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答:內生發展型憲法文化是指憲法文化的發展主要由民族或國家的內部因素和關系決定。這種憲政文化壹般形成於資本主義的拓荒時期。
3.答:法律認知是人們對法律內容、形式、運作、法律性質和功能等法律現實的感知和理解,以及法律與其他社會現象的區別和聯系。
4.答:憲法文化情感是指與憲法現象相聯系的情感體驗,是在理解和實施憲法的過程中形成的壹種普遍心理。
二、簡答題
1.答:憲法理念是憲法規範和憲法實踐的反映,其功能主要表現在憲法的創制、實施和民主政治建設中。
(1)憲法理念在憲法創制中的作用
憲法創制也被稱為制憲或立憲。任何憲法都不會憑空產生,而是由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傳統等諸多因素決定的。這些因素往往通過憲法觀念在人們的憲法活動中發揮作用。可以說,憲法觀念,尤其是憲法權力主體的憲法觀念,是決定制定的。
什麽樣的憲法和不同的憲法觀念的主要因素是導致世界上各種憲法的原因之壹。比如美國憲法,就是當時美國統治者憲法觀念的產物。無論是三權分立、制衡的體制,還是聯邦制,抑或是後來增加的“權利法案”,都是當時統治者所擁有的憲法觀念的產物。1993我國憲法修正案的壹個主要內容就是在憲法中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容。1年,憲法修正案也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這是90年代以來中國確立的市場經濟理念和法治理念的體現。
(2)憲法理念在憲法實施中的作用。
憲法要發揮作用,就必須得到實施。憲法的實施和憲法的理念可以相互促進,憲法的理念在憲法的實施中實現,同時又在憲法的實施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兩者的良性互動必然導致憲政國家的實現,而兩者的惡性發展則可能導致對民主和人權的踐踏。雖然保證憲法的實施需要很多條件,但人是最基本的。因為人的活動是受壹定的觀念支配的,所以擁有什麽樣的憲法觀念,什麽層次的憲法觀念,對於憲法的實施尤為重要。總的來說,世界各國的憲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憲法,大多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其字面意義大多體現了民主和進步,但為什麽在實施過程中會導致不同國家的不同後果呢?雖然原因很多,但公民的憲法觀念水平是關鍵。
(3)憲法理念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
憲法是民主事實的法律化,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與憲政制度的完善過程是壹致的。壹方面,憲法觀念是對憲法的認知和評價,另壹方面,民主政治的運行也必然伴隨著憲法觀念。因為憲法的觀點
代議制、分權思想、人權保障思想和法治理念等內容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憲法理念發展的歷史表明,它最初只是被少數人認可,或者被少數國家接受。此時的民主政治不僅受到地理的限制,而且不穩定。但是
當憲法概念成為普遍的法律概念時,民主政治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中國近代沒有真正實現民主政治的理想,原因固然很多,但傳統法律文化觀念的影響很重要。在傳統法律文化中,君權是核心,國家是本位,血緣是紐帶。
強調人治,忽視法治,強調專制,忽視民主,忽視人權的觀念,直接影響了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必須樹立和強化公民的憲法觀念。可以說,公民對憲法理念的認知程度標誌著民主政治建設的程度。
2.答:憲法文化是壹個整體,是構成憲法文化的各種要素的有機結合。構成憲法文化的要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對憲法文化的認知、評價和情感。這三個要素根據認知主體對憲法文化的理解深度和角度而有所區別,但同時又是壹個相互依存、統壹的整體。(1)憲法文化的認知解決的是事實判斷問題,是主體對什麽是憲法文化的回答。對憲法文化的認知包括認知和感知兩個層面。對憲法文化的理解是人們對憲法的理性認識,其認知主體普遍具有憲法知識,是對憲法規範和實踐的深刻反映。對憲法文化的感知是人們對憲法的經驗性認識,往往因人而異。因此,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公民憲法文化
認知結構上也有差異。壹般來說,憲法越貼近現實生活和政治實踐,憲法就越深刻,人們的認知就越高。同時,民眾參與憲法生活的程度、民眾接受憲法普及的程度、民眾接受憲法教育的水平,都可以影響民眾對憲法文化的認知。此外,對憲法文化的認知還受到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影響。
