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通信基站的危害?

通信基站的危害?

對通信基站的科學認識

近年來,移動通信發展日新月異,用戶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僅廣東省的手機用戶就已超過6000萬。為了保證移動通信暢通,實現無縫覆蓋,電信運營商有時需要在通話需求較大的寫字樓和住宅區增建移動通信基站。

然而,由於對電磁輻射的誤解和擔憂,許多地區的居民表現出抵制和排斥,壹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阻撓基站建設的過激行為。

壹方面,很多手機用戶要求信號覆蓋好,通話不掉線;另壹方面,誰也不希望通信基站建在自家門前。這已經成為移動通信服務的壹個難題。而且基站輻射的“恐慌情結”還在蔓延。

移動通信基站會帶來輻射汙染嗎?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嗎?為了幫助讀者更深入地了解移動通信基站的輻射問題,我們走訪了電磁輻射研究的相關部門和專家,希望通過科學和事實澄清真相,解決人們的後顧之憂。

作為高科技的產物之壹,移動通信技術對普通大眾來說是陌生的。對移動通信知識的缺乏是基站輻射恐懼的根源。此外,學術界不可避免地存在壹些爭議,國內外媒體也有壹些聳人聽聞的報道,在民間引起了壹些莫名其妙的恐懼和抵觸情緒。

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電磁輻射中,但只有當電磁輻射超過壹定的頻率和功率,造成“電磁汙染”時,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電磁輻射是通過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將電磁波發射或匯聚到空氣中的現象。

事實上,人類壹直生活在電磁輻射的環境中。因為地球本身就是壹個大磁場,其表面的熱輻射和閃電都可以產生電磁輻射,太陽等行星也從外太空不斷產生電磁輻射。雖然電磁輻射無處不在,但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可怕。當電磁輻射能量(用場強表示)控制在壹定限度內時,對人體、生物體和其他生物都是有益的。能加速機體微循環,防止炎癥,促進植物生長發育。

電磁輻射對人體是否有害,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壹是電磁輻射的頻率,二是電磁輻射的功率。只有這兩個因素超過壹定的允許值,造成輻射汙染,才可能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電磁輻射不能和電磁汙染直接劃等號,更不能和人體健康直接掛鉤。

基站輻射頻率在900 MHz左右,基本和電視相當。它收發的功率只有十幾二十毫瓦,不足以構成輻射汙染。

那麽,我們生活工作的環境中,電磁輻射在哪裏呢?這個主要在1)電腦0.6-1.5米的距離內;(2)電視機、音響等家用電器相對集中在客廳的地方;(3)工業、科學和醫療電氣設備及VDT周圍;(4)高壓輸變電線路和設備周圍。

雖然移動通信基站也是通過電磁波傳遞信息,但與電腦、家用電器、專業電器設備相比,基站並不是更強的輻射源之壹。特別是基於數字技術的應用,現代移動通信的輻射強度得到了進壹步的控制。

目前我國移動通信基站標準主要參考國家環保局和衛生部發布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具體來說,國家標準要求電場強度小於12伏/米或功率密度小於40微瓦/平方厘米。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這個標準要嚴格得多。

移動通信基站輻射頻率在900 MHz左右,與電視基本相當。移動通信現在采用微蜂窩技術,收發功率都很低,只有十毫瓦二十毫瓦,不足以造成輻射汙染。

同時,GSM基站的天線高度壹般為35至55米,發射功率為20瓦的大功率基站,在10米的天線前,功率密度為每平方厘米0.6微瓦。因此,如果GSM基站的天線高度在安全值以上,且與居民樓有壹定距離,電磁波在空氣中會進壹步衰減,人受到的電磁輻射就更少了。

基站建得越多,輻射越大,這是壹種誤解。相反,基站密度越高,功率越低,電磁輻射越低。

GSM移動通信采用微蜂窩技術。手機和基站通過電磁波雙向連接,每個基站都有壹定的作用範圍。為了保證良好的通話質量,需要在多個地點建立多個移動基站,以增加信息覆蓋。很多市民擔心,小區基站建得越多,輻射越大。

