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為什麽說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為什麽說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參見雲南農業大學、李永春主編《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載《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03期。

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李永春(雲南農業大學,昆明650201)

摘要:闡述了法治和法治經濟的內涵,指出法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市場主體的確立、市場經濟的秩序、規則的形成和發展、宏觀調控都需要法治。

中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治。必須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法律體系,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

關鍵詞:法治;市場經濟;法治經濟

第二,市場經濟呼喚法治

總的來說,市場經濟是壹種開放、競爭、高效的經濟制度,是調節經濟運行、合理配置資源、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機制。

所謂市場經濟,用經濟學的語言表述,就是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社會不同利益主體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制度。

1.法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1)市場主體的確立需要法治來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所有制結構,承認生產資料屬於不同的所有者是建立市場經濟的前提,因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要求所有商品生產者都是獨立的經濟主體。

過去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實際上是以* * *為主體,由* * *直接控制和領導企業,層層制定計劃並下達給企業組織生產。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要求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商品生產者。

所有這些獨立的商品生產者都必須面對市場。在市場上,商品所有者出售商品,購買者購買商品。他們通過市場買賣和交換商品,目的是追求和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

為了滿足自身經濟利益的需要,市場經濟主體的財產必須得到充分的確認和維護,市場經濟主體的產權必須得到法律的充分確認和維護,這是市場機制運行的基礎。

壹方面,法律保障市場主體有權控制、使用和處分其合法擁有的物質財富,包括土地、自然資源、勞動產品、貨幣和各種有價證券;另壹方面,法律保障市場參與者擁有和使用其精神產品的權利,如專利、版權和商標,這是市場參與者進行經濟活動的前提條件。

根據法律,所有權是壹種排他性的財產權。當有人取得某項財產的所有權時,就意味著排除了其他任何人對該財產的幹涉。

所有權可以對抗任何人,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阻礙或幹涉所有權人行使所有權,也不能侵犯所有權。

所有制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前提和結果。

沒有法律,市場主體的所有權就得不到充分的確認和保護,市場經濟也無從談起。

(2)市場經濟秩序和規則的形成需要法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在社會勞動中生產的商品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在市場上進行交換,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獲得各自需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因此,全社會必須遵循價值規律來組織商品生產。

價值規律的作用必然導致競爭,而競爭需要良好的秩序。

壹個理想的、完整的市場經濟應該是公平的、契約式的。

市場經濟是公平競爭的經濟,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動力。它要求每個市場主體站在同壹起跑線上,遵守同樣的規則。

市場經濟也是契約經濟,市場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換關系是通過契約形式聯系在壹起的。

在市場經濟中,公平競爭的規則和秩序只有通過法律形式才能得到有效的確認和實施。

市場交換中的契約與信用關系,只有經過法律確認,成為受法律保護的契約關系,才能有效實現。

市場經濟是遵循壹定規則的有序經濟活動,需要法律的有力保障。

然而,市場經濟經常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幹擾。

來自市場內部的幹擾主要是市場主體的不規範行為造成的,表現為偽造、欺詐、欺騙、違約、不合規。

合法壟斷、不正當競爭等。

外部幹擾主要是行政權力行使不當造成的,表現為權力“尋租”、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亂發證等。

內外幹擾相互影響,使市場活動陷入無序和混亂。

因此,不僅要以法律的名義公布市場的基本規則,以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而且要以法律制約* *的權力,防止權力對市場的不當幹預。

(3)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需要法治。市場經濟的關系壹方面是財產關系,另壹方面是經濟管理關系,是在社會生產總過程中對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的過程中發生的物質利益關系。

市場經濟離不開* * *的宏觀調控,但多年的經濟實踐證明,如果* * *的調控行為不規範,就會促使生產主體的短期行為,誘發市場主體的不規範行為。壹旦市場主體的短期行為變得嚴重,常規控制手段壹時難以解決,也難以規範* * *的控制行為,形成惡性循環。

而且,* * *往往為了某些權益,過多地幹預經濟活動。

比如嚴格控制物資資金分配權、產品定價權、人事管理權等。,大肆侵害企業和個人的權益,個別* * *官員大肆權錢交易,中飽私囊,腐化墮落,成為腐敗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發展市場經濟時,必須對* * * *進行壹定的法律約束。

2.法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來看。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經歷了兩大發展階段,即自由競爭階段和壟斷階段。

不同階段需要相應的法律規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的基本前提是原始積累。“劍與火”的文明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貨幣轉化為資本,經濟法在這壹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中,英國最為典型。

英國從17世紀開始進行圈地運動,從1,700到1,806,5438+0,頒布了2200多項土地法規。通過這些法律,封建土地所有制變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迫使農民與土地分離,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雇傭工人。

同時,為了加速資本積累,進行自由貿易和競爭,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各資本主義國家都制定並實施了民法和商法,以保證看不見的手能夠調節市場的運行。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開始從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隨著新興科學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以及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社會經濟關系變得日益復雜。為了避免壟斷資本之間的激烈競爭,各國資產階級開始憑借國家權力制定和頒布經濟法,幹預社會經濟生活,公法開始正式介入經濟生活,並逐漸成為* * *調控市場經濟的手段。

經濟法作為國家幹預經濟的手段,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從1929到193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後,各國* * *開始了經濟立法和司法工作,並將法律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羅斯福新政時期,采用凱塞主義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頒布了《國家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勞動關系法》、《社會保險法》、《出口管理法》等壹系列相關經濟法,並將經濟立法作為調整國民經濟的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繁榮。

二戰後,國際經濟競爭和中斷進壹步加劇,各國* * *進壹步利用法律幹預經濟,尤其是德國和日本。

德國頒布了以反壟斷法為核心的龐大的經濟法律規範,對德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同樣,面對戰後的廢墟和混亂的社會經濟,日本仿照德國制定了壹系列經濟法規,進行了土地改革,緩和了勞資矛盾,並根據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要求調整了立法重點,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經濟法規體系,對日本從技術落後的工業國向高度發達國家的飛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市場經濟法制化的過程,法律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3.中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治。

改革開放以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萎縮,市場逐步進入社會經濟生活,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然而,在新舊制度轉換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壹些新的問題,如缺乏合理的產權觀念和契約精神,違約事件頻發,商業活動中的不道德行為等。,嚴重影響和幹擾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市場本身難以克服短暫性、盲目性、盈利性和差異化等缺陷。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壹系列值得關註的問題,如非法倒賣、地方保護主義、環境汙染、兩極分化日益嚴重等。主要原因之壹是缺乏完善的經濟立法、司法和執法,特別是缺乏正常市場運行的法律法規體系。

因此,為了加強和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迫切需要我們根據中國的國情和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制定、頒布和實施壹套相關的法律,以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調控市場經濟運行,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第壹,在基本制度上,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保護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

第二,在市場秩序方面,要進壹步加強立法和監管,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規範人們的經濟交往,保護合法的經濟行為,制裁和禁止非法行為。

第三,在體制轉軌方面,要進壹步用法律規定和約束* * *的行為,避免* * *對企業的任何過度幹預,保證政企分開,實現* * *的職能轉變。

第四,在對外關系方面,隨著我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日益聯系,涉外經濟糾紛也日益增多,這就要求我們加強涉外法律機制,解決對外經濟關系中的經濟利益糾紛,維護國家,促進對外經濟的發展。

  • 上一篇:泗陽縣教育局內部結構
  • 下一篇:物業企業進行物業管理的依據是什麽,業主委員會的義務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