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貨幣資金在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周轉和流動。
國際金融與壹國國內金融密切相關,但也有很大區別。國內金融主要受壹國金融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約束,而國際金融則受法律、法規、國際慣例和各國協商制定的各種條約或協定的約束。由於各國的歷史、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在對外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也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有時會導致非常激烈的矛盾和沖突。
國際金融由國際收支、國際匯兌、國際結算、國際信用、國際投資和國際貨幣體系組成,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比如,國際收支必然導致國際交換和國際結算;國際交換中的貨幣匯率對國際收支影響很大;國際收支中的許多重要項目都與國際信貸和國際投資直接相關,等等。
[編輯本段]國際金融的構成
國際金融作為壹門學科,可以分為國際金融(理論、制度、政策)和國際金融實務兩部分。前者包括:國際收支、外匯和匯率、外匯管理、國際儲備、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貨幣體系、區域貨幣壹體化、國際金融協調和全球國際金融機構。後者包括:外匯交易(包括國際衍生品交易)、國際結算、國際信貸、國際證券投資和國際銀行與管理等。
[編輯本段][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國際收支是“壹國與他國之間的貨物、債務和收入的交易,以及債權債務的變動”。國際收支通常按年、半年或季度計算。壹個國家的國際收支不僅反映其國際經濟關系,也反映其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
長期以來,國際收支的主要問題是,許多國家的國際收支是不平衡的,各國經常有許多矛盾和鬥爭,以調整和改善其國際收支。壹個國家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是經常發生的現象,入不敷出,達到完全平衡是非常困難的。但無論是逆差還是順差,如果數額巨大且長期存在,就會造成壹系列不良後果。因此,世界各國政府都會采取各種幹預措施來改善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壹國采取的措施往往會引起其他有關國家采取相應的對抗和報復行動,從而削弱或抵消該國監管措施的作用。此外,有時調整國際收支的方式與發展國內經濟的要求背道而馳。比如加息,如果恰逢經濟復蘇期,這壹措施將極大影響經濟復蘇;而且經濟復蘇受阻,會影響國際貿易的增長。
壹個國家的國際收支不同於壹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國際收支是壹國對外的貨幣資金收付,國際收支平衡表是壹國在壹定時期(壹年、半年或壹個季度)根據不同項目編制的記錄和統計表。國際收支能夠綜合反映壹定時期內壹國與外國之間貨幣和資本交換的總體情況,因此各國都非常重視國際收支的編制。
[編輯此段][國際匯款]
國際匯兌是指因國際支付而產生的外匯匯率、外匯市場、外匯管制等安排和活動的總和。
外匯壹般是指作為國際支付手段、國際流通手段和購買手段的外幣和外幣支付憑證。金銀成為貨幣後,貴金屬是主要的國際支付手段。票據出現後,還可以作為信用工具,辦理國際支付。匯率是用壹國貨幣表示的另壹國貨幣的價格。實行金本位制時,各國貨幣匯率波動不大,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1929 ~ 1933經濟危機後,金本位制度徹底崩潰,不能兌換黃金的紙幣制度開始出現。由於通貨膨脹的長期存在,紙幣不斷貶值,各國匯率不穩定日益嚴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從而為各國貨幣設定固定匯率。固定匯率制度對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徹底解體,各國紛紛實行浮動匯率制。此後,由於不再有固定匯率制度,匯率波動頻繁且幅度較大,對各國對外貿易影響很大。為此,世界各國都在壹定程度上控制或幹預本國匯率的動態。
外匯管制是壹個國家為了維護其經濟權利和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而對其與外國之間的國際匯兌和國際結算進行的限制和管理。當代幾乎所有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實行了有利於本國的外匯制度,只是方式、方法和具體內容不同。
[編輯本段][國際結算]
國際結算是指在不同國家的雙方之間結算交易的貨幣收入和支出的國際轉移。主要包括支付方式、支付條件、結算方式。
國際結算的方式方法是在各國經濟交往中自發產生的,匯付、托收、信用證等主要國際結算方式是歷史的產物。20世紀60-80年代,計算機、電傳、電視轉賬等現代化手段廣泛應用,結算技術水平大幅提高。
國際結算是壹項技術性很強的國際金融業務,它涉及許多復雜的社會和經濟問題。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在對國際結算方式的要求和選擇上,往往存在各種矛盾和沖突。各國都努力采取對本國最有利的結算方式。
[編輯本段][國際信貸]
國際信貸是國際貨幣基金的借貸行為。最早的票據結算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貸的開始。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現代國際金融中幾乎所有的活動都與國際信用密切相關。沒有國際借貸資金的無休止循環運動,國際經濟貿易交流就不可能順利進行。國際信貸主要包括:國際貿易信貸、政府信貸、國際金融機構貸款、銀行信貸、債券發行、補償貿易、租賃信貸等。
國際信貸與國際金融市場密切相關。國際金融市場是國際信用發展的重要條件,國際信用的擴大反過來促進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國際金融市場根據資金借貸的長短可以分為兩個市場。壹個是貨幣市場,即國際短期資本借貸市場;二是資本市場,即國際中長期資本借貸市場。最大的國際金融市場是歐洲貨幣市場,這個市場的借貸資本是不受各國法律法規管制的歐洲貨幣。歐洲美元是歐洲的主要貨幣市場,其次是歐洲馬克。還有亞洲美元市場。歐洲貨幣市場是巨額國際資金的供求中心。它和其他許多國際金融市場以及從它延伸出來的離岸金融市場,把世界各地的金融活動納入了壹個巨大的金融網絡,進壹步發展了借貸資金的國際化。
