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什麽是正當防衛?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是什麽,如何認定?

什麽是正當防衛?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是什麽,如何認定?

很多情況下,如果我們在受到他人的侵害後還能反抗,這個時候壹般可以稱為正當防衛,那麽正當防衛要註意哪些問題呢?下面,為了幫助妳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我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什麽是正當防衛?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是什麽,如何認定?

正當防衛是正當行為之壹,是指為了保護國家、公共、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停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承擔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是刑法理論中防止違法的理由之壹。我國刑法學者將這種行為稱為“排除危害行為”、“排除違法行為”或“排除犯罪行為”。但是,行為人實施的正當防衛行為不得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因此,正確理解正當防衛的概念,對於我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法律意義。對正當防衛概念的理解和認識應從以下幾點來把握:

1.自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任何公民在面對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權利和其他權利時,都有權對不法侵害進行必要的損害。正當防衛作為公民的權利,並不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後手段。即使公民有條件避免不法侵害或者求助司法機關,公民仍然有權實施正當防衛。換句話說,我國刑法中的正當防衛不僅僅是壹種“萬不得已”的緊急措施,而是壹種鼓勵公民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的積極手段。

2.正當防衛是針對不法侵害的正當合法行為。不僅對社會沒有危害,反而對社會有益,所以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支持和鼓勵。

3、正當防衛在壹定條件下可以對不法侵害人造成傷亡,對不法侵害人的損害壹般情況下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因此,公民行使正當自衛權時,必須符合法定條件,不允許超過必要限度,濫用自衛權。

重要文件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的壹項重要權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護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持續的非法侵犯。但是,公民的正當防衛權並不意味著公民可以隨意防衛。只有正當防衛行為才是正當行為,不承擔刑事責任。只有正確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和手段,才能達到正當防衛的目的。如果行使不當,就會危害社會,轉化為犯罪。所以,如何界定正當防衛,筆者在此談壹些自己的看法。

1,防衛必須針對不法侵害。所謂非法侵害,是指對受法律保護的公私合法權益的侵害。不法侵害的性質,即包括刑事侵害和壹般不法侵害,受害人有權為侵害人辯護。但是,是否所有的違法行為都應該正當防衛。筆者認為,正當防衛中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那些嚴重的、激烈的、危險的、具有攻擊性的行為。從犯罪侵害的角度來看,防衛過當的不法侵害通常是指那些具有緊迫感、暴力性、破壞性,能夠對客體造成嚴重損害的犯罪。對於壹般的、無害的、輕微的不法侵害,壹般不采用正當防衛來解決,而是采用調解或其他方式來解決,以達到化解矛盾的目的。總之,對不法侵害必須進行抗辯。

2、抗辯必須針對實際的、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這個內容包含兩層意思:第壹,違法侵權行為必須是實際存在的,不是憑主觀想象或者臆測。如果將實際不存在的不法侵害,通過想象和推測,誤認為不法侵害的存在,錯誤實施所謂正當防衛,造成無辜者的損害,這種防衛在刑法理論上稱為想象防衛。假想防衛引起的損害賠償責任,應當按照行為人對事實有錯誤認識的原則處理。即行為人當時主觀上可以預見,但因過失未能預見的,以過失犯罪論處;如果屬於行為人當時所不能預見的,應當作為意外事故處理,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第二,不法侵害必須是正在進行的,尚未開始或結束的。正當防衛必須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即在不法侵害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之前。所謂正當防衛,不能在不法侵害實施之前,也不能在實施之後。如果在上述情況下進行所謂的防衛,在刑法理論上稱為防衛過當。防衛過當,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3、抗辯必須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從防衛目的看,防衛人的防衛目的必須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這在主觀上是正當的,這是正當防衛成立的首要條件,也是刑法規定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的重要依據。如果防衛是為了侵害他人的不正當目的,或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非法利益,或者是為了懲罰犯罪,那麽其主觀目的就與正當防衛的目的相違背,無論正當防衛的定義如何。

以上內容為相關回答。自衛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進行的。在進行正當防衛時,壹定要註意,不能防衛過當,否則可能要承擔壹定的刑事責任。

  • 上一篇:上海世博會數據收集
  • 下一篇:食品行業選擇廠房對周圍環境有什麽要求?比如環境保護等等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