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什麽是同性戀?

什麽是同性戀?

從心理學上來說,同性戀被視為滿足性欲的對象。同性戀發生在男人中,女同性戀發生在女人中。除了受生理解剖的限制,同性伴侶之間還可以發生其他形式的性活動和性接觸,他們渴望建立所謂的“家庭”。由於社會、道德、法律和習俗的幹擾,許多同誌處於極度焦慮之中,有強烈的悲傷感,甚至有自殺傾向。心理因素;受社會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世衛組織在1992中規定,同性戀不屬於“疾病範疇”,所以同性戀是“無辜的”,同誌們不必自責。

有壹些判斷的標準:壹個同性戀壹般在兒童期會有壹些征兆,但在兒童期的表現正好與性成熟相反。小時候喜歡和異性在壹起,喜歡扮演異性的角色,喜歡穿異性的衣服,喜歡模仿不同的動作等等。到了青春期,情況變化很快,開始對同性感興趣,愛同性,但對異性表現出厭惡或冷漠。

有壹些標準:B長期沒有得到同性長輩的照顧,或者和異性長輩住在壹起時間太長,這種情況在單親家庭很常見。

c從小在大環境還是小環境中長大。

d對異性沒有“性”的興趣,也從未和異性有過夢中的性。

e對同性有持久而強烈的好感和性欲,表現為勃起

另外,壹些臨時同性戀者,被異性打擊或傷害過,想以同性戀的方式自娛自樂或報復他人或者他們本質上從未排斥過異性。選擇的對象只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有時稱為雙性戀)。他們善變,善變,播病,相當危險。所以,同誌們壹定要提高警惕!

編者按:李銀河,1952年2月生於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後。中國第壹位研究型女社會學家,也是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社會學家之壹,被《亞洲周刊》1999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物之壹。

新浪觀察:大多數普通人認為同性戀是壹種精神或心理疾病,或者說是壹種變態。需要醫生的治療。是這樣嗎?

李銀河: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2001年4月20日出版了壹本精神疾病手冊,官方刪除了關於同性戀的內容。這壹情況,中國中央電視臺也做了相關新聞報道。這說明中國對同性戀的看法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同性戀不是病的結論是基於很多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心理狀態。同性戀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壹般和異性戀者相當,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

新浪觀察:那麽同性戀是怎麽產生的呢?同性戀者的出現是什麽原因?

李銀河:就同性戀的產生而言,可以說學術界沒有定論。壹般來說,可以分為先天論和後天論。先天論學者認為,同性戀者在生理結構上不同於常人,包括(1)胎兒因素;(2)大腦因素;(3)激素因素。正因為這些物質而非精神上的東西,同性戀者的形成是由天性決定的。另壹類後天學者,從社會建構主義的角度,認為後天的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童年環境、青春期經歷和環境因素)導致了同性戀的形成。同性戀在人類歷史上由來已久。其實古羅馬可以說是同性戀的繁榮時期。那時候,除了幾個親密的異性朋友,壹般成年男性至少會有壹個年輕男性的親密伴侶。其實從整個動物界來看,同性戀不僅僅是人類的現象。同性戀可以在人類的許多近親身上找到,比如大猩猩。很多學者解釋說,同性戀其實是壹種自然、自然、正常的現象,無可厚非。

新浪觀察:無論同性戀是否正常,我們都不得不關註它與艾滋病密切相關的現象。對此妳怎麽看?為什麽同性戀人群的艾滋病發病率比壹般人群高?

李銀河:現在不壹定是這樣。從西方國家的情況來看,那些年在男同性戀人群中發現了艾滋病,而且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播速度非常快。這種情況在女同性戀中要少得多。這主要和男同性戀的行為有關。後來在壹些學者和政府宣傳的影響下,男同性戀者已經大大改變了自己可能引發艾滋病的高危行為,艾滋病的發病率也降低了很多。在中國,導致艾滋病的主要原因是賣血和靜脈註射毒品,然後是同性戀人群。男同性戀的艾滋病發病率比國外高。為什麽同性戀人群的艾滋病發病率比壹般人群高?我覺得這主要和法律保護的同性戀情侶之間沒有穩定的關系有關。他們的性伴侶通常更換頻繁,關系復雜。這些都是艾滋病發生和傳播的重要原因。在這壹點上,我主張同性戀結婚。壹些國家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壹點,並以法律的形式賦予同性戀者結婚的權利。

新浪觀察:可以介紹壹下國外同性戀結婚的情況嗎?這場婚姻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他們的現狀?

