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EDI作為電子數據交換理解時,英文全稱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這時,EDI理解為壹種以電子數據形式傳輸數據的技術。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主要用於企業與企業之間,可以與其上下遊建立EDI數據連接通道,通過安全可靠的方式傳輸重要的商業數據,如訂單、invoice等。舉個例子,A和B兩個人之間需要及時有效的傳遞信息,當物理間隔距離較遠,且傳輸的信息量又很大時,可以通過電話溝通。那麽企業之間應該如何傳輸大量的業務信息呢?這個時候就可以由EDI系統扮演“電話”的角色,當企業A和企業B都擁有EDI系統,兩個企業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就可以順利建立起來。如下圖所示:
A公司將圖中1.1訂單數據導入EDI系統,生成符合EDI格式的1.2采購訂單。之後A公司的EDI系統通過互聯網將1.2采購訂單發送給B公司的EDI系統,B公司收到後,將1.3訂單數據導入業務系統。
B公司將圖中2.1invoice數據導入EDI系統,生成符合EDI格式的2.2invoice。之後B公司的EDI系統通過互聯網將2.2invoice發送給A公司的EDI系統,A公司收到後,將2.3invoice數據導入業務系統。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壹個特殊的“電話”,EDI系統需要有壹套國際統壹的語法規則。使用相同的國際標準化語法規則是兩個企業之間成功搭建數據傳輸通道的第壹步。
上文提到的國際標準化語法規則即為EDI報文標準,常見的有X12、EDIFACT、TRADACOMS及ebXML等。
企業之間的數據往來過程中需要傳輸各種類型的數據,主要包括訂單、預測訂單、訂單變更通知、訂單確認回執、發貨通知單、對賬單、發票等。需要註意的是,EDI系統是不限制傳輸的數據格式的,不論是標準的EDI報文或是其他Excel,XML,CSV格式文件,甚至是圖片,EDI系統都是支持傳輸的。
EDI項目實施完成之後,數據可以在無人工操作的情況下進行傳輸。避免了由於人工誤操作帶來的錯誤。對EDI的效益做過統計,使用EDI可提高商業文件傳送速度81%,降低文件成本44%,減少錯漏造成的商業損失41%,降低文件處理成本38%。無論是庫存檢查、訂貨還是簽發發票,繁瑣的業務操作均可以通過EDI系統完成,自動化的操作真正做到了穩定、快速、準確。
由於企業使用EDI,整個數據傳輸過程均在互聯網上進行,減少了紙張的消耗量。同時也避免了因為行文結構、打印錯誤帶來的紙張消耗,極大的節省了人力物力。
希望可以給您帶來幫助,您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