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什麽是物流公司,如何管理?

什麽是物流公司,如何管理?

物流企業是指從事物流活動的經濟組織,至少從事運輸(包括運輸代理、貨物快遞)或倉儲中的壹項業務,能夠根據客戶的物流需求組織管理運輸、倉儲、裝卸、包裝、配送加工、配送等基本職能,擁有適合自身業務的信息管理系統,實行獨立核算,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物流企業分類根據物流企業以某項服務功能為主要特征,延伸到物流服務其他功能的不同情況,分為運輸物流企業、倉儲物流企業和綜合服務物流企業。根據物流企業是自己完成和承擔物流業務還是委托他人經營,物流企業還可以分為物流自營企業和物流代理企業。物流自營企業通常被稱為物流企業,根據其經營範圍可以進壹步劃分。物流代理人根據物流業務代理的範圍也可以分為綜合型物流代理人和功能型物流代理人。功能性物流代理包括運輸代理(貨運代理)、倉儲代理(倉儲代理)和配送加工代理。ERP在物流企業中的地位和價值隨著全球經濟壹體化發展趨勢的加快,現代物流將成為新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ERP技術促進了物流行業的發展,加速了物流行業的改革和創新。1.物流企業和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應鏈管理。供應鏈(Supply chain)按原supply chain直譯為“供應鏈”,但本質上,鏈條中的每壹個環節都包含著“供給”和“需求”的雙重含義,它們總是相互依存的,在國外也稱為需求/供應鏈。在市場經濟下,供給總是因為需求而發生。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作為壹個供應系統,它通常指的是物流的內容。物流系統是“從采購到銷售”,供應鏈是“從需求市場到供應市場”。面向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內涵是先進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是當前物流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企業管理的發展方向。供應鏈管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第壹,內部供應鏈管理。它將訂單、采購、庫存、計劃、生產、質量、運輸、市場、銷售和服務等所有業務單元以及相應的財務活動和人事管理整合到壹個供應鏈中進行整體管理。這種供應鏈管理使企業能夠整合和享受各種業務和信息。其次,產業供應鏈或動態聯盟供應鏈管理。它將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管理延伸和發展為全行業的產業鏈管理,管理的資源從內部擴展到外部。在全行業建立環環相扣的供應鏈,讓多個企業在統籌管理下實現協同運作、協同運作。對於大型物流企業來說,由於其規模大、產品多、供銷客戶多。因此,可以在市場、加工、包裝、制造和流通之間建立與業務相關的動態企業聯盟和全球網絡供應鏈管理。最後,全球網絡供應鏈管理是基於互聯網的開放的全球網絡供應鏈。然而,在全球網絡供應鏈中,大型物流企業的形態和邊界將發生根本性變化,整個供應鏈的協同運作將取代傳統的電子訂單,供應商和客戶之間信息交換的溝通和協調將采用互動和透明的方式。先進的信息技術是建立世界級物流企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也是物流企業以優質高效的物流服務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物流企業必須具備強大的物流信息技術開發和應用能力,設計和運行基於整個供應鏈管理的高效物流信息系統軟件,幫助和推動客戶實施物流供應鏈管理,才能贏得關鍵競爭優勢。二、企業信息化與ERP ERP是企業資源計劃的英文縮寫,是為了適應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客戶、競爭和變化,通過整合企業所有內外部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的面向供應鏈的管理工具(含供應商和客戶管理)。ERP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重新定義了企業的業務流程,用新經濟時代的“流程系統”取代了舊經濟時代的官僚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客戶和員工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技術,可以享用企業的大量基礎數據,用信息代替庫存,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的成本和風險。借助計算機,可以對這些基礎數據進行查詢和統計分析,從而提高決策的速度和準確性,體現了事前預測和計劃、事中控制、事後統計和分析的管理思想。