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和犯法是壹個概念嗎?很多人覺得犯法就是犯法,意思是壹樣的。違法和犯罪的區別在於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所以處罰也不同。所以違法和犯法是壹個概念?
違法和犯法是壹個概念嗎?1 1.違法就等於犯法嗎?
違法不等於犯法。壹般來說,違法都是小錯誤,比如開車時不小心闖紅燈。犯罪是大錯,比如殺人,搶劫,拐賣婦女。只有觸犯刑法才是犯罪,才會導致坐牢的後果。違反其他法律只是違法,不會坐牢。最多就是罰款和拘留。
第二,違法與非法的區別。
1,性質不同:違法行為不壹定是犯罪行為,但犯罪行為壹定是違法行為;即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違反任何法律法規都是違法的,但只有觸犯了刑法才是犯罪。
2.概念不同:違法是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造成受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遭到破壞的行為,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犯罪,比違法更嚴重,是違反法律的規定,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遭到破壞,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
3.處罰方式不同:違法處罰可以是警告、行政拘留、罰款、吊銷證書等。犯罪的刑罰壹般為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死刑,並可能伴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等。
三、相關案例分析
比如某鄉鎮企業員工深夜撬開倉庫門,盜走數千元物資,案發後被法院判刑;而另壹名工人在修理倉庫暖氣時,出其不意地偷走了近百元的同種材料,但事發後不認為是犯罪,只作非法處理。
雖然這兩名員工的行為屬於盜竊罪,但前壹名員工的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且盜竊數額較大,已構成犯罪。後壹員工的行為社會危害性較小,盜竊數額不大,情節明顯輕微,不構成犯罪。
違法和犯法是同壹個概念嗎?2違法與犯罪的主要區別如下:
1,侵犯的範圍更廣,包括刑事侵犯、行政侵犯和民事侵犯,犯罪是侵犯的組成部分,範圍只關於刑事侵犯;
2.違法是違反法律法規,犯罪是依法應受懲罰的行為;
3.違法的社會危害性有輕有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有重。
根據《刑法》第十三條,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都是犯罪,但是情節明顯輕微,危害不大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壹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行為,分裂國家的行為,顛覆人民民主專政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的行為,侵犯公民私人財產的行為,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行為,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應當依法懲處的行為,都是犯罪,但是情節明顯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違法和犯法是壹個概念嗎?1.犯罪和犯法有什麽區別?
違法與犯罪的區別如下:
1,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
2.懲罰的方法不同。違法和民事違法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為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處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規定,壹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行為,分裂國家的行為,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的行為,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行為,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都是犯罪,但是情節明顯輕微,危害不大的。
二、犯罪有什麽特點?
犯罪必須符合我國刑法關於犯罪的規定,必須具備以下特征:
1.犯罪是壹種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征。
2.犯罪是違反刑法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是同時違反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
3.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只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才應該受到刑罰的制裁,才被認為是犯罪。
上述特征是認定任何壹種犯罪都不可或缺的條件。
同時,刑法還規定,情節明顯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說明行為的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是違法性和犯罪性的界限。
3.違法被治安處罰會有犯罪記錄嗎?
被治安處罰不會留下犯罪記錄,但會有違法記錄。
根據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下發的《關於建立罪犯犯罪記錄制度的意見》的通知,犯罪記錄是指對壹個人犯罪行為的記錄。又稱犯罪記錄制度,在我國法律上壹般指犯罪記錄的檔案記錄。
行政拘留是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處罰。行政拘留只是記錄,但不會留下犯罪記錄,不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違法不等於犯罪,但嚴重違法會構成犯罪。違法與犯罪有明顯的區別,主要表現為:
1,兩者的社會危害性不同,犯罪壹般情節嚴重,社會危害性大,但違法行為情節明顯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
2.兩者違反的法律是不壹樣的。構成犯罪的,必須是違反了刑法的有關規定,而違法是違反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
3、兩者的法律後果也不同,如果被認定為犯罪,可能會被判處刑罰,而違法行為則受到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