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建設服務型社會?

如何建設服務型社會?

第壹,加強服務型機關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是前提。

樹立“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理念,準確把握機關工作的定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面向基層、貼近群眾、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創造性地履行職責,真正把“領導就是服務”、“幹部是人民的公仆”的理念貫徹和體現在各項工作中,把“精神支柱, 生活扶貧、發展扶持”對來工作的同誌,要做到“五個壹”:壹張笑臉、壹把椅子、壹杯解渴的茶、壹顆溫暖的心、壹個告別的願,自覺把權力作為服務手段; 思考問題,做事,做決定。始終把群眾的“贊成不贊成”、“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正實現機關宗旨。

第二,加強服務型機關建設,培養高素質幹部是關鍵。

政府機關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取決於政府幹部的素質。建設壹支政治堅定、品德高尚、業務精通、開拓創新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不僅要求政府官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而且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較強的服務意識。培養政府官員的服務意識,必須強化其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通過系統培訓和實踐鍛煉,提高其專業能力和服務能力。政府幹部應該具備以下三點:第壹,主動性。有主動服務於公共利益的熱情,善於發現和認識問題,做研究,能夠以敏捷的反應能力觀察和理解社會客觀事物,積極預防和解決問題;同時,它也能積極響應人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第二是效率。行政效率是實現行政目標的最重要手段。群眾需要高效的機關,希望機關能夠簡化程序,提高效率,找到最快捷、最經濟的方式方法來完成行政工作。第三是公平。行政機關及相關制度的活動對每個人都有重要意義。

公正,不歧視,在具體的行政行為中,要有不優待親屬,因疏而冷漠,因高而特殊,因低而不歧視的公正、正派、依法行政意識。要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時刻把群眾的利益、群眾的疾苦、群眾的冷暖、群眾的安危放在心上,既積極努力做好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又把事情做好,讓領導和群眾滿意。努力做到“五不”:即不讓領導交辦的工作在我手裏耽擱,不讓需要辦理的公務在我手裏積壓,不讓來辦事的同誌在我手裏疏忽,不讓各種錯誤在我手裏發生,不讓“藥監”形象在我手裏受到影響,堅決杜絕“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

第三,加強服務型機關建設,強化服務效能是重點。

要樹立“規範就是形象”的理念,根據群眾需求,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改進服務手段,創新服務方式,做到誠信服務、便捷服務、文明服務。要建立行政服務大廳,集中辦理審批事項,實行“壹窗對外”、“壹站式辦公”、“壹站式服務”,實行規範性文件公開發布,設立公告欄,發放服務手冊等。以“陽光辦事、規範管理”的形式,將權限、內容、程序、時限、結果、收費標準公開,使行政活動和行政權力得到提升。要大力發展電子政務,搞好網絡建設,建設網絡信息服務平臺,使機關工作更加便捷、公開、規範、高效;要完善服務措施,提供便民服務。在認真落實掛牌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的基礎上,引入延時服務、引導服務、預約服務等服務形式,實現政府工作的優質高效;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程序,規範程序,縮短工作時間,避免多頭、重復審批,以較低的行政成本實現機關的最佳工作目標,從而實現服務工作的“五個轉變”:即在服務領域,由過去服務部門向現在服務基層和群眾轉變;在服務方式上,由過去的“暗箱”操作轉變為現在的標準化操作;在服務程序上,從過去環節太多、手續繁雜、時限長,到現在減少環節、簡化手續、縮短時間;在服務內容上,由過去的“單打獨鬥”轉變為“壹盤棋”,全方位服務;在服務效率上,從過去傳統手段的低效率轉變為電子政務、無紙化辦公的高效率,真正做到了刷新、提速、提高效率。

  • 上一篇:日本相撲的規則是什麽?
  • 下一篇:如何提高財務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