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的食品監管體系是怎樣的?

中國的食品監管體系是怎樣的?

借鑒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管理的經驗,結合我國和北京市的實際情況,從長遠來看,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應由綜合協調的多部門、分段監管向綜合協調的多部門品種監管轉變。在現有國家體制下,北京應進壹步完善市場監管部門主導多部門、分段監管模式,以市場準入制度為核心,以綜合協調為依托,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保障,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手段,進壹步強化源頭管理、風險管理和全過程監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控能力和監管能力,構建與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1.完善法律保障食品安全的市場準入。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包括主體準入和客體(商品或服務)準入。即通過在市場準入環節實施市場準入,在市場交易環節實施動態監管,對不合格食品或違法經營者實施市場退出機制,實施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監管。目前北京部分食品市場準入管理需要修訂完善,以保證《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的實施。具體來說:壹是加強市場準入管理,明確食品批發市場的開辦條件和開辦者的責任義務;明確重大活動的食品安全要求,重大活動的組織者、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監管部門的法律責任;加強對糧食倉儲、物流、運輸等經營活動的監管。二是強化地方政府的監管責任。進壹步明確鄉鎮街道的食品安全責任,以承擔其區域內小作坊、食品攤販、非法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銷售的監管。三是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對食品現場制售、包裝儲運等食品相關行為,以及送餐企業、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民俗遊客、廟會餐飲服務提供者等特殊經營主體,細化和明確監管部門和責任,解決監管空白和責任交叉問題,實現食品安全全過程、無縫隙監管。

2.建立健全協調性強的綜合協調平臺。在市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統壹領導框架下,建立協調有力的綜合協調決策指揮平臺,實現監管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比如在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上,要明確統壹指揮調度程序,區縣政府、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食品辦、市應急辦的職責要再次明確,避免處置現場混亂。進壹步完善日常監管協調。完善市場準入、統壹監測、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食品安全信息統壹收集發布等工作機制。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查機制,督促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區縣政府和各街道、鄉鎮落實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在食品安全科學監管中的作用。食品汙染涉及諸多因素、環節和主體,需要逐步實現從最終產品監管到全過程的預防性監管。科學引導輿論,增強媒體應對食品安全公共事件的能力,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消費環境。提高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識。

4.提高監測能力,建立科學的監測體系。壹是開展食品安全科學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關鍵技術前瞻性研究和相關戰略研究。二是緊跟國際先進水平,針對我市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重點開展涉及非食用物質、食品添加劑、食品接觸材料、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輻照食品、風險評估等方面的技術研究。比如餐飲企業目前使用的“壹滴香”問題,就是在大量實驗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專家分析評估,證明是安全的。

5.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強化信用監管。加強信息公開制度建設,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者實施公開預警、警示和告知,達到獎勵守信、懲戒失信的目的。對食品生產經營者實行嚴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凡在食品生產銷售中有過嚴重劣跡的,終身不得從事食品行業。開展信用評價措施,並將其作為食品安全管理的監管依據。通過建立統壹的企業和食品信用信息平臺,采集信用信息記錄,對食品和企業實施信用監管。總之,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是食品安全有效監管的保障。

  • 上一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為什麽開啟了反腐敗法律制度的新篇章?
  • 下一篇:我想要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相關資料和問題。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