建設用地和港口岸線使用效率。推廣使用公路建設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推進發展交通循環經濟。

———強化節能減排。加快構建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建立交通節能減排監測、考核體系,大力發展環保低碳交通。加快發展城市公***交通、水運等低能耗運輸方式,倡導低碳型交通消費模式和出行方式,引導城市私人小汽車的合理使用。

6. 加強交通安全和應急保障體系建設。

———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政府安全生產綜合管理與行業監管指導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強化行業安全監管責任。制訂四川省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規程,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強化交通運輸企業、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安全管理,加強交通運輸工具安全管理,全面構建“政府統壹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社會廣泛支持” 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

———加強交通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加強市州交通安全監管機構能力建設,加大經費投入,提高交通重點項目安全監管能力。大力推進公路安保工程建設,不斷提高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實施“科技興安” 戰略,加強安全避險、監測監控等系統建設。加大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投入,加強客運車輛、客運船舶的動態監管,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技防水平。完善水上安全監管規範化建設,以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高風險區域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體系。強化客運源頭安全監管工作,以預防預控為核心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車船和重點環節的安全監管。完善分級監控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快建立安全評估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

———推進交通運輸應急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建立省級應急領導小組的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包括省級、市級、縣級、企業等層面的應急預案體系框架。加大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的投入,加大應急裝備和應急平臺建設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安全生產應急體系建設長效投入機制,加強交通運輸應急保障能力和應急處置平臺建設。完善水上安全應急預案,探索建立船舶互為救生船的應急機制。加強重點港口汙染監測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提高船舶溢油防控和汙水接收處理水平。

(二)建設重點。

1. 高速公路。

(1 )集中攻堅,加快推進在建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投運,變“歷史性突破” 為“歷史性成效”。

———國家高速公路網項目。包括:京昆線陜西界至廣元段、雅安滎經至石棉段,包茂線陜西界至達州段,蘭海線甘肅界至廣元、廣元至南充段,廈蓉線川黔界至瀘州納溪段,成渝環線重慶界至瀘州、瀘州至宜賓、樂山至雅安、綿陽至遂寧界段等10 個項目。

———省高速公路網項目。包括:內江至遂寧、映秀至汶川、成自瀘赤成仁段、成自瀘赤內自段、成自瀘赤瀘州段、成都至安嶽至川渝界、巴中至達州、達州至萬州、成都至南部、南部至巴中、巴中至川陜界、攀枝花至麗江、成都二繞東段、成都二繞西段、南充至大竹至川渝界、成都至綿陽復線、遂資眉遂資段、遂資眉眉山段、樂山至自貢、綿陽過境、廣巴廣南連接線等21 個項目。

“十二五” 時期***續建高速公路項目31 個3212 公裏,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交通重點項目三年集中建設攻堅活動方案的通知》(川辦函〔2010 〕54 號),上述項目大部分將在2012 年底前建成,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在“十二五” 時期前三年實現每年上壹個“千公裏級” 臺階;到“十二五” 末,上述項目全部建成。

(2 )加快前期工作,加大項目儲備,推進高速公路持續快速發展。

圍繞構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用好用足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支持藏區、革命老區和地震災區發展等政策,有選擇、有重點加快推進《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1 年調整方案)》規劃待建項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

———連接甘孜、阿壩州府,支持藏區發展的高速公路:汶川至馬爾康、雅安至康定等。

———進出川大通道:汶川經川主寺至川甘界、綿陽至九寨溝(川甘界)、西昌至昭通(川滇界)、宜賓至古藺至習水(川黔界)、馬爾康至阿壩至川青界、巴中至廣安至重慶(川渝界)等。

———有利於完善成渝經濟區、天府新區高速公路網的項目:成都經濟區環線、宜賓至攀枝花、廣安至潼南至榮縣至瀘州、蒲江至井研、內江至威遠、自貢至隆昌等。

———有利於加強五大經濟區、四大城市群之間聯系的重要高速公路:廣安至武勝至遂寧、綿陽至西充、仁壽至沐川至金沙江岸、遂寧至西充、樂山至漢源等。

———連接革命老區、秦巴山區的高速公路:綿陽至巴中至萬源等。

———重要節點城市的過境高速公路:樂山、廣元、宜賓等。

———已建成高速公路“瓶頸” 路段的擴能改造項目:京昆線瀘沽至西昌段等。

根據項目在國家、區域、全省路網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前期工作進展情況、國家支持政策落實情況及地方招商引資落實情況等,逐年新開工建設壹批具備條件的項目。“十二五” 時期,力爭高速公路新開工項目超過2000 公裏,並爭取建成500 公裏以上,實現“十二五” 末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到6350 公裏的目標。

2. 國省幹線。

“十二五” 時期累計建設幹線公路14162 公裏,其中建成二級及以上公路8300 公裏。

———災後重建續建工程:加快建設映秀至臥龍等13 個項目***計867 公裏幹線公路及隧道續建工程,並在“十二五” 時期內全面完成。

———專項改造工程:根據《四川省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實施方案(2009 — 2012 年)》,加快建設尚未完成的3649 公裏規劃項目,確保在2012 年實現現有國省幹線二級及以上公路達到80% 的階段性目標。根據《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09 — 2012 年公路建設推進方案》,加快推進“兩路壹隧”(國道318 線東俄洛至海子山段、國道317 線甘孜段和雀兒山隧道)、省道217 線理塘縣城至桑堆等尚未完成的1107 公裏規劃項目建設,推進甘孜州公路交通跨越發展。