[編輯此段][國際投資]
外國的官方和私人投資通常是全球範圍的國際投資。國際投資是貨幣資本從壹國轉移到另壹國以獲取更多利潤的活動。二戰前,國際投資幾乎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全部資本輸出。戰後,蘇聯和東歐國家開始向發展中國家投資。同時,壹些發展中國家開始參與外國投資活動,主要是石油出口國。從20世紀到20世紀80年代初,有40多個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
21世紀以後,國際投資進入了新的金融經濟時代,對沖基金扮演了跨時代的角色。
[編輯本段][國際貨幣體系]
各國貨幣之間就國際交換中使用的貨幣和匯率安排自發或通過協商形成的國際體系。這是國際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的國際貨幣體系是金本位制。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壹方面,這壹制度通過固定匯率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戰後經濟和世界貿易的恢復和發展;另壹方面,它使美元與黃金平起平坐,成為普遍接受的國際支付、國際流通和購買手段,也是許多國家外匯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後來,隨著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這些國家的貨幣開始與美元平起平坐。1973美元再次貶值後,布雷頓森林會議建立的國際貨幣體系崩潰了。浮動匯率制度取代了固定匯率制度。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多次討論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並在1969和1978兩次修改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然而,由於各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國際貨幣體系中存在的困難和缺陷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國際金融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在銀行系統、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公司從事國際金融業務、國際貿易業務和教學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基本掌握經濟學科的基礎理論;系統掌握外匯、對外投資、國際結算等國際金融基礎理論,現代銀行的管理方法,信托投資、資金融通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中國有關國際金融的法律、方針和政策;精通英語,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譯能力,能夠用英語從事商務工作。
國際金融的主要課程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財務管理、國際結算、外匯銀行會計、保險概論、投資項目評估、英語函電等。
國際金融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在銀行系統、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公司從事國際金融業務、國際貿易業務和教學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基本掌握經濟學科的基礎理論;系統掌握外匯、對外投資、國際結算等國際金融基礎理論,現代銀行的管理方法,信托投資、資金融通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中國有關國際金融的法律、方針和政策;精通英語,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譯能力,能夠用英語從事商務工作。
國際金融的主要課程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財務管理、國際結算、外匯銀行會計、保險概論、投資項目評估、英語函電等。
國際金融圖書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作者:錢榮坤等編輯。
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
發布日期:2002-11
字數:357000
頁數:394頁
頁碼:16
工商銀行號碼:9787310017348
包裝:平裝
類別:書籍> & gt管理> & gt金融/投資> & gt國際融資
定價:¥18.00
[編輯本段]引言
這本教材比較適合金融專業的本科生和考上MBA的大三學生。學習這本教材需要有微觀、宏觀經濟學和貨幣銀行學的基本理論基礎,以及企業財務和會計的基本知識。
本教材分為四個部分:第壹部分是基礎章節,包括三章,分別是國際支付體系、國際收支賬戶、外匯與匯率。主要內容是展示國際貨幣和國際金融交易的起源,這是本書分析的基礎。第二部分是市場篇,包括外匯市場、匯率決定理論、國際金融市場和跨國公司財務管理四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國際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和市場環境,以及企業如何利用國際金融市場進行投融資和風險管理。第三部分是資本流動章節,包括四章,分別是國際收支理論、國際收支調整、國際儲備、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金融危機。主要內容是分析國際收支的機制和失衡的原因,以及國際收支調整和相關國際資本流動對不同類型經濟體的深刻影響。第四部分是政策,包括四章,即匯率政策、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機構。主要內容是展示開放經濟條件下國家間的宏觀經濟內外均衡和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全書以國際貨幣合作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