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上講,人根據是否依賴外部環境,可以分為場依存型人格和場獨立型人格。我覺得我應該屬於典型的場依存型人格。我更喜歡我們壹起工作,互相合作,而不是單獨完成壹件事。不是有句話說,有人分擔痛苦,痛苦就會減少壹半;當有人分享時,快樂會加倍。所以,對於能夠加倍幸福的東西,我壹直都是大方的追尋它的腳步。所以有時候妳經常需要身邊人的幫助。當然,我從來沒有吝嗇過自己,能為別人做貢獻,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這至少更有人情味。因為工作不管累不累都要做,生活不管苦不苦都要繼續。如果妳能成為別人前進路上的壹縷光,就不要把光遮起來。當然,最重要的是,妳所能給予的壹切幫助,都應該是體貼和溫暖的。如果是居高臨下,那就是施舍。我們需要的只是幫助,不是來自上面的給予,也不需要優越感。
去年,由於特殊情況,我生病了。我急著去看醫生,所以總想找認識的人推薦壹個靠譜的醫生確診。但是我身邊沒有人認識醫生,也不是不信任醫生。畢竟現在的醫生都不想病人好,就是想安慰自己。結果機緣巧合,壹個同事的家人因為請假正好在這個部門上班。同事也是個熱心腸,當即表示可以讓家人幫忙拖壹下關系,去找專家看看。我還能說什麽呢?就像天上掉下壹個大餡餅,心裏踏實多了。雖然去醫院總是不是壹件開心的事,但還是覺得在熟人的幫助下,壹塊石頭落了地。人在面對自己壹無所知的事物時,總是很慌張。中國人仍然認為有熟人很容易。接下來的事情也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做了個小手術,成功後回家休養。但是事情的發展總是有點出乎意料。在家休息了三天,早上突然覺得腹痛難忍。不知道是不是正常的腸絞痛,擔心手術後出現小問題。壹家人匆忙趕到醫院。
不耐煩的先生趕緊又聯系了醫生。還好是虛驚壹場,並無大礙,謝過醫生回家休息。但是這位同事,壹直被我們困擾,莫名其妙的說:“哦,真的很珍貴。有什麽好大驚小怪的?壹家人太激動了。現在孩子們真的在想我們當年做了什麽,休息了壹天就開始工作了。”王先生壹下子很生氣,想去理論的時候被我拉住。畢竟人家幫了忙,以後還得跟她家在壹個單位上班。如果覺得舒服了壹段時間,就會有拘謹,以後就很難再見面了。
但是當我回到家,我真的很生氣。說真的,沒有人願意經常去醫院,尤其是像我這種身體不好,反復往醫院跑的人,平時能躲就躲。無奈的生理失望往往事與願違。但是半夜腹痛難忍,家裏又沒有醫生。送醫院不是最好的辦法嗎?雖然出於無奈打擾了對方,我覺得很不好意思,但還是掛了電話,交了費。最多,我讓妳跟醫生打個招呼。可能妳在某些方面比較在意,真的不需要站在制高點去批評別人的行為。我真的很感謝對方的幫助,所以即使那天我說了那句話,我也沒有和他爭執。我謝過他,過了。但是之後,我就不會再想什麽事去麻煩他了。可能別人覺得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但轉念壹想,王先生是對的。花了錢就可以享受應得的。妳不需要有優越感,但妳壹定可以享受到妳應得的待遇。這和妳買了票還能坐公交是壹個道理。沒什麽好尷尬的。至於那些幫助妳的人,妳應該心存感激。每當別人需要妳的時候,妳都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妳的手。所謂善良,善業,誰能活得不頭疼,誰就能把自己打造成堅不可摧的城堡。但如果妳想給別人溫暖,請真誠。妳可以不認同別人做事的方式,所以妳選擇走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妳真的想幫助別人,妳應該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有些事情壹關心就亂了,家人的緊張是不會裝出來的。認為別人是在小題大做,太沒良心了,也讓原本真誠的幫助變壞了。
當然,我還是相信,只要我能幫上忙,我就應該能幫上忙,因為明天充滿了不確定和驚喜,送人玫瑰有余香。但是請站在和別人平等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然而,任何需要幫助的人總是處於困境中。可能他不好意思表達吧。可能他內心已經有點不好意思了。所以看到了就不要曝光。給他力所能及的幫助,然後給他壹個溫暖的微笑。也許妳不僅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也給了他面對麻煩的勇氣。為什麽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