在知識經濟時代,ERP系統更加凸顯開源。因此,ERP系統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力資源和時間資源的效率,解決信息泛濫的問題,提高決策的準確性。企業實施ERP和信息化管理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信息化管理的實施不需要大量的人員培訓和業務流程再造,不改變原有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不需要召開動員會統壹思想,壹般是由信息管理部門負責。企業實施ERP系統需要做企業管理診斷,確定解決方案,培訓大量人員,統壹思想,重組業務流程等。它將徹底改變原有的管理思路和業務流程,也涉及到企業內部眾多員工的個人利益。它要求企業的最高領導人親自負責項目的實施。ERP的實施有壹個標準的流程,有的叫六步法,有的叫八步法,但實質是壹樣的。從產品概念來說,ERP方案由:管理診斷(問題發現和解決)、培訓ERP基礎到領導層、ERP方案確定、實施前準備、軟件實施和售後服務組成。因此,可以認為ERP的核心是管理思想,在日常工作流程中體現了先進的管理思想。ERP是企業的管理解決方案,不僅僅是軟件,更是企業管理信息化。我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正在蓬勃發展。隨著企業管理信息化技術的變化,人們的認識也在不斷變化。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ERP的角色、職責和功能也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在同壹個企業中,ERP的功能也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擴展而發生了分化和轉變。發展趨勢已經從技術支持升級到管理決策。目前,在激烈的競爭中,中國物流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供應周期縮短,利潤空間縮小,市場競爭全球化,客戶對產品質量和可追溯性要求的不斷提高,要求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市場的快速變化使得企業必須實現業務運營的快速響應和可視化;信息化水平,尤其是ERP應用水平,已經成為企業進入世界級制造企業供應鏈的先決條件。三、我國物流企業為什麽要實施ERP?在發達國家,市場經濟已經非常成熟,市場機會很小。大量的企業是不可能靠找好項目來維持生存發展的。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依靠管理。在中國,市場經濟尚未成熟,正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市場機會比較大,企業很容易依靠壹些項目來維持生存和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企業的競爭已經發展到更高的層次。普遍感覺物流企業越來越難賺錢了。傳統的物流企業管理考慮的是銷售、采購、生產、倉儲、研發等職能管理,而沒有考慮如何讓員工和客戶滿意。這種短缺經濟時代的管理模式,並不適合以“過剩”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中國正在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國的市場將很快規範化。市場經濟的基礎是有限的資源,企業之間的競爭變成了資源之間的競爭。企業不允許在競爭中犯錯,否則將面臨失敗。所以現在的企業管理以資源管理為主,管理方式也是以流程制度代替官僚制度。流程體系的實施取得了:員工滿意和客戶滿意。過程系統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在流程體系下,高層管理人員和中低層員工可以很好的溝通,客戶和員工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再有很多中間障礙。對於中國的物流企業來說,已經進入了壹個只有依靠管理才能提升競爭力的時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企業管理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因此,實施ERP的重要性是非常明顯的。當然,ERP不是萬能的。物流企業信息化隨著中國加入WTO,外資開始搶占國內市場,大量小規模的中國企業可能因為無法體現整合優勢而被有實力的企業打破。然而,無論哪種物流運作模式,都與物流信息化建設密切相關。壹是集團企業:加緊物流體系建設。對於集團企業來說,其內部物流成本明顯偏高。為了提高集團的整體競爭優勢,企業正在努力將物流部門等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首先,集團企業需要針對內部企業的倉儲需求,建立集約化的倉儲服務中心。