———等級提升工程:以藏區、彜區、秦巴山區等地區的國省道為重點,加強國省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實施升級改造工程4106 公裏,確保到2015 年底,現有國省幹線二級及以上公路達到85% 。

———擴大覆蓋工程:以連接縣為重點,加強擬調整為國省道的幹線公路建設,提高通往縣城幹線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實施擴大覆蓋工程4433 公裏。

3. 農村公路。

“十二五” 時期累計建設農村公路9.3 萬公裏,建設農村公路橋梁1 萬延米。

———通暢通達工程:以藏區、彜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的農村公路建設為重點,實施通暢通達工程64600 公裏。其中,通鄉油路4000 公裏、通村水泥路45000 公裏、通村公路15600 公裏。

———配套完善工程:建設農村斷頭公路大中橋180 座、1 萬延米。繼續實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完善重要農村公路安保設施10000 公裏,加強公路防護欄等安全設施建設,確保“十二五” 期間全省縣級以上公路安全隱患路段完成波形護欄或鋼筋混凝土防撞護欄建設。

———城鄉交通運輸壹體化示範工程:為適應“兩化” 互動、“三化” 統籌的發展需要,結合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新農村綜合體及城鎮規劃布局,以完善網絡、提升等級、推進農村公交和物流發展為重點,選擇部分具備條件的縣,實施城鄉交通運輸壹體化示範工程,***6000 公裏。

———重點延伸工程:根據省級規劃的現代新村和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基地發展需要,重點實施壹批縣鄉道、村道改造和連通工程,***22400 公裏。其中,實施重要鄉鎮間聯網公路15600 公裏(含農村斷頭公路續建7300 公裏);改造新農村示範片縣鄉道、村道和農村產業園區公路6800 公裏。

4. 公路運輸站場。

———客運發展工程:建設國家公路樞紐客運站場21 個,建設次級樞紐客運站場11 個,建設縣級客運站52 個,建設農村客運站1100 個。

———貨運發展工程:建設國家公路樞紐貨運站場20 個,建設次級樞紐貨運站場6 個,支持具備條件的縣級貨運站建設。

5. 內河航道。

“十二五” 時期,***渠化航道242 公裏,整治航道410 公裏。

———持續推進長江川境段瀘州至宜賓228 公裏航道通過能力提升,完成宜賓至水富30 公裏三級航道整治。

———全面實施岷江樂山至宜賓段航電綜合開發工程,建成樂山至宜賓三級航道162 公裏。

———全面完成嘉陵江川境段534 公裏航道渠化建設,建成蒼溪、亭子口2 個航電樞紐,完成嘉陵江航運配套工程建設。

———結合《四川省渠江流域防洪規劃》的實施,統籌推進渠江流域航道工程建設,“十二五” 時期完成渠江廣安段航運工程建設,研究建設渠江風洞子航電樞紐。

6. 港口碼頭。圍繞“瀘州—宜賓—樂山、廣安—南充—廣元”兩大港口群,重點建設瀘州港多用途碼頭二期續建工程、宜賓港誌城作業區壹期、樂山港老江壩作業區壹期工程、廣安港新東門作業

區壹期工程、南充港都京作業區壹期工程、廣元港多用途碼頭壹期工程等項目,新增港口泊位28 個(1000 噸級泊位20 個,500 噸級泊位8 個)。

7. 渡改橋及公益性渡口。實施農村公路固定渡口(或涉水點)改公路橋1272 座、10.8 萬延米,改人行橋1000 座、6.8 萬延米。建設公益性渡口1350 個。

8. 公路、航道養護工程。

———高速公路養護工程。主要包括路面大中修、標誌標牌、安保設施等。

———國省幹線公路。實施大中修工程8000 公裏。整治安全隱患路段4000 公裏。完成災害路段整治1000 公裏。實施危橋改造和安保工程。

———農村公路。實施農村公路養護專項工程5000 公裏。整治縣鄉公路中橋以上危橋500 座、3.7 萬延米。

———公路養護設施。建設108 個區域性公路養護和應急保通服務中心。建設鄉鎮養護管理站3000 個,基本實現全省所有鄉鎮均有壹個養護管理站。

———航道。嘉陵江、岷江、渠江航道養護工程。

9. 交通運輸支持保障、安全應急與信息化建設。

———重點建設交通運輸安全監管、應急管理及運輸服務信息平臺,形成指揮、監控、搶險、救助、服務壹體化的保障系統。

(三)規劃投資。按照規劃目標和任務,“十二五” 時期我省將進壹步加大交通建設投資力度,實現在“十壹五” 時期基礎上翻番,完成投資4548 億元。資金來源為:政府財政投入1852.4 億元

(中央財政774.5 億元,省級財政307.6 億元,“十壹五” 時期結轉52.3 億元,整合省直部門資金30 億元,市、縣兩級財政688 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40.7% ;市場主體籌集2544.6 億元(高速公路2130 億元,幹線公路14.6 億元,汽車站點59.5 億元,水運項目340.5 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56% ;農村公路等涉農項目農民群眾自願出資和其他方式籌集151 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3.3% 。其中,省級財政資金307.6 億元中,由省級財政預算安排220 億元,其余資金可通過地方債、政府信用融資等方式籌集。

  • 上一篇:數據庫安全審計系統的市場分析
  • 下一篇:泰安市樂善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