事實正好相反。基站密度越大,發出的電磁輻射越少。同時,離基站越近,手機發出的電磁輻射功率越低。為了保證移動通信的暢通和靈敏,移動通信的基站必須按照地理位置和受益區域進行分布。

另壹個問題是,兩個基站重疊區域的電磁輻射是雙倍的嗎?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基站輻射範圍邊緣的輻射值很低,即使人在兩個基站輻射範圍的重疊區,也不會承受太多輻射。

各方陳述

南京郵電大學院長王良元教授:

沒有必要對基站輻射感到緊張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基站輻射會對成年人造成傷害。事實上,任何輻射對人體都沒有好處,只是輻射有大有小。我們平時生活的環境本身就是壹個充滿輻射的環境,基站的輻射只是其中的壹小部分。因此,人們不必過度緊張。

廣東移動:

基站建設嚴格執行國家標準。

廣東移動在基站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基站輻射標準,嚴格控制其輻射值。此外,已開通和待建基站將委托相關單位進行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各期基站擴建工程也將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掌握該指標的識別參數,確保基站不會造成輻射汙染,不會給人民群眾帶來危害。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

誤解危及國家通信保障

有的地方人們不太理解,擔心電磁輻射危害身體健康,有的則以封建迷信、風水等名義阻撓基站建設。現在壹些建成的基站被強制拆除,造成國家財產損失,無法保障必要的通信設施。

這已經是壹個突出的矛盾。希望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宣傳,破除迷信,保護合法通信設施。

基站的監測結果符合國家標準。

現假設基站天線處於發射最大功率狀態,且正對天線,無遮擋,滿足室內外環境電磁波允許輻射場強第壹類強度的最小距離(即安全防護距離),得出的安全距離值見表。

這裏計算的安全距離是在理想狀態下得到的,但實際情況是居民、房屋等建築壹般都不會對著天線,更不用說靠近天線了。同時,建築物和植被的遮擋,以及大氣中的水汽、冷凝物、懸浮物對電磁波的吸收和散射,也會造成傳播的衰減。而且壹般情況下,天線很少處於最大發射功率狀態,即使出現,維持時間也不會很長。因此,實際安全距離應小於上述理論計算的安全距離。

根據廣東省環境輻射研究監測中心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的監測結果,可以得出三個結論:壹是移動通信900 MHz通帶內,任壹基站測試點的綜合電場強度低於公眾暴露的衍生限值12 V/m。二是基站周圍的電磁輻射在0.2-3.7伏/米範圍內,符合GB9175-88-88《環境電磁波允許輻射場強安全標準》的要求;三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電磁輻射問題,場強測試值均符合工程技術要求和電磁輻射設計安全值。

相關鏈接

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電磁輻射致癌。

早在19世紀,法國科學家就開始關註無線電波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普通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2004年,荷蘭衛生保健委員會出版了電磁場:2003年更新報告。報告中提到,由於手機產生的電磁場強度在輻射限值以下,這些磁場輻射不會直接造成健康問題。此外,該委員會還表示,沒有必要因為健康原因限制兒童使用手機。

2004年6月5438+10月,英國國家輻射防護委員會非電離輻射獨立顧問小組(AGNIR)發布了《射頻電磁場對健康的影響》綜合報告,並得出以下結論:獨立顧問小組審查了射頻傳輸對健康影響的證據,特別是自2000年《關於手機與健康的斯圖爾特報告》發表以來,生物學和流行病學實驗證據表明,射頻輻射低於標準水平,尤其是手機的使用。

瑞典輻射防護協會於2003年6月5日至2月5日發布了其獨立專家小組(IEG)關於電磁場研究的第壹份年度報告。結論是SSI的獨立專家組的第壹份年度報告研究了射頻電磁場可能產生的生物效應,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實驗性癌癥研究、血腦屏障損傷和熱休克蛋白。在任何壹個領域,都沒有壹個突破性的結果能夠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得出確定的結論。

事實上,近年來在這些領域發表了許多新的研究,自斯圖爾特報告發表以來,總體科學評價沒有實質性變化。正如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賀作秀所說,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壹例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傷害的確診病例。可見完全沒有必要談基站色變。

  • 上一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 下一篇:推薦幾部經典的歐美文藝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