(2)憲法文化評價是指人們對各種憲法現象的價值判斷、選擇和排序。它要解決的是憲法應該是什麽的問題。憲法文化的評價反映了主體對憲法認識的價值取向。對憲法文化的評價反映了人們對憲法文化的認識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
任何憲法規範和憲法制度都是特定價值觀的體現,憲法規範中有壹套價值觀。
(3)憲法文化情感是指與憲法現象相聯系的情感體驗,是在理解和實施憲法的過程中形成的壹種普遍心理。情感因素在更深層次上影響著個體的行為選擇和社會制度選擇。憲法文化的情感元素是長期形成的,是壹種超穩定的結構和呈現
它潛隱著,深深地影響著壹個民族、壹個國家的憲政文化的發展。
三、論述題
1.答:加強憲法文化研究,促進憲法文化發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加強憲政文化的研究,傳播和普及憲政的基本理念。
憲政的基本理念是憲政精神,是區分民主政治與專制政治、法治與人治的標誌。憲法至上、政府守法、違憲審查和人權保障已被公認為憲政的基本理念和憲政文化的核心。
(1)憲法至上是憲政最重要的追求和標誌,意味著憲法在國家和社會管理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高無上的。這意味著憲法規定的權利保障、正義、平等、自由和制約權力的原則不可動搖,憲法具有最高權威。從邏輯上講,憲法至上是法律至上的具體表現。如果憲法至上不確定,法律至上就是壹句空話。沒有憲法至上的文化傳統,法治社會就無法建立或長久維持。因此,加強憲法文化建設,必須在公民心中樹立憲法至上的信仰。
(2)政府守法意味著國家的壹切權力都根植於法律,都應依法行使:如果政府違反法律,超越自己的職權,必然導致違法行為在全社會泛濫,出現“政府管不了”、“法治只管民不管官”的局面,首先後果就是公民權利受到侵犯。經過
作為壹種憲法理念,遵守政府法律的基礎是保護公民個人的自由和權利。正如《法國人權宣言》所宣稱的,在壹個權利得不到保障、權力沒有下放的社會裏,沒有憲法。因此,只有憲法才能確保權力來源的合法性。
(3)要保證憲法的全面實施,就必須處理違憲行為。因此,違憲審查是憲法實施的最重要形式。違憲審查作為憲法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憲法與民法、刑法壹樣具有可操作性。違憲審查的形式主要有美國式的司法審查、德法式的專門機關審查和中國式的立法審查。它通過確定與憲法相抵觸或違背憲法精神的法律無效來確保普通法律規範與憲法的壹致性,從而在制度上保證憲法的權威。從憲政國家到憲政國家的轉變,應該伴隨著憲法保障機制的成長。在中國的憲法實踐中,這壹環節需要加強。
(4)人權是憲政的目標。因為憲法對人權的規定是最詳細的,沒有人權規定的憲法不是完整的憲法。憲法的至高無上使人權神聖不可侵犯,政府的守法將權力對權利的侵犯限制在最低限度,違憲審查使侵犯人權行為得到及時合理的救濟,從而
人權的終極目標是憲政。
其次,提高全民族的憲法精神,加強制度建設是促進憲法文化發展的重要措施。
憲政精神是壹個民族尊重憲法、實行民主政治的風氣和習慣。憲法精神的確立是壹個長期的形成和培育過程。鑄造全民族的憲法精神是憲法文化發展的前提。
(1)要進行長期的憲法宣傳教育,使公民形成遵守和尊重憲法的觀念。特別是,各級國家領導人應該帶頭遵守憲法。通過建立必要的制度和開展壹定形式的活動,可以保證憲法的宣傳。
(2)為了保證憲法的權威性,憲法中過時的內容應及時修改或以其他方式改變。憲法應該是綱領性的,在未來發展中發揮前瞻性的作用。但社會轉型期帶來的變化是迅速的,所以憲法有時難免滯後於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修改,憲法的最高權威將受到沖擊。
2.答:憲法至上原則是壹個國家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的核心和基礎,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國家的壹切法律和法律制度都不得與憲法和憲法制度相抵觸,其他法律和法律制度之間的關系,包括法律效力的高低,都由憲法規定。
現行憲法在序言中明確指出:“這部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我國各族人民取得的成就,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這是憲法至上作為現行憲法基本原則的憲法基礎。
根據現行憲法的規定,我國現行法律體系由憲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組成,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憲法規定,行政法規不得同法律相抵觸,地方性法規不得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這些條款是憲法的最高權威。
在憲法中的具體表現。此外,“全國各族人民、壹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並有責任維護憲法的尊嚴和保證憲法的實施”的規定,也體現了法律至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