在利用倉儲服務中心解決企業內部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的倉儲時,倉儲服務中心的系統模型必須支持多倉庫、多發貨人,這種倉儲模式實際上是企業內部的第三方物流服務。采用這種形式的主要好處是:倉儲的整體成本降低,包括人力資源和倉儲資源;通過集中存儲專業管理,提高存儲操作速度和效率;提高倉儲信息準確性。此外,集團企業還將通過運輸服務外包或集中子公司運輸資源統壹管理的方式,進壹步統壹運輸資源。同時,由於子公司之間會有業務往來,需要進壹步加強合作,業務會涉及產品加工合作和銷售合作。如果將改進後的物流形式與改進後的物流形式進行比較,讀者就不難看出兩者的優劣。在改進後的物流系統中,物流配送系統是多對多的,層次多樣,管理復雜。因此,用戶必須面對許多物流服務接口來完成物流操作,這會延遲他們對客戶需求的響應;此外,這種物流系統是多余的,成本高。由於物流中心的建立,企業和客戶的所有物流操作都集中在壹個平臺界面上,便於統壹管理和及時響應,縮短了響應時間,提高了服務質量。由於物流中心面向集團企業和客戶,集團內的物流系統會整合到物流中心,所以不存在物流系統重復建設的問題,節省了大量的投入成本。二、貨代企業:信息化多式聯運在整個現代物流氛圍中,航空公司、航運公司、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企業起主要作用,但也包括航運碼頭、機場、鐵路運輸樞紐和國家物流中心。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物流行業出現了全球跨行業、跨國的物流服務商。這類供應商來自傳統的陸海空貨代企業。傳統貨代企業往往根據自身的行業地位來決定自己的業務,壹般從事單壹功能的貨代業務。這類貨代公司由於功能單壹,只能做“港到港”和“站到站”的業務。目前,國際貨運代理正在整合當地的陸路運輸和內河航運代理,為客戶提供門到門業務,這就是所謂的國際多式聯運。目前,民航快遞公司是國內首家實行“門到門”業務的貨代公司,同時利用其機場優勢,建立以機場為服務中心的快遞業務,並與國際貨代系統對接,實現國際多式聯運服務。由於傳統貨代只有單壹的業務功能,如果客戶需要做“門到門”的業務,托運人和收貨人必須共同聯系其他貨代或運輸公司,完成從港口到目的地的交貨過程。問題是整個業務流程不透明,不可控。那麽,如何通過系統自動記錄和跟蹤送貨上門業務和服務,從而為客戶提供可視化服務呢?這涉及到國際多式聯運。多式聯運是通過建立跨行業、跨地區(全國)的物流服務資源網絡而形成的服務體系。在這個系統中,當客戶委托物流企業服務時,他可以提前知道貨物何時到達目的地。同樣,收貨人也不必親自提貨或委托他們提貨,而是在告知的時間內拿到貨物。可見貨代業務的這種轉型給用戶帶來了很多好處。比如整體物流成本降低;操作過程可控,可與自身建立的計算機應用系統連接,實現實時信息交換;貨運公司將通過多式聯運為客戶提供更合適的服務,從而在服務市場上獲得更大的競爭力。但多式聯運系統只有借助完善的計算機系統才能實現,而且由於系統面對不同行業的不同系統,在信息傳遞和享受上會面臨壹定的問題。可以說,要實現多式聯運,必須建立統壹的信息處理和電子操作交易平臺。三。外資物流企業:引領信息化潮流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物流服務企業通過獨資或合資方式進入中國內地提供物流服務,最先進入的行業是國際貿易和國際貨運代理業務。其中,著名企業包括馬士基等國際大型物流服務企業。2000年後,隨著物流在中國的升溫,許多大型國際物流公司開始進入中國,包括村田和小野,美國的沃爾瑪,臺灣省的戴蓉和虞丘,新加坡的新科安達和香港的華潤。這些國際物流公司主要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其進入方式有:壹是通過與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或集團企業合資,成立合資企業,專門從事第三方物流服務。這些企業進入後,會參與合資企業的管理業務,通過這種參與,迅速提高國內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使之與國際接軌。此外,隨著國外企業大量進入中國,國際物流需求也將在中國得到體現,中國將逐漸形成國際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合資企業也可以參與這些業務領域。其次,國際物流公司直接在中國設立采購和國際配送中心,為各國企業在中國的加工采購機構提供優質的物流配送服務。外國企業進入中國物流市場,首先遇到的問題是文化環境的適應和融合。因此,“能否實現無障礙溝通”是這些企業在中國成功的必要條件。因為在國內設立機構,需要使用國內勞動力,降低運營成本;為了實現無障礙交流,他們必須根據用戶的文化背景對信息管理系統提出多語言系統要求。
  • 上一篇:什麽是高風險企業
  • 下一篇:審計費用收費標準是什麽?壹般怎麽收費?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