李銀河:在幾個北歐國家,比如芬蘭、挪威、瑞典等等,都有關於同性婚姻或者類似婚姻關系的法律規定。此外,德國和法國最近也頒布了相關法規。在美國的壹些州,也有保護同性戀者權利的規定。當然,由於美國實行州立法,有些州甚至將同性戀視為違法行為。對同性戀者的婚姻或類似婚姻的壹般規定,保護了他們的合法權利和義務,死後財產的繼承,子女的收養,對穩定同性戀關系,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至少是不歧視地正常對待他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目前雖然說在中國並不違法,而且相對於西方對同性戀者的傳統壓迫是壹種溫和得多的社會態度,但是並沒有相關的保護或者承認的規定。承認同性戀,給予他們合理的權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是多元化的進壹步體現。

新浪觀察:前段時間看到壹些報道,國外壹些基督徒向政府抗議,拒絕將孩子交給同性戀撫養,以消除對下壹代的不良後果。

李銀河:其實這個怎麽說壹直有爭議。不僅領養孩子,連打工都被歧視。我在國內認識的壹個同性戀,因為暴露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老板給他三個月時間找新工作。這還不錯。而且當事人根本不能起訴他的雇主,不能因為他是同性戀就歧視他,從而剝奪他的工作權利。如何起訴?根本沒有相關的保護或反歧視法律。法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公開同性戀身份的福柯說過,“壹個大學的同性戀教授,在某種程度上,和壹個禿頂的人當教授沒什麽區別。”除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他還會對學生做什麽?他會教他所有的學生成為同性戀嗎?這是壹種荒謬的擔憂。福柯現在在西方社會比馬克思更有名,這是壹個有趣的現象。

新浪觀察:隨著互聯網的進壹步普及,同性戀行為似乎已經成為越來越可能的現實。不知道妳有沒有註意到?

李銀河:沒錯。記得有人跟我說,全球十大網站有三個是同性戀。更新率、瀏覽量等指標很多。我自己的感覺是,同性戀在網絡上還是挺活躍的。不用躲,可以自由交流找同類。

新浪觀察: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會不會有壹天早上醒來,發現同性戀成了主流,異性戀卻成了少數?

李銀河:這個擔心應該還是沒必要的。資料顯示,無論壹個社會的整體環境是特別嚴還是特別寬,同性戀人群的比例都控制在壹定數量,基本上是壹個常數。而且壹個有趣的現象是,壹般大城市的同性戀率都高於平均水平。像美國,平均在3-4%左右,但紐約的水平超出了這個數字。再比如香港,同性戀水平達到10%。似乎同性戀者更喜歡城市生活。

新浪觀察:翻閱資料,會發現壹些國外名人因為自己的性取向而遭遇不幸。比如英國著名作家奧斯卡·王爾德,還有不久前遇襲的巴黎市長。

李銀河:國外也有對同性戀的歧視,以前還挺激烈的。他和希特勒壹樣,試圖消滅所有的同性戀者,破壞性地殺死他們。而且之前的教會也大力打擊同性戀,認為同性戀是可恥的,不倫不類的,違背教義的。每年的6月29日,同性戀者都會在國外舉行自豪的遊行,紀念他們的抵抗運動。這裏有很多同性戀名人的不幸例子。比如柴可夫斯基,他承認自己是同性戀,後來被貴族法庭審判,被迫自殺。其實有很多優秀的同性戀,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王爾德,福柯都是同性戀。總的來說,西方國家對同性戀的態度是朝著理解和尊重的方向發展的。他們的同性戀可以公開競選市長,甚至有國會議員向公眾承認自己是同性戀。在國內,幾乎沒有相關的保護和認定規定。在此,我還是呼籲社會給予同性戀者更正確的看法和應有的尊重。承認他們標誌著壹個國家更加文明進步!!!

  • 上一篇:安全工作報告材料
  • 下一篇:網上兼職被騙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